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线切分热轧带肋钢筋控制线差的生产实践

时间:2022-09-08 03:51:04

四线切分热轧带肋钢筋控制线差的生产实践

[摘 要]为控制四线切分热轧带肋钢筋的线差,承钢三棒从孔型设计、轧制温度、精轧使用高品质轧辊及短应力轧机精度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措施,控制线差,提高成材率。

[关键词]四线切分 线差 孔型设计 轧辊 短应力轧机

中图分类号:TM12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025-01

1 前言

承钢三棒材为Φ12螺和Φ14螺四切分专业化生产线,加热炉为双蓄热式步进梁式,最大冷坯加热能力为150t/h;主轧跨共有19架轧机,轧机组成为Φ600×2+Φ560×4+Φ450×2+Φ430×4+Φ380×7,1#-8#为牌坊轧机,9#-19#达涅利4838短应力轧机;双冷床设计面积为117m×8m;冷剪机南线为400t,北线为350吨,南北线各有一套收集台架。承钢三棒生产线平面布置如图所示。

2 线差产生原因及对质量影响

切分轧制生产中,因受钢温波动、轧槽磨损、孔型系统设计、导卫安装、轧槽加工精度、料型等因素影响,各线轧件尺寸不可能完全一致,即存在线差,线差大时很容易影响生产,造成波浪弯、冷床乱钢、3#飞剪堆钢等事故。四条钢材倍尺长度差在0.8―1.2 m之间,因四线长度差较大,造成冷剪切损大,平均影响成材率降低1.23%;同位置纵肋高度相差在0.5-1.5 mm,四线重量偏差最大与最小可相差2.0%,对成品质量影响较大。若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保证产品质量,就必须解决好线差问题。

3 控制线差的措施

3.1 合理的孔型系统设计

控制线差最核心和最基本的工作是要有合理的孔型设计,尤其切分孔、预切分的孔型设计。切分孔、预切分的孔型设计直接关系到多线切分后料形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由于四切分的中间线料型的调整余量非常小,所以四切分的切分孔、预切分的孔型设计尤其重要。由于边部两线的钢温较中间两线低30℃左右,设计中间孔的料形面积为边孔料形面积的94%,既保证边孔不易冒耳子,又为中间孔料形调整创造了条件。

3.2 提高孔型加工精度

对四线轧件尺寸差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K4、K3、K1道次,其中K4为预切分道次,负责分配轧件各线尺寸,K3切分道次对K4道次料型进行修正,K1直接出成品,因此要达到较小的四线差,必须提高K4、K3、K1道次轧槽的加工精度。

K1K2K3K4全部数控车床加工,为保证加工质量及效率,采用PCBN(立方氮化硼)刀具加工,最后一刀精车使用新刀片,加工完成后深度测量仪测量深度,保证各轧槽深度《0.02mm,同轴度在0.05mm以内。成品的横肋数控铣床加工,铣刀用横肋样板专人检验,保证横肋尺寸一致,用深度尺检验横肋深度,保证各横肋深度《0.04mm。孔型样板和横肋样板定期校验,不合格报废。

3.3 严格控制轧制温度

轧制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对于线差控制尤其重要。轧制温度低,轧机弹跳大,辊缝值增加,同时宽展系数增大;反之,轧制温度高,轧机弹跳小,辊缝值减小,同时宽展系数减小。生产中要重点控制开轧温度和通条钢坯的加热均匀性,冷热坯混装造成出钢温度不均匀时要及时调整精轧料型。

3.4 严格料型控制

严格标准化操作,料型尺寸的稳定与否是保证四线切分顺行和线差控制的前提。因此,控制好各架料型尺寸,及时调整因轧槽磨损而造成的尺寸变化,保证料型的稳定。主要控制点:①中轧机组出口通条料型保证在标准料型的0.5mm―0mm范围内。②精轧机以切分架次为标杆并保证孔型高度达标、两侧完全充满,上游各架轧机的孔型尽可能充满。③控制机架间张力,采用重物敲击法和轧机负荷变化判断法,尽可能消除机架张力,保证料型的通条均匀性。料型和速度执行标准化作业,不能一个班一个料型,四个班要统一。④严格执行换辊换槽制度,轧槽到量要及时更换,在轧辊辊径减小时适当降低单槽轧制量。

3.5 采用高品质轧辊

轧辊的耐磨性能决定标准化料型和线差控制的稳定程度,所以要保持线差稳定,精轧机组必须选用高品质轧辊。目前承钢三棒成品孔型采用高速钢轧辊,成前孔型采用碳化钨组合轧辊,切分和预切分采用高硼钢轧辊。为保证高品质轧辊的有效使用,精轧机组单独一套供水系统,水压>0.6 MPa,配备专用轧辊冷却水管。生产数据显示,高硼钢轧辊的单槽轧制量是普通轧辊的4-6倍,碳化钨组合轧辊的单槽轧制量是普通轧辊的7-10倍,高速钢轧辊的单槽轧制量是普通轧辊的3-4倍,线差稳定可保持一个班不变。

3.6 保证短应力轧机精度

建立轧机定期维修保养制度,按图纸组织轧机检修,功能完善,保证精度才能保证料型稳定,才能稳定控制线差。建立轧机档案,精轧后四架优先选用精度高的轧机。保证轧机刚度,弹跳小于0.3mm,两侧弹跳不能超过0.1。轧辊轴向窜动小于0.2mm。轧机导卫横梁牢固,横纵向位置固定,导卫对正轧制线,横梁丝杠和铜螺母保证,调整灵活,导卫梁工作面要光洁,对于频繁调整预切分架次采用达涅利新型方形导卫横梁。辊缝调整机构灵活,刻度盘不能缺失。

3.7 轧机调整精心操作

3.7.1换辊时点动轧机,用盘圆和铁丝测两侧辊缝,偏差控制在0.04mm以内;

3.7.2保证K3、K4道次导卫对正轧制中心线。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烧木印”的方法,即使用木板划料两侧,观测轧件所留痕迹是否对称或出耳子,若不对称或有耳子,立即进行调整。

3.8强化生产过程有机协调

冷热坯交替进炉对线差控制影响很大,所以生产中当出现冷热坯交换进炉时,必须及时通知相关岗位,适当调整炉温和料型,主控台监控电流变化,冷床取样工监控线差,及时调整料型,保证线差。

4 实践效果

经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四切分线差控制在150mm以内,成材率提高了0.5%,按年产钢筋100万吨计算,创效8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参考文献

[1] 张忠峰.四线切分轧制常见工艺问题及解决措施[J].轧钢,2010,20(1):63―65.

作者简介:卢永清(1974一),男,1997年毕业于包头钢铁学院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工程师,从事钢铁生产技术工作。工作单位: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长材事业二部,联系。

上一篇: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与体会 下一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