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到底能不能吃

时间:2022-09-08 03:52:03

小龙虾,到底能不能吃

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不过,很多人对小龙虾总是心生疑虑,因为关于小龙虾的负面传言时有出现。那么,你是否也对这种美食存有顾虑?小龙虾真是侵华日军的生化武器?它长在污水里还重金属超标?外国人从来不吃?……本文将为你一一分析那些有关小龙虾的传言。

1.小龙虾到底是什么?是虫子吗?

小龙虾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虾”,是一种淡水虾,不是虫子。它和龙虾有亲戚关系,龙虾是龙虾科,小龙虾则是蛄科(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它被直接称为“蛄”)。小龙虾是最具食用价值的淡水龙虾品种,年产量占整个淡水龙虾产量的70%~80%。

2.小龙虾是为了消灭尸体,经过基因改造特别引进的?

网上有传闻说:日本侵华期间驻中国的日军生化部队因为要处理大量尸体,将克氏螯虾经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变成小龙虾,运到日军驻地担任水体清洁工作。这种说法简直荒唐。首先侵华日军什么时候考虑过保护中国的自然环境?其次,上世纪70年代人类才开始DNA重组技术的应用研究,侵华日军搞基因改造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3.日本不吃小龙虾吗?外国人也都不吃吗?

小龙虾传入日本后,并没有得到日本消费者的青睐,毕竟日本有丰富的水产品,相比而言,小龙虾肉质和口感都处于劣势。而小龙虾在美国已经吃了上百年,在美国是很常见的料理食材。至于外国人吃不吃小龙虾,还可以看看出口数据,2011年仅湖北省就出口小龙虾8000多吨,全国的出口量至少是数万吨。欧洲市场上90%的小龙虾来自中国。

4.小龙虾生活在污水里,专吃生活垃圾、动物排泄物?

小龙虾是杂食动物,主要的食物是水底的有机质,水草、藻类、水生昆虫、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当然它也吃小鱼、小虾、贝类等活物,甚至在吃不饱的时候同类相残。正因为它食性杂,所以生命力很强,能在污染水体生存。但是餐馆的小龙虾基本上都是养殖的,比如北京簋街的小龙虾基本上都来自盱眙的养殖场。要是小龙虾真的能把污染物都吃掉,中国环境污染的治理岂不是简单多了?何必花那么多钱建污水处理厂、化粪池和垃圾处理站呢?

5.小龙虾对有毒水体有极强适应力,重金属能在体内积聚到正常值的几百倍?

小龙虾的环境适应能力确实很强,能够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存活下来。但是它摄入的重金属大部分被转移到了外壳,随着不断生长和脱壳,这些重金属毒素被移出体外,所以肉里的重金属未必会超标。有些研究数据表明,除了外壳,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大多集中在鳃和内脏中,而鳃和内脏主要集中在头部,尾部并无太多重金属,所以引起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监管部门在日常的抽检中并未发现小龙虾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也没有发现药残超标。2011年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共抽检小龙虾一万多吨,主要出口到欧盟、美国,检测项目包括微生物、重金属残留、兽药残留等,批次检测合格率为99.8%以上,没有任何国家提出通报。

6.水越脏、重金属含量越高,小龙虾活得越滋润,水越干净,死得越快?

小龙虾能忍受污染的水质,但它们并不喜欢那样的环境,而且它们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水质差,小龙虾不仅繁殖困难,而且也长得差,脱壳慢。有学者专门做了实验,发现小龙虾更倾向于选择新鲜的食物,更喜欢清洁的水源,所以生活在污水中绝对是被逼无奈。

养殖条件下,小龙虾密度比较大,如果水很脏,它们的活力就会显著下降,天一热,虾就会大批死亡,而且也经不起长途运输,所以养殖户相反会很注意水质保养。如果真是污染水体养出来的小龙虾,能远销海内外吗?

另一方面,水至清则无鱼,小龙虾以有机质为食,在清澈的水体中,小龙虾当然也能畅快地生活,但是耐饿也有限度,缺乏食物它就会长不大、长不快。养殖条件下,不仅小龙虾不同生长阶段要投喂不同饲料,还必须“足额发放”,要不然它们吃不饱就会自相残杀,影响收成。

7.小龙虾终身携带肺吸虫病,易造成“横纹肌溶解症”?

南京曾经发生过一次多人因“横纹肌溶解症”入院的事件,流行病学家从病人就餐史分析,高度怀疑小龙虾是导致这一事件的元凶。但是专家对搜集到的样品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检测分析,并未发现异常,也没有找到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物质,最终这一事件被定性为“哈夫病”。哈夫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症,世界各国均偶有发生,一般是吃水产品后24小时内发病,除此之外没有明显的规律。除了吃小龙虾,吃海鱼、淡水鱼都出现过类似案例。

网上也有种说法,认为是“洗虾粉”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实际上洗虾粉的主要成分是草酸,它从机理上就不具备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可能。它的确酸性较强,但是由于是水溶性,洗完之后又经过很多加工程序,不可能在虾身上有很高的浓度。我们平常吃的很多蔬菜里也富含草酸,比如菠菜。

当然,小龙虾的确可能携带寄生虫,但这也不是它的专利,其他水生生物同样可以携带。预防寄生虫病的关键是烧熟煮透。有些地方喜欢吃醉虾,这是有风险的,酒能杀菌但未必能杀死寄生虫。比较保险的做法是100度烧煮10分钟以上,当年北京出现过吃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就是因为没有烧熟煮透的缘故。

8.小龙虾呈现蓝色是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吗?

虾壳上的颜色主要由甲壳内的甲壳蓝蛋白和虾青素共同形成,根据含量和结合程度的不同,可以呈现出红、橘红、蓝、青、白、黑等多种颜色,比如澳洲龙虾主要以蓝色为主。网上出现的蓝色小龙虾可能是“宠物蓝龙虾”外逃,或者个别小龙虾的基因变异,这并不稀奇。

9.吃鱼虾该如何选择?在食用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海洋是各种污染物最后的归宿,尤其在近海,来自大陆的污染物被冲刷至此,可以被水生生物富集。以海底泥中有机质为生的贝类很容易富集铅、镉、汞等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而肉食性的鱼类因为处于食物链顶端,也容易富集污染物。贝类比如生蚝、扇贝里的重金属就容易超标,曾经造成婴幼儿辅食甲基汞含量异常的就是金枪鱼、旗鱼等肉食性鱼类。

从污染物的含量来看,一般规律是,海水鱼高于淡水鱼,肉食鱼高于草食鱼,大鱼高于小鱼。普通消费者要增加食物多样性、不偏食,通过平衡膳食,降低污染物的总体摄入水平。鱼类是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鱼类及其产品品种科学搭配、适量食用,对健康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

但要注意,儿童以及准备怀孕、孕期中或正在哺乳的女性应当避免食用鲨鱼、旗鱼、金枪鱼等鱼类产品,同时控制其他大型肉食性海产鱼类的摄入量,平均每周不超过300克为宜。如果觉得某一周吃多了,下一周少吃或不吃即可。

重金属污染导致的急性食物中毒其实是很少见的,因此吃海鲜或水产真正最大的威胁应该是微生物。不过应对方法也很简单,烧熟煮透即可。此外,尽量不要吃不新鲜、来历不明和不认识的水产品,发生赤潮的海域捕捞的海产品要慎食或不吃。因为这些水产品可能带有可造成中毒的生物胺、藻类毒素或其他生物毒素,比如河豚毒素、石房蛤毒素等。

上一篇:洗衣机,也该洗洗了 下一篇:补虚良品紫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