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为何当起“擦鞋匠”?

时间:2022-09-08 06:50:40

常再盛,著名雕塑家、扬州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扬州大学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一个有房有车、生活宽裕的“成功者”,然而,他却在2007年三次上街当起擦鞋匠,在社会上引发了争议。(12月26日《扬州晚报》)

堂堂一名大学教授,一个衣食无忧的成功人士,却甘愿隐瞒身份,走上街头干起给人擦皮鞋这种“下等人”的活,如此咄咄怪事难怪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并进而引发争议。其实,常再盛的“怪事”不止于此。早在2002年的大年三十,他便花100元租用了一辆三轮车,上街做了一天的人力车夫。

其实,如果注意到常再盛的“扬州大学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的头衔,我们便不难理解他的行为。作为一名佛学研究者,他自然对佛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显然是在用这种回归自然、回归本原的方式,阐释生命的意义。体验那种不为世俗所羁绊的“自然人”的幸福。这符合佛家众生平等、万相皆空的理念。于是,他能在一双双布满灰尘的皮鞋面前,找到一种纯净的愉悦,找到生命的本真,找到自己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尊严。

常再盛的行为虽然极端。但也给我们深思和启迪。中国社会发展到现在,在创造了更多物质财富让人们享受的同时,也让许多入迷失其中。一些人慢慢失去一个自然人的最本原和最纯真的快乐,成为一个在滚滚红尘中机械地麻木地生活的人。于是,我们的社会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纠纷甚至贪污、腐败、凶杀,多少社会矛盾不是源于那种极度的贪婪?当财富积聚,名誉、地位加身时,多少人因此变得骄奢淫逸、铺张无度?于是,既便如常再盛这样的智者,也要一直在苦苦寻找尊严在哪里。“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在校长面前,我要毕恭毕敬,在学生面前,我要有‘师道尊严’。可是,这两个‘常再盛’,是真正作为‘人’的常再盛?还是一部社会机器?”他常常感到自己不能解答“我是谁”、“尊严在哪里”,于是终于放下教授的架子,加入到衣着破旧的擦鞋匠之列,像一个擦皮鞋者那样去诚实而投入地生活,用自己的双手体验自己的存在,感受普通老百姓的幸福。

常再盛的行为当然不一定值得提倡,但他却给了我们这样的思考――在这物欲横流、纷繁烦杂的社会里,我们是否也应该去掉一点贪婪、一点奢侈,甚至一点执著,让我们的心灵轻装上阵,坦然面对一切?

上一篇:昭君青冢 第1期 下一篇:流行语:以另一种方式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