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机制探索

时间:2022-09-08 09:56:38

矿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机制探索

摘要:在分析当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依托河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对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探索,构建了满足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河南理工大学;实践教学;矿物加工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153-03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河南理工大学在2011年被批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体现学校地矿特色主要专业之一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企业的生产、技术改进、产品开发、管理等工程一线人才,因此更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创立具有矿物加工专业特色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培养具有矿物加工专业特长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2]。

一、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历经多年发展,各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发展形成一定的体系,但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一些问题逐渐体现。

1.重基础,轻专业。随着上世纪末我国高校本科生的扩招,为了提倡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更宽、毕业以后更好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也在逐步转变。因此,“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体系也体现在多数高校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公共课、基础课课时,压缩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课时,由此弱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3]。

2.师生比例不合理。随着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师生比例越来越大,许多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师生比达到1∶20以上,每年1名专业课教师要带近20人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造成教师在指导设计时精力不够,为完成设计任务,不得不简化设计题目,使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紧密,甚至出现与往届题目重复率过高,达不到设计课程的要求;受体制、编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教师引进难、留住更难,造成实验室专职实验教师缺乏,而专业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量大,实验课程种类也多,实验课程开设困难重重。

3.现场实习困难。由于实习基地、实习经费有限,并且国家对矿山企业的安全要求越来越严格,学生跟班实习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很多学生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直至毕业实习,通常只是参观性质的实习,对于现场不能深入了解,以至于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明显。许多毕业后的学生反映到现场工作后才发现好多问题都不会,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3]。

4.高校引进教师重学历、轻能力。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大量引进专业教师,学历作为人才引进中易于量化的硬性指标过于重视,由于实践经历难于在人才引进中实现量化,因此既有高学历又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引进存在一定困难。由于人才引进制度的制约,现场实践经历丰富的人才多数学历层次不够,因此也很难直接被引进到高校执教。如今引进的年轻专业教师虽然具有很高的学历,理论层次很高但却明显缺乏现场工程实践经验,导致在学生实习和设计时难以胜任相应的指导工作。

5.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目前高校针对课堂教学都有一整套的考核体系,包括对学生的考生考核以及对老师的考评和考核,例如每学期学生有对理论课任课教师的网上评教,而对实践课程教学却没有相应的考评机制,因此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情况缺乏基本的监督与约束;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实习的考核方式往往是实习报告,现场实际考核难以实现,导致学生对该环节的重要性缺乏基本的认识,实践效果距离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6.实验室建设中本科实验教学投入比例较低。目前国内高校对科研设备的投入逐渐加大,许多二级学院定位为科研型或者教学科研型学院,每年对科研实验条件改善投入加大,而本科实验教学的经费基本没有改变。学校对学院经费实行包干制,虽然每年对学院投入经费不断加大,但由于科研设备所占比重逐年加大,而且科研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费用占的比重也较大,用于本科教学设备的维护费用实际在缩小。

二、矿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与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成立于1994年,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煤炭洗选加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研究方向。1995年在采矿专业招收矿物加工方向的本科生30人,1998年开始正式招收矿物加工工程专业4年制本科生22人。2001年扩招为60人,从2007年开始每年招生90人。目前每年招收4年制本科生90人,其中含卓越工程师试点班30人。

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得“矿业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准成立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8年矿物加工工程学科成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特色专业;2009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矿物加工及矿用材料工程技术中心;2010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2013年获批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我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为:具备矿物加工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矿物加工工程领域内的工艺设计、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针对目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矿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化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二是学校按照煤矿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要求煤矿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因此,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不仅在于校内实践,更在于在矿山企业综合实践的实施效果。

为满足培养目标要求,我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将“3+1”培养模式引入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即学生前3年在校重点学习数理基础、人文管理和专业知识,第4年到签约单位进行工程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让企业整体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可以得到良好的培养,既为矿山企业培养了急需的人才,又可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表1为河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

由表1可以看出,实践培养环节比重得到了很大补充,实践教学平台分为了三大模块,其中学校集中实践环节、课内实验贯穿前3年学习阶段,企业课程模块集中在第4年学习,专门制订了以“课程实验―学校集中实践―企业实训”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培养以工程实践应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梯级上升能力培养模式。

