微软即时通信无奈转型

时间:2022-09-08 08:54:45

微软即时通信无奈转型

微软原有的即时通信战略在中国遭遇到了政策与市场之困,导致微软所设计的移动Messenger、网络电话和自己付费增值服务等收费服务都没有取得太好的市场效果。

微软“收编”了上海赢思和北京秀满天下公司等厂商,开始在旗下即时通信平台 Windows Live Messenger集成外部的增值服务,包括“小I”机器人和MyShow动漫表情、形象等。

微软在线服务集团中国区总经理罗川并不忌讳说此举是从其竞争对手腾讯处得到的启发。腾讯“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在第一季度里达到了5430万美元,占到了总收入的67.6%,而且收入呈持续上升态势。这一点确实让即时通信商眼红,特别是微软,它在中国市场份额仅次于腾讯,但却并没有将此有效地化作收入。

微软即时通信此时开始了转型,更多地属于无奈之举。微软原有的即时通信战略在中国走不下去,遭遇到政策与市场之困,导致微软所设计的移动Messenger、网络电话和自己付费增值服务等收费服务都没有取得太好的市场效果。

首先,移动Messenger遭遇移动运营商挤压,市场前景堪忧。中国移动自行开发即时通信软件“飞信”,对其它有IM业务的公司采取限制发展的态度,当然包括微软。按照中国移动目前有关精神,这类业务在时间上允许开展到今年年底,相关SP的合作协议续签到今年12月31日为止,其后如何难以预料。腾讯QQ的相关移动增值服务在营收中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小,此时“断奶”,影响不会太大。而对于微软Messenger来说,移动收入是其最主要的收入,中国移动此举产生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其次,微软在Messenger上集成网络电话VoIP业务在国内因政策限制无法大展拳脚。微软与MCI在Messenger上已经引入了付费VoIP电话功能,实现PC-to-PC呼叫和PC-to-phone单向呼叫功能。但是在我国VoIP网络电话业务尚处在严格管制阶段,微软无法靠此业务获得营收。

即时通信的三大收入来源包括互联网增值服务、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与网络广告。对于微软来说,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的大门已经慢慢关上,就必须把发展的重点放到另外两项上来,因此引入众多增值服务,只是为了增加用户的粘度,从而从广告方面获得收入。

微软在互联网增值服务上没有出色表现,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本地化不够。目前微软自己也提供一些互联网增值收费服务,包括背景、图释及传情动漫等的购买。但是国内市场反应很冷淡,原因在于购买需要去国外的英文产品网站用美元购买,这样怎么能够获得用户的热捧呢。

今日微软向厂商开放Messenger增值服务平台只能说是其本地化不足的一个补救,但要真正实现营收的大幅增长,与腾讯相抗衡,更需要是其彻底转变经营策略,彻底的本地化。

上一篇:TCL服务新标准:LCD三年上门保修 下一篇:酷睿“逸生活”离你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