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校图书馆进行教材循环使用

时间:2022-09-08 04:55:44

利用高校图书馆进行教材循环使用

摘要:通过对高校教材使用情况以及二手书市场的分析,阐明教材循环使用的必要性,针对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实现教材循环使用这一途径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同时分析了在推进教材循环使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为提高教材使用率提出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二手书市场;教材循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25-02

一、推行教材循环使用必要性

(一)教材使用现状

高校的课程性质与中小学的课程有很大不同,大学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例如高等数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以及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的教材版本更新慢,持续性好,非常适合于进行教材的循环使用。每学期仅仅是公共基础类教材的使用数量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对于其他类别的教材而言(除去一些的工科类教材更新速度较快以外),也存在很大的循环使用的潜力。

我国目前的教材的使用寿命仅有半年,而在美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已开始实行课本循环使用制度。我国高校普遍采用教材购买制,学生每学期初都需要在教材供应中心统一购买每门课程指定的配套教材,等课程结束或学期结束后这些教材往往被束之高阁,成了闲置的资源。按照每名大学生一学期平均8门课、2015年在校大学生人数为3700万来计算,那么全国大学生一学期购买的教材就有29600万本。如果不推行教材循环使用,那么就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每学期在教材上的花费对在校大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我国已在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推行了教材循环使用制度,但是在高校中一直推行迟缓。

(二)二手书市场局限

在高校的教材使用中其实早已出现了一种循环模式――二手书市场。二手书市场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每年毕业季出现的跳蚤市场,每年6月份左右即将毕业的学生会将自己闲置书籍和其他物品以较便宜的价格卖给低年级的学生,但是这种模式具有周期性,在时间上非常不自由,不能作为解决教材循环使用的一般性模式。另一种模式是高校周围的二手书店,他们会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一般是以纸质废品的价格)从高校学生那里回收大量教材,然后再以原价的三到五折的价格卖给其他学生以赚取中间的差价。但是由于这种模式对于将书卖掉的学生而言十分不公平,许多学生不愿意接受以过低的废品价格处理自己闲置的课本,导致二手书店内交易的二手书的种类和数量收到了限制。这就导致了二手书市场难以扩大,难以形成双方信息对等的平台。二手书市场的存在虽然解决了一部分教材闲置浪费的问题,但是教材循环使用率还是很低,一次循环过后这些书籍大部分又成了闲置物品。高校的教材循环仍然需要一种更高效和便捷的途径。

二、高校图书馆在教材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一)成熟的图书借阅管理制度

高校的图书馆具备成熟的图书借阅制度,每位学生都可以用学生卡和图书借阅证在图书馆内借阅书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运行机制已经比较成熟,每所高校的学生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始初在图书馆借阅自己课程所需的教材,待课程结束或者学期结束后再将教材归还。教材循环系统可以利用并依附于图书借阅系统,不必再花费财力物力在新系统的构建上。另外,教材的采购、保存、维护、更新等管理工作也可以由图书馆来完成,更好的对图书馆资源进行了利用。

(二)图书馆直接参与教材循环使用,减少中间环节

在二手书市场里旧教材的流通需要通过二手书店等一些中间环节,需要耗费一些流通成本,并且大部分的利润都被二手书店的店主占取。利用图书馆建立教材书库并提供教材借阅功能可以删减中间商这一环节,在校园内根据循环经济的原理直径进行教材循环,有效的提高教材的循环利用率。二手书店主对于教材的回收存在局限,而图书馆则可以做到对旧教材的整体回收。在进行教材循环利用的前期筹备环节中,高校要树立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绿色校园理念,加大对教材循环积极意义的宣传力度,使得教材循环使用的概念深入人心。

(三)强大的网络共享平台提供极大便利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图书馆的发展,不论是从信息出版形式的变化还是到虚拟图书馆的诞生。每个高校的图书馆都有网络查询藏书的功能,很好地解决了二手书店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等的缺陷,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查询到所需教材的信息,有限的循环教材种类和数量的问题迎刃而解。同时,许多高校的图书馆还建立了网络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不同高校间的馆际互借,这一点对于许多大城市中分布在“大学城”的高校而言意义重大。

三、利用图书馆推行教材循环可能面临的问题

(一)出版商利益受损

一旦高校将教材循环使用大面积推开进行,每年花钱买新书的人的数量骤减,这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对出版商的利益造成了损害,最坏的结果是使得出版商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对教材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再版,甚至达到一年一版的程度。如果教材更新过快,那么教材的可循环性将会大打折扣以至于失去教材循环的意义。当矛盾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鼓励出版社进行观念上的转变,出版更为优秀的教材而不只是进行细小的修订,力求经济性和资源节约性。

