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不简单

时间:2022-09-08 01:03:59

上学时他就是个“能人”

高俊勇的少年时代就是贫穷和饥饿。

当时,一个农村孩子如果想有出息,只有一条路――考学。为此,他很努力,成绩也很优异,他最盼望的就是初中毕业考上中专。但当时,县里规定中考时必须先录取重点高中,后录取中专。第一次中考,他的成绩就过了重点高中线。这是别人巴望不得的,却让他苦恼不已。高中学费要增加很多,即使以后考上大学,也得七年以后才能工作,他等不及。于是他选择了复读,可是第二年中考,他又考上了高中。

那次,父母东借西凑筹到学费,“逼”他上了高中。但一年后,他找到在县教委工作的亲戚,通过走“后门”得到一个中考名额。19岁的他再次参加了中考,终于如愿以偿,被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录取。

上了中专,他开始琢磨着怎么打工挣钱。不久,他到学校附近的饭馆应聘勤杂工,饭馆老板也是山东人,三十年前逃荒到了东北,出于老乡的情分和对他自立精神的欣赏,老板破例留下了他,每月300块钱工资。那年,他挣出了全部的学费和生活费。

饭馆搬迁,他只好离开。后来,他周末去商场搞促销,帮别人分发广告,到市场批发日用品……同学们除了上课能看到他,其他时间都难觅他的踪影。

高俊勇脑子活,也善交际。因为上的是铁路学校,他和铁路部门有一些联系,正是通过这些关系,他做成了几笔“大买卖”。他从报纸上看到大连的苹果便宜,而齐齐哈尔却价格上扬,于是他和老家在大连的同学联手,从大连批发苹果,然后通过熟人用火车托运到齐齐哈尔,每斤苹果可以赚两毛钱。最多时,他一个月净赚了1000块钱。

除了上课,他几乎把时间都用在了挣钱上,看起来不务正业,却收获颇丰,尤其是“倒苹果”的经历,他一直记忆犹新。就是那次,他知道了社会上有那么多致富的机会,贫穷,并不可怕。

“能”给他带来了爱情

高俊勇的“能”,给他带来了爱情。东北女孩苏静是他的同班同学,中专最后一年,他们确立了恋爱关系。

1994年,中专毕业,苏俊勇分配到济南一家国有企业,苏静留在了东北。他对苏静说,如果你愿意,那就等我三年,我一定想办法把你调到济南!

高俊勇去的那家老牌国企,虽有过辉煌的历史,却早已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举步维艰。一个月后,他没有拿到工资,却听到老职工们一番让他寒心的话:着什么急啊,工资才发到4月份呢,你们的工资怎么也得等到年底了!

这是什么单位啊?!工资竟拖欠了半年!四年中专,他都没花家里一分钱,如今参加工作了,总不能再伸手向父母要钱吧!

看着手中的300多块钱,他很郁闷。这么点钱,自己生活都成问题,还怎么回报父母?怎么给苏静幸福的生活?!

他写信给苏静,诉说自己的烦恼。苏静回信说:“我觉得现在最关键的不是要挣多少钱,而是学好技术,积累经验。车到山前必有路,别着急,慢慢来,总有机会的!”

苏静的话让他豁然开朗,从此,他把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那段时间他在卧薪尝胆,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有一颗奋进的心,有朝一日,一定能一飞冲天。

他是工地水电安装工程的技术员,本来可以把活都交给工人,自己把好质量关就行。但他没有这样,而是每天和民工一起干活。从预埋管道,到走管布线,到外部安装,都亲历亲为。工地上很忙,也很累,这与自己微薄的工资完全不成比例,但他没有为此发过一句牢骚。他知道,自己这么干,都是为了以后的前途。

在那些穷困和落魄的日子,苏静一直等着他,鼓励着他,让他倍感温暖,也让本来郁闷浮躁的他变得坦然和平静。

他每年都有40万的利润

两年后,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一次,领导关心地问起他的个人问题,他不失时机地说出苏静的事,没想到领导很痛快地答应帮忙。事情出乎意料地顺利,三个月后,苏静就来到了济南。

一个工人对他说:高工,现在干水电安装很挣钱,你又懂技术又能干,完全可以拉个队伍自己干啊!其实,他早就有了自己干的想法。他知道,只要能找到工程,凭他的能力和经验,肯定可以干好。

单位的很多项目都把安装工程承包给外人,自己只干土建部分。他试探着问领导,安装工程是否可以个人承包。当得到肯定的答复时,他知道机会来了。

1997年8月,他和单位达成协议,由他个人承包一幢住宅楼的水电安装工程,合同价款70万元,上缴利润7万元,他开始了个人承包的第一个工程。高俊勇非常谨慎,从购买材料、组织施工到质量验收,他都一眼不眨地盯在工地上。为了抢工期,他连续三天没有睡觉。任务完成了,他也病倒了,发了三天烧,说了很多胡话,其中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快点干,快点干!”

工程干完了,除去工人工资和上交利润,他赚了5万元,虽然这笔钱单位拖了很长时间才兑现。他把1万块钱交给了父亲,对父母说:儿子挣钱了,咱们不会再穷了!

通过干工程,他结交了不少朋友,这对他的事业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8年,通过朋友介绍,他承包了一个铁路系统的工程,这是他自己联系的第一个工程。这个工程干得很出色,不仅利润可观,也为他赢得了名声。

那两年,高俊勇确实挣了不少钱。1998年底,他和苏静举行了婚礼,事业、爱情,一片花团锦簇。

1999年10月,单位换了新领导,新领导觉得他是个人才,决定把他召回单位从事经营工作。为此,他迟疑了很久,最终还是答应回去。在他看来,单位对他不薄,给了他不少机会,如今单位需要,应该回去效力,即使这样会让他少挣很多钱。

当时,苏静正在休产假,一家人的生活都靠他的工资。后来,单位仍旧毫无起色,于是他再次“下海”。

凭借灵活的头脑和踏实的工作,他的事业发展很顺利,承包的工程越来越大,干起来也得心应手。近几年,他每年能完成300多万的工程量,利润40万左右。

他早已在济南买了房,买了车,日子越过越好。去年,他想把70多岁的父母接到济南,但他们说什么都不来,仍旧守着家里几间旧房和几亩薄田,倒也乐在其中。

他说,我这些年所做的,证明了一个道理:没有人天生就该穷,只要肯奋斗,谁都有可能成功。

上一篇:我在美国的两位女教师 下一篇:七嘴八舌吵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