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黏着语类型特点分析维吾尔语和阿美斯语量词的特点

时间:2022-09-08 10:10:48

从黏着语类型特点分析维吾尔语和阿美斯语量词的特点

摘 要: 文章从黏着语的类型学特点出发,考察和分析了维吾尔语和阿美斯语的量词,从语言类型的共同特点和两种语言的独有特点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这两种语言量词使用的特点与数词的音节数和语言的类型特征有关。

关键词: 量词 黏着语 阿美斯语 维吾尔语

一、量词的特性

量词是分析型语法手段,主要用来表示事物在性状和量上的区别,因此量词常具有区别事物类的作用。量词的这两种作用,其起源是不同的。

语言最初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就使语音形式具有了表性状的功能,特定的语音形式总是与具有一定性状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这个阶段往往没有量词,或偶尔有一些临时借用的量词。后来,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人们发现可以用某种方式把具有同一类性状的事物从其他事物中区别出来,于是一种专门用于描述一类事物性状的量词就产生了。这类量词的特点尤其适合长于分析的分析型语言,所以,在分析型语言中,量词发展得较成功,不仅数量多、种类丰富,而且常常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语法手段,即数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动词,必须与量词组成数量词组后才能修饰名词和动词。如汉、哈尼、纳西、载瓦、阿昌、羌等语言就属此类。

同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初也应当是针对个体事物的。一个语音形式所指的往往是一个相应的自然个体事物。因此,在这个阶段,自然个体量词还没有使用的必要性。随着语言使用的扩大和完善,人们必须解决如何指称和描述非自然、非个体量的事物的问题。于是,首先出现了非自然、非个体量量词。量词虽然在很多语言中出现了,但是在不同类型的语言中,量词的数量、类型和使用力度都有很大的差别。

在量词与其他词的结合方面,笔者认为,“数+名”的结构方式是最早形成的,符合语言的自然特性。因为与事物相联系的语音形式除了指称事物外,还能引起对事物具体性质、状态的联想,因此在自然状态下,没有必要再使用一个量词区别说明事物的性状。“数+量+名”和“名+数+量”这两种形式,是为了区别说明处于非自然、非个体量的事物出现的。非自然、非个体量词的出现应先于自然个体量词。后来,为了达到语音形式和语义结构的平衡才出现了自然个体量词。每种语言中,在说明非自然、非个体量的事物时都必须使用量词,这就表明量词的基本功能是区别说明量的状态而非量的性质和类别。在说明自然个体量的事物时,量词的使用处于两可状态。即:有的语言使用量词,有的语言不使用量词;有的语言既可使用又可不使用,且基本上没有意义的差别。

二、黏着语的量词特点

黏着语主要使用综合性的语法手段,不注重对语义、成分间关系的细致分析。在构词中强调词缀和词根意义的融合,一个构词词缀可以与不同的词根结合,产生不同的词汇意义。同样,一个构形词缀在句式中的语法意义是多样的。整个句子的理解更多地依靠本民族独特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维吾尔语是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组的语言,阿美斯语是南岛语系(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的语言,二者都属于黏着语,以在词根上附加各种语法成分为构词和构形的手段。形态发达的黏着语,可以用丰富的形态变化制约各构词、构形成分,并在制约中体现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因此,用独立的分析型语法手段表示成分间关系的量词,在这种类型的语言中没有发展、发挥的必要和意义。黏着语中量词的使用体现了这种综合的特点。数词和名词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融合了数量和形象。

量词的发达与否,除了与其语言的类型特点有关外,还与数词的音节数有关。戴庆厦(1997)在分析藏缅语族个体量词的基础上提出:“个体量词的发达与否和数词音节多少存在密切关系。”“个体量词丰富的语言,基数词是单音节;个体量词不丰富的语言,基数词是双音节或多数是双音节。”①上述两种语言的量词特点基本符合这种观点。阿美斯语中单音节词非常稀少,绝大多数是双音节和多音节词。其基数词中1~9全部是双音节。阿美斯语个体量词很少,属于不发达型。维吾尔语的基数词中,除了bir(一)、y?誦(三)、t?尴t(四)、b?藓?蘩(五)是单音节外,其余的都是双音节。维吾尔语的个体量词虽然比较丰富,但在不出现歧义或不需要强调时,一般不使用,因此属于使用不发达型。在这样的语言类型特点的制约下,维吾尔语和阿美斯语都成了量词不发达型语言。

三、维吾尔语和阿美斯语量词的共同特点

量词是一种分析型的语法手段。一般来说在分析型的语言中较发达。维吾尔语和阿美斯语都属黏着语,具有丰富的词形和句形变化,常采用的是综合性的语法手段。因此,虽然在这两种语言中,由于表量和性状的要求出现了量词,并已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词类,但在具体的语言使用中,并未成为强制性出现的语法成分,只有在强调或区别意义时才使用量词。因此,两种语言都存在“数+名”和“数+量+名”两种结构形式。

1.当所涉及的事物个体处于自然状态下时,一般不使用量词。如果使用量词,则具有强调、表敬等其他作用。

2.当所涉及事物由于人为加工或其他原因,其性状已变为处于非自然状态时,需要使用量词加以说明。

3.所涉及的事物个体虽然处于自然状态下,但已经形成一个集合,需加量词与个体事物加以区别。

四、阿美斯语量词的其他特点

1.只有名量词,没有动量词。如要表示动作的数量,则使用次数词。次数词由前缀kina-加基数词构成。

台湾一年种两次水稻。

2.一些量词本身包含了名词的概念,使用时可不出现名词。

3.具有一些反映生活特点的独有量词,主要是用身体部位和常见物品作为长度度量单位。

4.与个体量词较少形成对比的是,阿美斯语的容器量词较丰富。一般来说,容器量词多借自名词,因此,从丰富的容器量词中可以约略窥见阿美斯人物质生活的一貌。

五、维吾尔语量词的其他特点

1.现代维吾尔语中的量词基本上都来源于名词和动词。来自名词的量词至今仍兼用作名词和量词。如:

来源于动词的量词常有一组意义相关的同源词。如:

bolaq来源于动词bola-,意为“上面用纸或布盖着,再用绳子扎起来”。该动词还可以变化为bolaqliq,意为①包好的,②可包的,可用来包的。

2.量词重叠表示名词数量上的增加。

3.量词具有格位变化。(格标记用?摇 ?摇?摇标出)

①量词可以用附加相似格的方式表示概数。

②数量词组完全重叠,前半部分以原形出现,后半部分附加从格,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③在一定上下文中,数量词组可以代替整个数量名词组,此时可以附加名词的一些格位,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

五排加五排等于十排。(g?藓是向格的标志)

4.有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独有量词。

注释:

①戴庆厦.藏缅语个体量词研究.藏缅语族语言研究(二).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60,67.

参考文献:

[1]蔡中涵,曾思奇.阿美族母语语法结构分析[M].台湾:财团法人台湾原住民文教基金会,1997.

[2]曾思奇.台湾阿美斯语语法[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

[3]陈世明.热扎克编著.维吾尔语实用语法[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1.

[4]王远新.突厥历史语言学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

[5]戴庆厦.藏缅语族语言研究(二)[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项目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2YJC740080。

上一篇:对国产葡萄酒影响不大 下一篇:叶圣陶语文教材观及其对当今语文教材选文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