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寝室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时间:2022-09-08 02:21:22

浅论寝室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从现代大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的表现着手,分析了寝室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构建和谐寝室环境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环境;心理健康

大学生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突出,校园极端事情经常发生:因学习压力或情感问题,甚至是食堂饭菜不合口味而跳楼:因担心个人隐私被同学传出而杀害同学,用微波炉活烤小动物、用硫酸烧伤小动物等等这类恶性事件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未来。那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哪些表现呢?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在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最早为心理健康提出的定义是:“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的状态。”具体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良好:(3)有幸福感:(4)在生活、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效率感。根据这个定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力、情感上能够相互协调:能够适应环境,从而拥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使得生理和心理达到和谐的一种状态。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具体来说,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学业问题。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所以良好的学习效果应该是每个学生普遍追求的目标。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中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问题而备受困扰。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因为专业不对口,而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不能集中: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学习方法不科学,没有效果等,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严重者还有可能出现因为经常挂科而勒令退学的情况。这些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2 人际关系紧张问题。部分大学生因为家庭因素、生活习惯和性格等这些原因,不能和寝室同学友好相处,经常发生争吵:有的因为奖学金、助学金等涉及自己利益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拆台,像老师告密、揭短等:有的因为过于自大、自卑而不愿意与人交往等等。这些问题造成了部分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已经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3 情感问题。亲情、友情、爱情是每个人情感的组成部分,同样地,学生也会面临着这三个部分的情感。很多大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即是脱离了父母的“掌控”,所以他们平时很少和父母联系,即使打电话的目的很多也是为了要钱,导致和父母沟通困难,亲情冷淡:大学生在学校渴望交到不同的朋友,但由于性格、生活习惯或者人际交往观念的不正确等等,导致缺少朋友,友情缺失:爱情是很多大学生必须面临的问题,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但由于恋爱的目的不纯、没有正确的恋爱观等等,导致很多大学生正在经历爱情的煎熬,而且有的甚至因为爱情还作出自杀、杀别人的过激行为。这些类型的情感问题在大学生当中越来越普遍,正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4 心理脆弱,抵抗挫折的能力不强。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都是天之骄子,在家父母疼爱,在学校老师器重,进入大学以前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因为这些原因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脆弱,在挫折面前经不起考验,不敢面对挫折。一旦遭遇情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挫折时,往往出现焦虑、自卑、愤怒、自责等不良心理,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寝室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家庭的遗传因素,也包括客观的环境因素以及主观的大学生的认知因素等,环境因素又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等,而在学校环境中,寝室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又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寝室既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地方,又是学生交流思想、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活动场所。所以,寝室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大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如果一个寝室学习氛围好,那么就会带动该寝室学生好好学习,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同样地,如果寝室学习氛围很差,比方说,该寝室的室友天天在寝室打游戏,即使有同学想搞好学习,但这样氛围也会让他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

2 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不好的寝室环境会造成寝室人际关系的两种极端,一是寝室人员关系特别好,吃饭、上课都在一起,“画地为牢”,奉行小团体主义,从而形成防备、排斥外界的心理,造成寝室人员即不融入其他集体,其他集体也不能融入的局面:二是寝室成员关系不好,经常吵架,而且有时还大打出手,这两种极端都不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寝室关系。良好的寝室环境要求寝室成员之间能够和谐相处,能够主动热情,能够正确理解相互之间的态度、行为、情感,只有生活在这样的寝室环境中,大学生才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对大学生良好性格形成和个性全面发展的影响。寝室对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总有一些缺点,大学生也不例外。部分大学生是带着某些缺点进入大学、进入寝室的,如说脏话、不随手关灯、不节约用水、不喜欢帮助人、生活紊乱等等。和谐的寝室环境能够改善这些缺点,如果某寝室的其他成员都会随手关灯,那么自己就会受他们的影响,潜移默化的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所以,良好的寝室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从而使寝室成员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三、构建和谐寝室环境的措施

寝室环境是指寝室内的人际、情感、生活、学习适应环境等问题的综合反映,是一种对寝室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的体验。和谐的寝室环境不仅是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而且还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创建一个和谐、健康的寝室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构建和谐的寝室环境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 学校应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寝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的寝室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良好的寝室环境的前提条件,其包括住宿生管理条例、宿舍日常常规、舍员名单等。学校要发挥其高效宣传教育工作的优势,向刚进大学的大学生们大力宣传、全方位灌输这些规章制度,让他们知道在寝室里哪些是允许做的事,哪些是在寝室里不允许做的事,从而形成一种宽松、和谐又严格的寝室环境,达到大环境左右小环境,小环境支持大环境的循环效果。

2 建立良好快捷的信息沟通和反馈系统,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沟通,所以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系统就显得很重要。这种信息沟通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共同组成:学校、各学院领导、辅导员、心理教师队伍以及班级干部。学校是这个系统的组织者:各学院领导是监督者,保证该系统在本学院的顺利实施:辅导员和心理教师是执行者,及时和学生进行沟

通、谈话,解决学生的问题和缓解其所面对的压力等:班级干部是学生问题的发现者,因为班级干部能够融入学生群体当中的,及时地了解哪些学生最近遇到了什么问题,哪些同学最近有困惑等,从而及时地像辅导员以及心理教师反映,解决学生的问题。另外,还要建立反馈系统,及时反馈大学生进行谈话后的效果,保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真正的解决。

3 学生应尽快融入寝室,使寝室成为自己的“避风港”。面对新环境、新同学,大学生往往会感觉陌生,所以学生应尽快融入寝室这个新环境,让宿舍成为自己的家,自己的“避风港”。在现代社会,竞争和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同样,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中,也会遇到这些问题,从而会经常体验到压力感、紧张感和挫折感。而且大学生远离亲人,渴望得到关怀、体贴和集体的温暖,良好的宿舍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和蔼的气氛和保护性环境,一份家的温馨、一声亲切的问候都能使学生波动的心灵得到抚慰和净化。另外,大学生正处于对情感生活的渴求及社会的需要特别强烈的人生阶段,但青春期固有的心理障碍阻碍了这一需求的正常表达,而良好的宿舍环境又可以解决这一矛盾,给每一位成员提供一个“宁静的港湾”,满足其归属和爱的需要。

4 学生应制定寝室生活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寝室生活秩序。学校的住宿管理条例只是从宏观上规定了大学生所必须遵守的规定,但大学生具体的履行情况我们却不了解,所以大学生应该从微观上制定自己寝室的生活规范,如寝室公约、寝室卫生制度表、寝室作息时间表等等。寝室生活规范是以本寝室的集体荣誉为目标而共同制度的,比学校的规章制度更有实行性和适用性,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在这些制度规范的施行中让每个同学在寝室中有了自己的角色定位,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在自我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赵坤,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与对策[G],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3):122

[2]http://www.省略/html/fbiviiaoyu/yexl ikwt_ffid-cb.htm

[3]陈刚,公寓心理环境:高职院校公寓党支部活动的有效心理基石[G],高校高职研究,2007

[4]高玉宇,优化宿舍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G],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6(3)

[5]张传新,优化宿舍环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B],岱宗学刊,2007,11(4)

上一篇:女权弱势\男权霸权的历史博弈 下一篇:安徽卫视“剧行天下”之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