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整体护理干预分析

时间:2022-09-08 04:20:38

5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整体护理干预分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整体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内科常见重症之一,不仅发病率高,也有较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很多存活者有生存质量问题[1]。其发病机制在于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缺血导致部分心肌坏死[2]。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对病程、转归及预后有重大影响[3]。因此降低病死率,护理人员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4例,其中男60例,女44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8岁,平均57.5岁。病变部位:前壁梗死30例,广泛前壁梗死30例,下壁梗死14例,侧壁梗死14例,右室梗死10例,心内膜下梗死6例。根据入院顺序,我们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整体护理干预措施

两组都开始依据相关原则建立了常规急诊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及时清除口腔血块,呕吐物,痰液等分泌物,必要时做好人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并备好呼吸机。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输血,以扩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可以迅速在上肢建立2-3个静脉通道,使用动,静脉套管针,确保维持液体的快速输送及标本的抽取。(2)进行心电监护:注意观察急性重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瞳孔、血压、脉搏、意识、呼吸等症状,同时询问是否有头痛、呕吐等倾向,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进行对症抢救。(3)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护理操作要尽量集中完成,以减轻病人心脏负荷。(4)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压榨感,因此护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因剧烈疼痛、烦燥不安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所以疼痛时要尽快止痛,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

同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内容包括知识教育、认知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三大方面。每位患者干预周期为4周,每周1次,每次约1小时。(1)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就是通过健康讲座与1对1的描述让患者充分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康复方法技术、自我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健康教育措施等,消除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错误认识,提高整体护理干预积极性,建立自信心。(2)认知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就是医护人员要与患者一起分析自身不良行为产生背后的认知原因,然后进行行为干预以获得新的良好的行为。我们对治疗组患者的认知行为干预采用了ABCDE五项法:A-找出引起不良行为的事件诱因;B-找出伴随不良行为事件的不合理想法;C-描述不良行为导致的行为后果;D-与不良行为的信念辩论,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反驳;E-观察不良行为改变后所产生的积极结果[4]。(3)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为此应积极为患者提供安全、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让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放松,减少环境对患者的刺激,鼓励患者调整心态。医护人员也应热心对待患者,使其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

1.3调查指标

首先对两组治疗后的死亡率进行观察。然后采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身功能的变化(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等进行评分。

1.4统计分析

用SPSS19.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治疗组52例治愈30例,好转20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3.9%。而对照组52例治愈22例,好转20例,死亡10例,死亡率为19.2%。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2心身功能的变化

两组整体护理干预前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等心身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护理后,治疗组的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

表1两组护理前后心身功能的变化(n=52,x±s)

指标 治疗组 对照组 P

焦虑 10.8±3.8 13.2±6.2

抑郁 15.5±4.2 23.2±12.8

生活质量 128.9±21.3 108.2±32.2

躯体功能 123.5±23.2 108.5±36.3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和临床剧烈胸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已在逐年下降。而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整体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意义重大,其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知识,能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懂得合理锻炼、康复治疗和饮食调节等相关知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群体的自我整体护理干预意识,对于控制病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本文结果显示,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治疗组死亡率为3.9%,而对照组死亡率为19.2%,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总之,心肌梗死起病急骤,病死率高,通过整体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病死率,提高心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晓晖,刘朝杰,李宁秀等.用SF-36量表评价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32(2):250-253.

[2]苏贵斌,王佩燕.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9-150.

[3]牛芳荣.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4):154-155.

[4]孙英.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09,9(6):236-237.

[5]逢俊桃,张粉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22):2359-2360.

[6]薄艳云,宫士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08,10(3):145-14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上一篇:探讨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体会 下一篇:乳腺癌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