(二)教材供应处与图书馆的矛盾

现如今高校进行教材购买和发放的机构是教材供应处,在进行教材循环后图书馆与教材供应处在采购所需教材这一事项上产生了职能的重叠,如果没有协调好双方的关系可能会使双方的利益都受到损害。教材供应处与图书馆主要的矛盾点在教材的采购上,如果两个部门对教材进行了重复采购的情况就会造成教材的堆积和闲置,教材的利用率显著降低,何谈循环利用和循环经济。开始推行教材循环利用后,教材供应中心可以将老版教材整理好,并且移交给图书馆,这样旧教材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图书馆也可以省下一部分图书采购费。在教材中心给图书馆提供便利的同时,图书馆也可以将统计出的教材借阅的信息反馈给教材供应处,方便教材供应处来确定各科教材的选购情况。两个部门采用联动机制,互相促进成长。

(三)教材的卫生和馆藏量的选择问题

一旦学生使用的教材不是个人所有物时就有非常大的概率出现不爱惜课本的情况,图书的破损率会有所提升,同时伴随着卫生问题。由于大部分现行使用的教材都是胶印版,图书的质量不是特别好,翻动频率高后就会造成缺角、掉页、散落的情况以至于不能再进行下一轮的使用,图书馆方面应及时对图书情况进行盘点和统计,淘汰不能再进入循环利用的课本,补充新的教材,因此馆藏量和副本量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图书馆对教材循环的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旦进行教材循环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增加同一种教材的馆藏量,图书馆就会增加一笔不小的采购费用,那么这笔增加的资金从何而来?由此来看教材循环使用首席需要通过校方或者校友捐赠取得一笔项目启动资金,这时来自校方的大力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教材的卫生情况,使用的人多了教材就有可能会出现被污染的问题,图书馆方面难以做到在每本书归还的时候进行全面检查并对不珍惜课本的情况进行惩罚。虽然图书馆会定期对教材进行筛选、淘汰和补充,但卫生问题的解决只能更倾向于依赖学生的主观努力。学校方面应加强宣传循环使用教材的经济性和绿色校园的概念,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惜书本的意识,提高书本的使用寿命。

四、利用图书馆进行教材循环的新模式

利用图书馆进行教材循环的一般模式即图书馆在得到一笔启动资金后,对教材进行筛选、馆藏量选取、采购以及入库整理,学生们就可以在课程学习期间利用图书馆系统借阅所需的教材,课程结束后再将教材归还。图书馆还要负责教材的日常管理,对教材的数量、更新情况进行动态的控制。

但是这种一般的模式适合于公共基础类的教材的循环,对于专业课程的教材这种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如果专业类的教材全都由图书馆来采购,那只是等同于将学生个人购买教材的负担转移给图书馆,不符合教材循环的初衷,因此我们需要探寻一种新模式。首先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一个闲置教材的回收站,平时用以回收闲置的教材,按照不同的类别整理好并做好修补和消毒工作。在每年毕业季的跳蚤市场上校方也可以借由学生社团建立学校官方的教材回收点,使得本来会以废纸的价格处理掉的旧书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图书馆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教材书库,将教材按照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分门别类放置好,方便学生以及教师利用图书馆系统进行借阅。图书馆采购足够数量的专业教材需要一大笔资金,会导致校方难以全力支持教材循环,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有偿借阅”和租赁,但也要同时考虑到学生对于“有偿借阅”的接受程度。一般而言,本科生在图书馆的借阅数是有上限规定的,实行有偿借阅后,可提高图书借阅的上限值来满足需求。

相比于欧美一些国家成熟的系统,我国在高校内推行教材的循环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高校没有重视这项工作,因此推进教材循环利用不能操之过急。由于各院校之间专业设置差异大,涉及教材的范围广,在如今的情况下对所有的高校教材进行循环利用是不现实的,在初步实验阶段选好有循环价值的教材对此项改革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的教材循环使用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现如今在我国虽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借鉴欧美国家成功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教材循环使用系统。

参考文献:

[1]姜勇,李跃臣,弓箭.高校图书馆教材使用效果调查及模式创新研究[Z].柯南图书馆学案,2014,(10).

[2]张红.高校图书馆在教材建设中的服务职能[J].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学刊,2014,(7).

[3]刘辉.高校图书馆建立废旧书籍回收中心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6).

上一篇:初中体育有效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下一篇:论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