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北京东苑·南内

时间:2022-09-08 06:19:58

在北京的东长安街上有一座红色的三孔式券门建筑,上雕着“南池子”三个大字。它左通天安门右达王府井,是接连此处交通的“要塞”,而且还是这一片繁华之所少有的清净之地。进入门洞内,便见安静整齐的四合院、悠长曲折的老胡同、雄伟的宫墙和不经意就瞥见的角楼。它们都掩映在一片浓绿的树荫之中,阳光透过叶子洒下金黄色的光晕,圈圈点点。这不仅是光和影的交织,更是时间的印记,隐约地向世人述说着昔日的辉煌。

南池子这一带,明初曾是皇家园林——东苑。虽然是皇宫禁地,但这里四时的田园风光,却与恢宏精制的宫殿风格截然不同。永乐十一年的端午,明成祖(朱棣)率领群臣到此游览,观赏击球射柳。宣宗皇帝(朱瞻基)也曾召尚书大臣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同游东苑,草轩竹篱、荆扉柴门、小桥流水、花畦分列,恬淡的农家景象,都给皇帝们留下美好的回忆。然而这里对另外一个人却是一处生死轮回之所。

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宣宗的儿子。“土木堡之变”的亲历者,也是历史上少有被外族掳走又活着回来,并且还能复辟成功的皇帝,这位皇帝的一生真可谓是个传奇。蒙古瓦剌首领将战败后的英宗掳走,本以为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万没想到明朝政府不吃这套,转手就把江山送给其弟景帝——朱祁钰。瓦剌人手中的真龙天子,突然间变成了前朝的“太上皇”,他们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找了个理由就把这块“烫手的山药”,又扔回了大明朝。景帝(朱祁钰)自从得知哥哥要还朝后,再也没睡过一个踏实睡,唯恐大权不保。而千里之外的英宗却满心期待着新生活的开始,他哪里会知道真正苦难才刚刚拉开了帷幕。从大漠赶回京城的英宗,连紫禁城的门都没进去,就直接被软禁在与大内只有一墙之隔的东苑里。此时的东苑早已没有了旧日的光彩,残垣断壁,冷冷清清无人过问。破旧的崇质宫便成了东苑内囚禁英宗最好的选择。后来当英宗复辟成功后,这里便被称为南内或小南城。清人的《日下旧闻考》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南内在禁垣内之巽隅,亦有首门、二门以及两掖门,即景泰时锢英宗处,所称小南城者是也。二门内亦有前后两殿,具体而微,旁有两庑,所以奉太上者止此矣。”

虽然景帝没有像他的先祖朱元璋、朱棣那样,把对他们有威胁的人赶尽杀绝,但严密的看守与随时徘徊在生死线上的日子也让英宗活得胆战心惊。景帝下旨将英宗所居之地的宫墙全部加高,墙边的大树也全都砍掉,就连宫门的锁也用铁水灌死。对于已经失去人身自由的英宗,生命自然没有保障,不仅如此,每日的三餐也成了大问题。给他送饭的下人随意地克扣餐食,因此英宗常常食不果腹。英宗的正宫娘娘——钱皇后,为了让日子好过一些,还要时常托人将自己所做的女红变卖补贴开销。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七年。直到景泰八年(1457年)的正月,景帝病重,太监曹吉祥,大臣石亨、张、徐有贞等人瞅准这个生官发财的好机会,密谋发动,拥护英宗重登大宝。十六日晚,趁着月色石亨、徐有贞、张等人率兵冲进南内。不想南内的宫门被加固得坚不可摧,徐有贞等人只得命人取来巨木撞击城门,又让勇士翻墙而入与外面的士兵里应外合,这才毁墙破门进入了南内,把里面的英宗营救出来。徐有贞将英宗迎上玉撵,由东华门送入大内,升奉天殿(故宫内的太和殿前身),宫内钟鼓齐鸣。第二天,文武百官前来上朝时,方知英宗已经复位,改年号天顺。

