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实践与探讨

时间:2022-09-08 07:11:58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实践与探讨

(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课程,本文总结了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筑给水排水”课程的特点出发,对课程的理论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方向。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实践环节的实用性,加强指导教师的工程经验培养,改进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改革;工程实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51-0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之一,属于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整个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卓越人才,为学生今后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同济大学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方面的经验基础上,进行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针对理论研究不足,丰富课程理论教学体系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涉及的内容包括水力学、传热学、生物学、水处理、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虽然在前期学习中其他基础课程都有涉及,但都是一些零星的理论,并未形成系统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基本理论体系,与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水质工程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家虽然在建筑给水排水科研及理论研究方面投入了部分经费,但在水质工程方面的投入还有一定差距,导致该课程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缺乏基本理论体系必将制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补充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方法的最新进展;同时在讲述课程内容时,补充相关知识点的理论基础,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该部分内容。如在讲解消防部分时,向学生介绍灭火的基本原理和火灾的类型等;在热水部分增加了水的热交换原理、热传播途径等内容。通过基础理论的补充,增强了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二、针对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教师通过讲述、黑板书写及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也难以表达清楚。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的一些设计内容及设计参数的选取,对于没有工程经验的学生来说更难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讲授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实践教学内容,以课本内容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根据自己的工程实践,结合典型工程进行教学,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讲解,增强学生对给排水系统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将课本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设计联系。以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结合教学内容需要,安排学生到现场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涉及的卫生器具、安装方式、管道布置等的直观理解。聘请校外合作企业工程师到课堂上给学生做专题报告,提高学生对工程设计的兴趣。通过开放实验室和使学生参与到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社会实践和创新科技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工程素养及创新意识。

三、针对课程中规范内容繁杂,进行设计规范深度解读

设计规范、标准与图集是通过大量工程实践总结而成,是工程经验的积累与提炼,只有掌握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才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涉及规范内容较多,部分章节的内容出自规范,而设计规范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施工等工作的依据和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对涉及规范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并向学生讲明该条规范的设立依据,如在消防中室外消火栓的O置间距中,讲解了城市道路设计与消火栓设置的关系,使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规范设立的依据。同时,对于书本中没有涉及的规范,请同学查阅相关规范,找出相关规范设立的依据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增进学生对规范内容的理解。

四、针对实习环节内容单薄,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工艺过程复杂,包括各种卫生器具、机电设备及安装等过程,通过实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好的了解。然而目前的实习形式多为集中实习模式,多数以现场参观加专业人员讲解形式为主,往往容易流于形式,不能激发学生对实习的兴趣,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学生实习观念淡漠,部分学生对实习的目的、实习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近年随着实习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实习资源不足,同时对实习指导老师本身的实践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数实践教学内容单薄,学生难以建立理论与实际工程间的联系和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往往实践教学之后,学生仍然对所学专业内容了解不深,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更多的培养和锻炼。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由有经验的教师对给排水系统分别进行深入讲解,学生带着问题到实践教学基地现场参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激发学习兴趣。

五、针对青年教师缺乏工程经验,加强年轻教师工程经验培养

目前在给水排水工程教学的第一线有多位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虽然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方面较高,但由于经常接触实际工程的机会较少,因而缺乏对实际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经验的了解。部分教师还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工程实践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较好地将工程概念融入到教学中,导致教学难以达到较高水平。年轻教师缺乏工程经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和鼓励年轻教师提高其工程素养,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具有突出的工程教学能力。一是鼓励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发挥老教师以老带新的作用;二是与企业建立持久而有效的合作机制,增加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导师与年轻教师联合,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课堂教学、实习和设计指导、答辩等教学环节中;三是为年轻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生产实践中,选派多名年轻教师到设计院、自来水公司等单位学习相关的给排水方面的设计和运行经验,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六、结语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课程特点,完善课程理论体系,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教学与改革,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给排水工程人材。

参考文献:

[1]邓洁,汪爱河.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信息,2011,(7):587-588.

[2]左梅梅,丁昭霞,吴恬,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64-67.

[3]曹世玮,王郑,荆肇乾.基于“卓越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3,(2):109-111.

[4]李霞,舒畅.“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132-134.

上一篇:关于文本的两种阅读 下一篇:面向实际工程应用的线性代数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