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说“周薪”

时间:2022-09-08 07:59:53

事件:杭州市人大代表胡小平建议,实行周工资发放制度,以此来刺激周末经济,从而进一步扩大内需。认为,改变工资的发放形式,可以促进消费的能力和提高消费的效率与潜力,特别是可以刺激周末经济。

他还认为,实行周薪制可以避免企业拖欠工资,从而有效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也会越来越少。

参照:“周薪制”在英、美、澳大利亚等国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服务行业,薪酬大多数按小时计算,然后每周发放。

以澳大利亚为例,人们每星期工作五天,通常在周四、周五发薪,人们领取一周的报酬,高兴地携家带友一起欢度周末,去消费。他们惯于消费,甚至超前消费。

众议:

“刚听到每周发一次工资,确实挺令人兴奋的,可细想想,如果工资不涨,还是原来那点钱,即使每周发,消费计划还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毕竟要养房、养车、养家,才会考虑消费。对平时赚钱多的,平时花得也多,不见得周末就会刻意去加大消费;对钱少的人来说,平摊到每周的薪水更少,更舍不得花了。”

――公务员小张

“我一个月工资2800元,每星期能发700元,看上去这个星期是有钱了,但一个月的总数没有变,我还是不敢花啊。况且现在什么水费、电费、煤气费等等都是月结,生活不乱了套。”

――公司职员小黄

“都说中国老百姓喜欢存钱,为什么呢?现在买房要钱,将来成家要钱,养孩子要钱,养老要钱,看病要钱……按我们现有的社保体系,如果拿到工资就花,以后老了谁养?我就是再‘潮’的年轻人,到月底了租的房子要付租金,否则连个容身的地方都没有,还敢乱花钱么。”

――业务员小周

“每星期发一次工资,听起来是不错,但我找份工作不容易,除了自己吃,还得把钱寄回家。而且要是老板明天就不要我了,我吃了上顿没下顿怎么办?那还不是一样没解决问题。”

――农民工小吴

“别光想着这是好事,每周都发工资,也意味着员工周周都要考核,这对本来工作就不轻松的我们来说,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对于企业来说,倒可能有利,工资的计算单位越具体、越小,越有利于企业节省成本,但并不利于员工。”

――IT业员工小杨

“周薪制听说过,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存在多年,就是在中国现在有的行业也在尝试这种付酬方法。但要注意的是,大多都是那些绩效易于考核的行业,比如服务业等简单劳动行业,而像公务员、教育界包括企业负责人等,往往因为工作的延续性,短期内难以考核,周薪制的操作难度极大。另外,实施周薪制,频繁的绩效考核对用工单位的成本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大学老师小李

“外国老百姓有超前消费的习惯,那是人家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工人可以不必担心花完了一周的工资就没了工作,就找不到工作,生活会没有着落,他们还可以有享受低保和救济政策。放到我们国家就不行了,把有限的工资都花掉,真有个三长两短的时候,怎么办?”

――广告公司职员小李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和蔓延的情况下,企业萧条,就业减少,消费萎缩。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们造成的冲击,不断有各种建议,“用薪制”可算是其中之一。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实行“周薪制”,所发挥的作用并不会如想象中的那样大。

要促进消费,人们必须有消费欲望、需求和能力。中国城镇劳动者的平均周工资不足500元,对多数底层民众而言,经济上的窘迫怎可能因实行周薪制而随之改变。每个家庭,收入和社会保障程度决定支出的大方或小气。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日趋完善。但还有不少缺陷,人们对以后的社会保障的力度缺少预见能力。因为这点“后顾之忧”,在消费上就“适可而止”。不少人认为,社会的保障制度不完善,你就是天天发工资,也要存银行的。

实行“周薪制”不能从实质上避免企业欠薪。在一定程度上,“周薪制”的实行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查处企业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的苗头,即使发生工资拖欠也不会造成大额拖欠,酿成事端。要强调的是,此措施只是使人们能及时发现,且发现时数额较大。从以往发生的例子发现,在实行月薪制的情况下,一些农民工还是被欠下了半年甚至超过一年的工资。这些农民工即使是在进入企业的头一个月就被拖欠工资,为了保住工作,多数是带着期盼的心理月复一月地干下去。即使实行“周薪制”,就算农民工第一周就发现被欠薪,会不会干了一周就随便跳槽或追索工资?要从实质上预防企业欠薪,更重要的是加快劳动立法的步伐,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出台一些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制裁欠薪行为。

实行“周薪制”只适用于一定的行业。薪金的发放形式与不同职业的工作特征和与之相配的用工方式有更为紧密的关系。事实上,国外的企业也并非“一刀切”地实行“周薪制”。“周薪制”比较适合那些操作性强的、短期内可以见效果的简单劳动,或是工时弹性大、业绩易于量化、短期内看到效果的行业,如建筑、安装、清洁、服务业等行业。对于教授、科学家、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银行职员等职业,则适宜实行年薪制,因为这些职业需要从长远去考虑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以“周薪制”激励员工,有利亦有弊。缩短结薪周期,每周对员工进行考核是他们实现人力资源节约化、密度化的探索之路。企业通过这种高密度的、制度化的考核,使员工的精神处于紧张的战斗状态中,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周薪制”容易使职工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和短期行为,人员流动加速,造成就业市场的混乱。有专家学者认为,渴望领取周薪的人实际上反映了社会上的一种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这些人缺乏长远的考虑,缺乏对未来的预期,信心不足,因此希望及时兑现薪酬,这种现象说明劳动者是非常不成熟的。“周薪制”不会对以月薪为主的薪酬支付方式产生实质的影响,月薪制基本上是比较合理,能够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

结合当下国情,当务之急,应该要做的是:

尽可能保全劳动者饭碗。政府已基本采取了一切现阶段采取的措施,譬如对少减员或不减员企业提供财政扶持,再譬如动员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和“工作分享制”等。

以政府项目投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直接拉动内需,并新增就业岗位间接拉动内需;以政府公益投资增加全社会公共用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来减少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开支,从而将这部分开支用于消费。

抓紧偿还各项民生欠账,尤其在养老保障、失业保障、基本医疗保障等三大领域,抓紧编织覆盖全民的三张“低保网”,从而增添底层民众的消费意愿。

上一篇:消费券的是与非 下一篇:五部委“严禁”“医托”威力有多大?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