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时间:2022-09-08 07:47:42

试论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于一个国家创新活动的影响,并得出了初步的理论推断:外商直接投资可能与创新存在U型关联。以世界银行的宏观数据为基础,本文对于理论推断进行了宏观方面的实证检验。

关键词: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引言

我国的外商投资开始于70年代末期,在整个80年代,外商直接投资数额较少,90年代初期FDI数额急剧增长。近年来,随着众多大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为中国带来了大量资金,同时也加强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对于外商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现有文献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类:主流观点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有正影响;也有一小部分学者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有负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P. Romer &R. Lucas等人为代表提出的新增长理论明确指出了FDI技术进步效应在加速先进技术,人力资本和知识在世界范围内传递的积极作用。实证研究中,Caves(1974)最早实证研究了FDI对东道国内资企业发展的影响。Grossman and Helpman[1992]年的论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发展,一国的科技进步将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自身的技术创新,而过度依赖外商直接投资一定会受到外国在政治层面和军事层面的挟制。

本文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正影响和负影响,提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存在U型的影响关系。

二、U型理论分析

(一)FDI基数较小时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

近年来,各国都致力于技术创新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发展速度有较大的差距。发展中国家以制造业为主,大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低级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逐步增加,但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落后,技术创新仍处于初始阶段,远落后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此时,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将部分落后技术与设备,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拥有国外落后技术与设备,已经大幅度提高了本国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因此,发展中国家往往会安于现状,完全接纳吸收发达国家淘汰的技术和设备,减少科研投入经费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水平。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拥有较大的外商直接投资市场,但很大一部分本国自身技术创新并没有显著提高,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直接引进外国技术导致的。而相对与发达国家,本身具有长期外商直接投资历史积累,本国大部分资本用于科研投入,反而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科研技术处于领先水平。

(二)FDI基数较大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尽管外商直接投资的加强会阻碍自主创新,但随着初始FDI力度的提升,FDI抑制技术创新的“专属效应”存在边际递增性。随着FDI的增加,国外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引进,国内产业对这些技术和设备的依赖达到饱和程度,在依赖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同时,没有自己的创新优势,此时,内部市场竞争逐渐增加,减少了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企业面对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和不断减少的利润,被迫寻找新的途径来谋求发展。此时,企业不得不将更多的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多利润。同时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自身的技术出口,拓宽了企业获得额外利润的途径,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对U型假说的实证检验

本文在王华[2011]的实证检验模型基础上,加入FDI二次项以检验U型假说,检验方程如下:

研究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数据采取了1996年到2008年全球共42个国家的宏观数据。外商直接投资(FDI)采用各国FDI净流入量占GDP的比重来反映;研发投入(RD)用国家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衡量;科研人员投入(RE)由每万人中研发人员来反映;进口(IM)采用信息与通信技术产品进口占总进口价值的比重来反映;市场规模(MS)则用最终产品消费占GDP比重来反映;基础设施状况(INF)采用每百人中网络使用人数来反映;金融支持力度(FIN)则采用各国年均累计金融贷款占GDP的比重来反映。一个国家创新程度(IC)的宏观变量我们选择了每百万人口的专利申请数。

对上面的方程进行时间序列的固定效应回归,从结果来看,FDI一次项系数为负,二次项系数为正,且都在百分之五程度上显著。同时,540个样本数据关于U型曲线的中轴对称分布。这无疑为FDI对科技创新影响的U型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

(四)结论

从本文的研究结论来看,有必要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力度来提高一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同时提升外商直接投资的初始值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助于一国技术创新。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各国传统技术产业或部门正面临激烈的规模竞争,产品利润微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被日趋压缩。长期来看,只有依赖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才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低增长率陷阱。而随着各国技术进步模式的转变,相应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将提高。因此,不断完善与技术相关的制度安排仍是保持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将来数据可获取的情况下,本研究至少可以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扩展与完善: 首先是对未来FDI是否具有门槛效应的探究,并对其门槛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其次,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如何从微观层面刻画企业面临的外商直接投资时的研发决定,是有待理论和实证深入考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范承泽,胡一帆,郑红亮.FDI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1:89-101.

[2]赖明勇,包群,彭水军,张新.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经济研究,2005,8:95-105.

上一篇:关于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思... 下一篇:层次分析法在房产税开征问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