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科学营等

时间:2022-09-08 02:18:36

探访北京科学营等

探访北京科学营

8月5日到10号,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主办的首次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让5000名高中生走进了国内41所高校的大门,中学生的教育是通过课程教授、而大学是研究式的,中学生进入大学对拓展思维十分有益。记者跟随孩子们体验了北京科学营一周的精彩生活。

?即将过去的这个暑期,全国各大高校异常忙碌。这些高等学府从昔日的科研圣地,变成了中学生的暑期营地。今年夏天,有5000名高中生走进了全国41所高校的大门。在这项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主办的活动中,来自全国的优秀高中生,被分配到了不同的高校中。每所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为来访的孩子们设计了与众不同的体验内容。

其中,北京分营独具特色。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接待了来自全国的1300名营员。记者也近距离地跟随孩子们,体验了一周的科学营精彩生活。在这一周的时间内,小营员们每天8点半开始一天的活动内容,直到下午四五点钟告一段落。虽然时间表安排得异常紧密,但是科学营的内容可以说是异彩纷呈。

精彩片段之聆听大师讲座

在第一天的活动中,1000多名营员齐聚清华大学,聆听了杨振宁先生的讲座。在报告中,杨振宁先生以自身成长为主线,重点讲述了自己由中学到大学的学习经历。

h杨振宁先生讲到,他中学时所在的崇德中学是当时圣公会所办的教会学校,办学制度与理念都依照英国男子学校而来,所以当学生出现打架玩闹时,学校通常采取“搭擂台”比拼的方法,而非制止打闹的方式进行引导。杨振宁由于年幼个头矮,“搭擂台”并不占优势,但他最终因为成绩优秀赢得同学的尊敬。他从这个侧面教导同学应早日融入社会生存的法则,通过自身能力为自己赢得他人尊重和社会地位。最后,杨振宁还呼吁小营员,要心存忧患意识,发奋学习报效祖国,“请不要忘记要抓住大时代所给你们每一个人的机遇。”

同学们在听完讲座后感触良多,一位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的同学说,“应该在现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忆苦思甜,学习杨振宁先生苦中作乐的科研精神。”

精彩片段之感受航天城科技

虽然各校的活动都各不相同,但是参观航天城,却是所有营员都要参加的联营活动。“神九”、“天宫一号”等一系列闪亮的名词,使中国的航天事业成了人们瞩目的焦点,热爱科学的营员们更是期盼这次旅程。8月8日,营员们异常兴奋。在驱车前往航天城的路上,他们就已经开始热闹地讨论起来。

在这里,营员们参观了对航天员来说很重要的三项内容:模拟失重水池、模拟器训练场地和逃逸塔。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营员们首先来到了巨大的模拟失重水池,这里能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失重的环境。这个巨大的水池有10米深,杨利伟等知名的航天员都曾在这里进行过艰苦的训练。而模拟器训练场和逃逸塔,更是呈现出真正航空器的细节,航天员在这里“摸爬滚打”成百上千次,才有上太空后的完美。在逃逸塔,经讲解员介绍,营员们才明白,这是在发射出现紧急情况时,逃生的通道。

每参观一处,营员们都围住讲解员认真聆听讲解,生怕落下任何一个细节。营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使他们受益匪浅,参观航天城的宝贵机会,更加深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精彩片段之小小科学家成果展示

在跟访北大分营的活动中,记者发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深藏不露,年纪虽小,但是搞起发明创造来,一点也不含糊。在北京大学的活动中,有一项叫做“未名创新墙报交流会”。在这个交流会上,来自五湖四海的营员们,煞有介事地站上讲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

在展示中,营员们带来的成果五花八门,比如“阴阳蝶的研究”、“导盲仪”、“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安全性调查”、“自动翻乐谱机”等等。一位来自乌鲁木齐的高二男生冯登城,更是敢想敢为,带来了他的研究成果——“新型主战隐形坦克‘晨曦’”。为了讲解得更加清晰,他还用专业的制图软件,制作了一个可以通过鼠标拖拽观看坦克不同细节和大小的演示文档。当他的“重量级”研究成果亮相后,在场的同学发出一阵阵的赞叹。

冯登城告诉记者,“这个交流会是个特别好的互动环节,同学们介绍自己的项目时,可以学到很多演讲和表述的技巧。”

精彩片段之素质拓展

谁说头脑发达,就一定四肢简单?在科学营中,小营员用行动击破了这个谣言。北大科学营特别安排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让营员们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但是想要做好这些运动,确实需要动动脑筋。

在素质拓展中,分为“抛球”、“多人跳绳”、“坐地起立”、“能量传输”等项目。在炙热的骄阳下,小营员分成几组,在场地上积极地备战。这些项目做起来一点也不容易,比如在“坐地起立”项目中,要求10个营员胳膊挽着胳膊,面朝坐成一圈。在口令响起后,10个人要全部站立起来才算过关。开始,营员们由于发力不齐,始终无法完成动作,然而几次过后,小营员们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动作做得已经非常迅速了。

一位来自青海的小姑娘说,“训练过程能锻炼出一种不服输、不放弃的意志品质,我想这种精神也是做科学非常需要的吧。”

专家谈科学营

“科学营的活动设计十分立体化,讲座、观摩、主动参与都有所涉及,这对孩子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科技传播专家李大光告诉记者,中学生的教育是通过课程教授,而大学是研究式的。同时,大学和中学的氛围也不相同。中学生进入一流大学,聆听顶尖学者的讲座,参观研究型的实验室,这些对他们眼界的开阔、拓展思维是十分有益的。

让孩子走进大学的活动,不但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科学的门。同时,也是对大学资源的一次深入挖掘。中国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李晓亮说:“这次与高校合作,就是希望高校开放教育资源,为公众以及广大青少年服务,在公众和青少年当中普及科学知识,让高校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上一篇:中国要如何发展航母? 下一篇:评析国内学习者观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