复辟成功的英宗,历经了人间的冷暖,性格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开始知人善用,起用贤能,对穷苦百姓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体恤,还废除了帝王死后嫔妃殉葬的残酷制度,展现出一代英主应有的风采。他对曾经囚禁过他的小南城也充满了留恋,因爱其幽静,复位后仍多次前往。天顺三年(1459年)四月,英宗下旨在南内新增宫殿,同年十一月南内离宫建成。扩建后的南内增建了多处宫殿,而且每个建筑群都别具特色。在明人笔记《涌幢小品》中有具体的记载:“东为离宫者五,大门西向,中门及殿皆南向,每宫殿后一小池跨以桥。池之前后为石坛者四,植以栝松。最后一殿供佛甚奇古,左右围廊与后殿相接。其制一律,想仿大内式为之。太祖钦定,所谓尽去雕镂存朴素者。”这里面所指的东,就是现在位于南池子大街以东,南河沿大街以西,东华门大街以南,菖蒲河以北的那块地方。而现在南池大街以西,太庙东墙根儿以东的那块地方,同样也新建了一组宫殿,这组宫殿无论是主建筑还是用以配套的亭、台、楼、阁都一样的精美绝伦。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英宗驾崩,前后两次共在位二十二年,享年三十八岁。在一片哭声中,他走完了短暂却又坎坷的一生。而小南城仍继续着它平静美好的岁月。

几十年后,当小南城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时,恰巧也是因为一位皇帝。他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本来只是藩王的他,却因无子的堂兄武宗(朱厚照)的突然离世而继承了明朝的大统。登基之初他因要追尊其生父朱佑为皇帝的问题,与群臣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这一场旷日持久的“大礼议”之争,也成为明朝中叶著明的案件。嘉靖三年(1524年),世宗(朱厚熜)在皇权已经很稳固的情况下,提出为其亲生父母加封“皇”字,消息一经传开,朝廷中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支持皇帝的“议礼派”与杨廷和、张璁为首的“反对派”争得不可开交,最终在双方的互相让步中,世宗才勉强同意尊其生父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并在嘉靖四年(1525年)的六月,下旨在靠近太庙附近的南内中,为其父立一座“世庙”。为了能让其父正大光明地进入祖宗的宗庙——太庙内享受祭祀,世宗先借口说献皇帝神位安奉在奉先殿内不方便大臣拜祭,因此要将其父神位迁出大内。此时如果要说直接迁入太庙之内,肯定会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因此,世宗想出要建独立的享庙的主意,并无理由反对的大臣们只好同意皇帝的主意,世宗将享庙的新址选在太庙右侧的南内中。这一招实在很高明,表面上看不出任何不妥,但却为其父最终进入太庙埋下了伏笔。建好的世庙规模虽比太庙小,但前殿后寝的规制和祭祀的礼仪却与太庙相同,特别是世宗还提到新建好的世庙要与太庙走同门同神路,也就是说,如果要祭祀献皇帝不但要从太庙正门进入而且连神路也走相同的。当然此话一出就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在大臣们的据理力争和嘉靖皇帝的强烈坚持下,只好各退一步,同意祭祀世庙时,走太庙的正门。嘉靖五年(1526年)七月,世庙终于建成,世宗举行了隆重的迎接献皇帝神位到南内的典礼,并在以后的每年里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嘉靖十四年(1535年)正月,世宗下旨改建世庙,由原先东北方改建到东南方。十五年(1536年)十月,修好后的世庙更名为献皇帝庙与九庙并列。十七年(1538年)九月追尊其父庙号“睿宗”,改庙题为睿宗庙。二十四(1545年)七月,世宗趁新太庙建成之际,重提庙制为同堂异室制,终将其父朱佑以睿宗身份入太庙之内。到此为止,这场从正德十六年(1521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的“大礼议”之争,终以皇帝的胜利缓缓落下帷幕。而小南城并没有因为睿宗的“搬家”而沉寂下去,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南内的睿宗庙的东柱上,突然长出一株金色的灵芝,皇帝大喜,改睿宗庙为玉芝宫,还将之前停止的祭祀全部恢复,不但每日供膳,而且四时岁暮大小节辰的祭祀礼仪和物品与太庙完全相同,除了不用祝文乐歌等,可以说规格极高。

上一篇:欲成足球大国,先成音乐强国 下一篇:开往春天的北京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