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08 06:25:19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要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教师必须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是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工作的。

一、教学内容分析

如何做好教学内容分析,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要了解学段的内容框架结构。《数学课程标准》中,初中数学内容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概念、统计观念,以及知识与推理能力。

第二,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就是要将具体的教学内容置入一个单元、一册及整个学段中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它的地位和作用、编排意图、前后联系、纵横联系。

第三,要分析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广度就是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深度就是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第四,要明确教学内容贯彻的新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设计到具体教学环节中去,要在整过教学过程中营造出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以达到预期目标和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要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要分析、预见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各是什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二、教学对象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成功。因此,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掌握学生的全面情况,为教学过程设计提供重要可靠的依据。

三、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教学活动、测量、评估的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要具有多元性。即设计的目标要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三维目标”不是并列关系,而是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

二要具有针对性。设计的目标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做到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适应,与学生的具体内容相联系。

三要具有可测性。设计的目标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测,就能评价出学生达成目标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教师的教法要为学生的学习、学法服务,要促进学生达到最佳学习境界,形成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学习品质。教学手段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条件进行适当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用,要利于揭示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程序、方法、形式、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新授课是按“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巩固运用,掌握新知”,“拓展升华,应用新知”的模式进行设计的。对小组合作学习,我是按“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组内合作、解决问题”,“组间交流、教师调控”、“引进竞争、巩固合作”的模式设计的。

六、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存在差别,数学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评,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个性、心理、知识结构、回答问题、进行及时、恰当、有针对性的评价。

3.评价要具体明确。评价语言要具体、明确,有创意,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施于每个学生不同于别人的特别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4.评价要融入情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满怀对学生的爱,将情感融入到教学评价中,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积极的作用。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扎实的基本功需要长期不断地训练。我们要在新课改革理念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反思——更新,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达到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德伟《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北京出版社。

上一篇:学生生活日志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 下一篇:概念图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