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园林树木主要害虫种类调查

时间:2022-09-08 11:02:48

北方地区园林树木主要害虫种类调查

[摘 要]园林树木病虫害是制约森林城市建设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城区树木栽植面积扩大、引进品种的不断增加,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全面了解北方地区园林树木害虫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规律,笔者采用踏查和定点抽样的方法对北方地区部分区域市园林树木害虫进行了全面调查。

[关键词]北方地区;园林树木;害虫种类

中图分类号:S763.3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316-01

园林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虫害的袭击,导致树木生成不良,出芽凋萎、腐烂等现象,从而降低了花木的质量,使其失去了观赏价值、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因此,控制危险性有害生物,掌握和贯彻病虫害防治理论与技醉措施,全面保护现有植物资源及新植绿化成果,已成为向建设森林城市目标迈进中一项十分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1.调查方法

1.1 病虫害发生种类调查

结合北方地区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如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沈阳等地,以街道、公园、景区为基本单位,对现有主要园林绿化树种的病虫害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踏查方法进行调查,采集主要病、虫害标本,填写踏查表,制作标本,编号整理。

1.2 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性调查

在病虫害种类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点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每个样方根据绿化带的实际情况取30~50株不等的树木.详细调查和记录各种病虫害的寄主、危害的部位和危害的程度等。采用四级分级法调查,从小到大依次用+、++、+++、++++代表,每个级级别的危害程度范围为:“+”代表叶片危害率低于25%;干茎部危害低于1/4周长;“++”代表叶片危害率在25%~50%之间;干茎部危害在1/4~2/4周长之间;“+++”叶片危害率在50%~75%之间;干茎部危害在2/4~3/4周长之间;“++++”代表叶片危害率大于75%或死亡,干茎部危害大于3/4周长或死亡。

2.结果与分析

2.1 园林树木病、虫害发生的种类

在北方地区,如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沈阳等地部分区域的园林绿化树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园林树林害虫群落共228种,分属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5个目20个科。以同翅目、鞘翅目昆虫为较优势类群。在害虫种类分布的20个科中,有的科种类多,但并无优势种,如金龟科、叶甲科等;有的科种类少,但优势种突出,如卷蛾科、蚧科等;多数科种类少,且优势种不突出。表明园林树木害虫,种类虽多,但昆虫组成结构比较简单,真正能够造成严重危害的种类并不多,且集中于少数科内。

园林树林害虫的优势种主要分布于鳞翅目、鞘翅目和同翅目中。鳞翅目害虫多数以食叶危害,如:天幕毛虫、舞毒蛾、柳毒蛾、杨毒蛾,而少数钻蛀枝干危害,如:槐小卷蛾;鞘翅目以天牛蛀干危害较为突出,如:光肩星天牛、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同翅目以槐花球蚧、扁平球坚蚧、国槐蚜、刺槐蚜为优势种,对树木进行刺吸危害。

2.2 园林树木害虫的危害规律

(1)不同寄主的受害特点

杨树、柳树、槐树、因其根系发达,萌芽力很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是北方地区的主要园林绿化树种,也是容易受害虫危害较重的树种。杨树、树害虫种类有杨叶甲、杨树潜叶跳象、舞毒蛾、杨毒蛾、舞毒蛾、柳毒蛾、杨二尾舟蛾、杨扇舟蛾、杨白潜蛾,光肩星天牛、青杨天牛、白杨透翅蛾等,食叶害虫所占大比例较大,但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对林木造成的危害程度较轻;枝干类害虫所占比例较少,但光肩星天牛作为优势种,对杨树、柳树危害严重。烟电路两侧的柳树行道树感病株率达到93%,造成树势衰弱,大部分枝干枯死,部分已发生风折;槐树害虫种类有槐小卷蛾、槐花球蚧、刺槐蚜,个体数量以刺吸性昆虫占有明显优势,对槐树造成的危害较重;槐小卷蛾虽然种群数量不占优势,但对槐树造成危害较严重。

