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具”—手提高教学效果

时间:2022-09-08 06:32:51

巧用“教具”—手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教具学具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一方面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动手动脑,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多数教师在选择、制作教具、学具上往往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效果还不理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具 提高效率

灵巧的“手”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信手拈来,回忆知识时它也唾手可得,跟其他教具学具功能相比有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结合数学教学实例对“手”的妙用略谈一二。

一、利用鼓掌激趣引入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上课伊始,不少孩子的精力并没有集中起来,有的甚至还沉浸在课间十分钟里。教师如果能善于抓住孩子们的特点,巧妙利用学生的双手进行有效的“鼓掌”,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到位”。

请看以下教学片断:《认识长方体》

谈话:我们班的x x x同学,数学成绩进步很大。我们用掌声表扬他。

(学生鼓掌)

师:你们知道吗?鼓掌也有学问。(学生面面相觑)现在我们来研究鼓掌,比如这样鼓掌行吗?(教师只用一只手在胸前煽来煽去,学生窃笑)

生:要用两只手才行。

师:两只手就一定能行吗?(用两只手前后交错地在胸前煽来煽去,生大笑)

生:不行。要这样的!(很多同学情不自禁地做出鼓掌动作)

师:哦,那么鼓掌时,两只手到底该怎么样呢?

生:两只掌心要相对。(生比划,师板书:相对)

(随后教师通过手势演示,引导学生说上下、前后、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师:我们接着来继续研究鼓掌动作,你们看这样行吗?(教师用两只手在胸前不断地做十指交叉的动作)

生:也不行,这叫交叉。

师:两只手互相交叉,我们可以称之为相交。(板书:相交)

[赏析]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在夸张的鼓掌动作中加入了用幽默“夹心”的数学知识。通过学生嬉戏的演示,教师幽默的表演及恰到好处的点拨,把“相对”、“相交”两个难懂的概念在情趣盎然的互动情境中得以建构,迎合了小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的特点,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知识殿堂,使学生在笑声里领悟掌声中所蕴涵的丰富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妙用手形探索规律

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离不开手,但学生却很少从数学的视角去关注过自己的手。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手隐含着间隔现象的规律。如果我们把手蕴含的规律引入课堂,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可以突破认知难点。

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学生对“种植几棵树有几个间隔”理解有困难,我让学生伸出双手观察手指与间隔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手指指数=手指间隔数+1,然后运用到植树问题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摆弄手指,先提炼出数学模型:两端都植树,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1,接着推广到植树问题的另两种情况:一端植树,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l。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没有离开手,最后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锯木头、数楼梯、钟打点等有间隔的实例。

[赏析] 教学中,学生通过不断摆弄手指,借助手指与间隔来理解植树问题,将开放生活事例的模型建立于“手”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真是学得不亦乐乎。这样降低了学生认知的起点,使学生非常牢固地掌握了规律。通过这种直观教学,学生只要搞清楚手指与间隔之间的联系,每次应用有困难时,都可以借助手进行联想,手无疑对学生有效强化、存储这一规律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巧用手指帮助记忆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多种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以及人民币单位等。在记忆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时,大多数学生是死记硬背,这样在使用时就容易暂时失忆,往往张冠李戴。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用手指来帮助记忆,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记得快、记得牢。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我让学生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然后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把五指与长度单位按大小顺序依次对应起来:大拇指是手指的首领,它最伟大,我们把它看作千米,食指第二大,看作米,依次中指为分米,无名指为厘米,小指最小,看作毫米。

同时规定:1个小指缝表示1个“0”,表示进率是10。而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大指缝表示3个“0”,表示进率是1000。这样,在计算长度单位进率时,如果大化小,隔几个小指缝就在“1”的后面加几个“0”,大指缝加3个“0”,小化大则反之。如想知道米和毫米的进率,食指和小拇指之间有3个间隔,就在1的后面加3个0,就是1000,所以1米=1000毫米。借助“手”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对面积单位、质量单位、人民币单位以及计数单位等组织教学。

[赏析] 记忆时用手指表示单位,用指缝表示单位间的进率。手指与指缝无形中构成了方便、实用的进率表。借此,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或验证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学生在应用时,偶尔遗忘就可以信手拈来,用手指进行联想,从而对所学知识较好地进行巩固与掌握。时间一久,学生就会记忆深刻,不易再忘。

手指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巧妙地记住单位间的进率,在记忆“大小月”、“9的乘法口诀”、“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等知识时,也有着独特的魅力,这里就不再详述了。可以说手在数学课堂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仅可以用来当教具、学具,还是一个很好的计算器。

四、借助手势体验成功

手势是最具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俗话说:“心有所思,手有所指”。手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自有它的妙用。

如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判断题中的“对”与“错”、也可以表示选择题中的序号,在比较两数大小时还可以用来表示大于号、小于号,在检验是否掌握了应用题的解法时用手势还能表示计算方法等等。在数学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好学生的“手势”,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找到“我真行”的感觉,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手”是一种最简易最有效的学习工具,在数学教学上的功效妙不可言。只要教师善于开发、挖掘、利用,学生的“手”就会变成一张会说话的“嘴”;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一把能破解疑难的“钥匙”,一架传递情感的“桥梁”,此时的数学课堂当是情趣横生,魅力无穷。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三完小 )

上一篇:让学生分享阅读的乐趣 下一篇:运用音乐美术学科特点使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