该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计划中,前4个学期主要设置了包括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在内的课程实验与实训、科技创新实验等共272个学时的“课程实验”,重在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及基础实践能力培养;第5、6学期共设置了矿物加工工艺设计、认识实习、电工电子工艺训练等8周的“学校集中实践环节”,主要通过由校内专职教师及现场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和培训,将课堂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应用相结合,强化锻炼学生的知识转化及应用能力;第7、8学期,设置了煤质检查技术选矿生产实践案例分析、选矿厂电器设备及自动化实训、定岗实习、矿物加工工程现场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环节,共40个实践学分,主要通过在指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毕业设计,强化学生的现场应用及创新能力,同时在这种真实的企业环境里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4]。

三、矿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研究

针对以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为达到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目标,通过加强组织管理、改革创新等有效措施来推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教学的进行。

1.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依托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开放实验室”、矿物加工实验室、煤炭转化基地、矿产资源利用研究所等为平台,结合学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扩(SRTP)”、“挑战杯”创新创业、“节能减排”、“矿物加工兴趣小组”、“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第二课堂计划,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吸引学生参与教师已有科研课题、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科研项目训练计划,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实验室综合利用率和实验开出率,弥补实验教学学时不足[5]。

积极与煤矿企业、非煤矿山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习、设计等创造良好的环境;引进矿山设计研究院资源和设备,扩充实验场地,使学生实验室扩大化,既可以在学校做实验也可以在校外做实验、既可以在校内做设计也可以在校外做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实验设备的短缺和学校设计指导能力的不足,也可以和现场紧密连接,让学生对矿上企业与设计研究单位有全面的了解。

2.全面引入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为了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使校内实践和企业综合实践相辅相成,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和毕业生要求的制定过程中,邀请矿山企业等人员全程参与。通过课程实训、学期实训和矿山企业实训环节,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将矿上企业项目的内容纳入日常教学,形成具有产学研特色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3.加强“校企型”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根据国家相关挂职锻炼的政策,学校与霍州煤电集团签订的《高校青年教师煤炭企业挂职锻炼合作协议》,每年选派几名老师去企业挂职锻炼,这一协议即解决了学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也从政策上解决了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对待遇问题的后顾之忧。在挂职锻炼期间,有企业导师指导每个阶段的培训,并在培训结束时给出考核结果,这样可以增强在校教师的现场工程实践能力。

另外,为了更好的现场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从煤矿企业、科研部门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具体措施为:聘请企业高级专家参与教学,对学生的专业教学、课程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指导;聘请企业或用人单位的工程技术和管理骨干到学校开设课程或进行学术讲座。

4.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由于矿物加工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有一年的毕业实习是在矿山企业现场进行,学生的企业实践环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考核,并且以企业导师给出的评定成绩为主。具体考核方法:单独考核每个培训环节,采取现场操作、提问答辩等考核方式,由实训导师按照实习单位的标准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出此企业学习阶段的成绩。为了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的考核,用将笔试、现场答辩以及设计作业综合考核方式代替传统单一的笔试。学生的毕业设计由学校指导老师与矿山企业的兼职指导老师共同审核,初步审核合格可参加答辩,不合格须重做至来年再进行答辩。学校牵头由学校专业教师和签约单位的兼职导师共同组成毕业答辩委员会,共同参加学生毕业答辩。

四、结束语

通过实践教育改革探索,构建起由“基本技能”、“专业综合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等多层次组成的相对独立又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实践教学长效机制,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环境和保障;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切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为国内同类院校培养矿物加工卓越工程师提供成功经验和可供借鉴的做法。

参考文献:

[1]王家臣,钱鸣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科学采矿人才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5).

[2]李振,杨超.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机制探索――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4,32(3).

[3]刘音,樊克恭.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2,(3).

[4]刘羽,黄培明,陈嘉佳,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矿类学生培养质量的企业评价体系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2012,(1).

[5]路阳,曹新鑫,张玉德,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验开放的教学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上一篇:推进金融开放 人民币地位显著提升 下一篇:好企业家应该是一位好“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