(2)不同类群的危害特点

不同类群的危害特点各不相同(见表1),食叶类害虫的种类比较多,较优势的种类有:天幕毛虫、舞毒蛾、柳毒蛾、杨毒蛾,以幼虫食叶危害。这类害虫多数繁殖力强,产卵集中,发生量较大,并能主动迁移、迅速扩大危害,猖撅发生时能将树叶全部吃光。这类害虫寄主植物比较多,危害杨、柳、梅、苹果、梨、桃、李、杏等多种阔叶树种,通常发生在植物群落构成复杂的公园、风景区,在树种构成简单的行道树不易成灾。枝干类害虫多以幼虫钻蛀树木的根、干、枝梢危害,因其着生隐蔽,危害初期很难被发现。调查发现,北方地区的枝干类害虫有光肩星天牛、双条杉天牛、青杨天、榆木蠢蛾、蒙古木蠹蛾、白杨透翅蛾、槐小卷蛾、臭椿沟眶象等,种群较优势的种有:光肩星天牛、双条天牛、青杨天,造成严重危害的种类有光肩星天牛、槐小卷蛾,在植物群落构成简单的行道树发生严重。刺吸性害虫的危害性这类害虫是园林树木害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主要包括同翅目的蚧虫类、蚜虫类,半翅目中的网蝽类,蝽类以及蜱螨目的叶螨类等,刺吸危害园林植物的叶、枝杆和花蕾。以若虫、成虫群集在植物的叶芽、嫩枝、枝条及花蕾上危害,影响生长和开花,发生严重时,叶色发黄,造成落叶和枝梢枯萎,甚至枝条或全株枯死。槐花球蚧、国槐蚜和刺槐蚜,在行道树国槐、龙爪槐普遍发生,造成严重危害;扁平球坚蚧在复叶槭、小叶白蜡树种上普遍发生,感病株率87%,危害程度严重。

2.3 病虫害发生原因的分析

(1)病虫害跨区域传播。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为了丰富城市景观需要从其他地区,引进一些本地缺乏的园林树木,这种苗木的频繁交换、调运,有时逃避了检疫机构的检验,给各种病虫害的传播、蔓延提供了渠道,使有些危险性病虫害在地区间传播开来。

(2)树木长期生长不良,抵抗力差。植物生长环境日益恶化,公共绿地树、广场树、街路绿化树等生长条件较差,地上部分受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佳,人为破坏频发;地下部分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使树木长期生长不良,树种退化,抵抗力减弱,直接导致病虫害,特别是病害的严重发生。

(3)栽植植物品种单一、栽培密度不合理。城市园林植物栽植相对较单一,这种人工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植物与环境、植物与植食者(包括多种植物)和天敌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很难建立起来。生态系统中缺乏刚入侵的病虫害因素。另外,不分树种及习性盲目栽植,株距加密,使树木生长空间拥挤,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和养分,互相争光、争水、争肥,也极易滋生病虫害。

(4)树种间不合理配置。各区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栽植一些病虫害的转主寄生植物,则诱发了个别树种间特有的病虫害。

(5)不遵守适地适树原则。从外地引进多种特大乔木或边缘树种,从山区调入大量针叶树,因土壤、温湿度、气候等不适应,易引发病虫害。

(6)各地绿化主管部门病虫害防治机制不完善,无统一的防治技术标准,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认识不足,存在重栽轻管理的思想,给病虫还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随意性。

3.结论

(1)园林树林害虫群落共228种,分属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5个目20个科。以同翅目、鞘翅目昆虫为较优势类群。

(2)不同寄主、不同类群的危害特点各不相同。

(3)通过调查分析,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病虫害跨区域传播;树木长期生长不良,抵抗力差;栽植的植物品种单一、栽培密度不合理;树种间不合理配植;不遵守适地适树原则;缺乏园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1] 李洁.颐和园园林害虫种类及主要害虫发生规律调查[A].2009年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2010.

[2] 薛国红,斯琴.呼和浩特市园林树木主要病虫害发生与物候期关系的调查[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06).

上一篇: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改革的探讨 下一篇:吃药别忘要“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