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公司财务管理的探讨与分析

时间:2022-09-08 12:13:35

关于电力公司财务管理的探讨与分析

[摘 要]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电力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资金流量控制为重点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只有切实地抓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资金监控,才能带动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同样要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和切入点。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实行预算控制,建立财务网络系统,接着分析了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最后研究了财会人员的配置与管理。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电力企业 财务管理 预算控制 网络系统 财会人员

一、 实行预算控制,建立财务网络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是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于一体的现代财务控制中目标管理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明确母子公司各自的责、权、利,实现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

为了搞好预算管理,应在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的编制、审定和组织实施及再调整,一般宜采用上下结合的方式,即首先由集团公司根据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提出预算目标,并将其进行分解下达给各子公司,然后各子公司结合自身情况编制各自的预算草案,最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各子公司的预算草案进行汇总和审核,并召集各子公司的经营者进行预算的协调与调整,最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并作为对子公司经营管理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依据。

集团公司应建立大型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子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定期汇报制度,便于母公司的财务主管了解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全面监控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减少经营风险和防止资产流失。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集团的各级预算部门通过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实施适当的激励措施来保证各级预算目标的完成,预算需要调整时,则须经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

二、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财务管理是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评价。然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创新,以适应知识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成本管理方面。成本管理的目的在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对电力企业而言,成本降低反映在电价上就是电价降低,电价降低可给工业生产和国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带来好处。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电力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就要对原有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企业可以通过适度的投资规模来降低成本,还可以通过时常调研确定为顾客服务产品多样化的广度来降低成本。

第二,财务决策方面。财务决策是财务制度全面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现代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决策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投资决策和定价决策上。电力行业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因此事前投资收益分析就尤为重要,财务分析结果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电力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让电价降下来。面对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我们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要打破陈旧观念,不断地创新。传统财务管理重在决策分析,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在今天,我们在决策分析时还应该考虑到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

三、财会人员的配置与管理

实行财务集中管理,首先应对财会人员集中管理。财会人员的配备应根据总公司及归口管理企业的总体业务量确定。人员分工一般按归口管理企业的财会业务确定专人,可以一人兼管多个企业,也可以数人共同负责一个企业,出纳岗位则可以确定一至二名专职人员负责全部现金收付及银行结算。这样财会人员可以更多熟悉和掌握企业的经营活动,随时与分管的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出纳岗位从单个企业中分离出来,一方面可以实现内控目的,利于资金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可以节约使用人力。具体业务处理中,现金收支可以在总公司一个账户发生,同时按收支业务的性质列出所属企业的应收应付款项,月末再通过银行结算予以调整。银行结算则通过各企业的各自账户办理。个别企业的财会业务和会计人员无法在总公司集中办公的,可以采用委派财会人员现场办公形成,但仍由总公司财会机构领导。当然,财会人员集中是建立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多经企业的具体实际与可能,不能搞一刀切,搞硬性集中,具体应根据多经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分为紧密型管理和松散型管理两种管理模式。

四、总结

电力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提供了一个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框架模式。其实,《会计法》关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规定,实质上体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当然,在实务中,建立和实施会计控制还应当考虑企业规模、组织系统、经营性质、适用的法规要求等。我们既要坚决建立和实行严密的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控制制度,使其成为整个内控制度体系的关键和基石,更要明确,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电力企业经营健康发展,绝不能让内部控制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在一定的意义上讲,控制是为企业经营导航,其自身没有资产再生的功能,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的源泉是创新,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电力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生产经营才有足够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方向东.如何加强电力企业财务战略创新[J].北方经济,2006,(04).

[2]俞晓红.浅析电力企业财务会计控制[J].华东电力,2006,(02).

[3]黄东文.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金融经济,2006,(02).

[4]郭津莲.财务公司资产风险的化解及规避[J].绿色财会,2006,(04).

[5]曹汉飞.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05).

[6]陈春阳.电力多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5,(18).

[7]殷绪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8]张云明,侯风萍.电力体制改革对发电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4,(08).

[9]朱书红,刘华.一个财务公司的重组与新生――华电集团重组财务公司的案例分析[J].银行家,2004,(06).

[10]周春莲.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方向[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15).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佳木斯供电公司)

上一篇: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国服务业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 下一篇:税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