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降一次税吗?

时间:2022-09-07 11:25:56

能降一次税吗?

本周五再度降息后,股指最终翻红。没有降息的消息,股市会不会上扬?或许也会,技术性的反弹终会发生,降息,特别一月之内的两次降息,反倒会让人担心,是不是经济形势很糟了。可能真的是这样。就像5月份的数据公布前后一样:降息让大家着实捏了把冷汗,但随后公布的宏观数据并不差,微观的数据却很不理想,特别国资委发出要准备3-5年过冬的号召后,寒意立刻从企业传递到了投资界。

6月份的情况也可能相似:大家做了最坏打算,但宏观数据倒不太差,如果跟踪微观数据,阵阵寒意挡也挡不住。国内的经济数据让人狐疑已是常态,所以,投资者只能在一大堆数据中费力找到各自的投资线索,比方说企业的盈利数据等。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之后,对即将到来的上市公司中报,不管怎样的出乎意料,才会不致太过惊讶。

投资者心里明白,降息只是在开对表症的处方,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的前进需要开治本的方子。

降息的直接原因相信与6月份的信贷极度不理想有关。虽然最后出来的数据可能不太差,甚至有接近万亿的水平,但推测又要靠票据来填充。关键一些重大项目已经开始启动,监管层也有意放点水,而如果这样都不能带来信贷的增长,是不是开始与日本的境况有些相似了呢?

最需要观察随后几个月的信贷构成,如果信贷需求还是起不来,恐怕必须承认货币政策效力的局限性了,也必须承认经济周期的残酷性了。

不错,降息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把企业的成本减一减。但对于企业来说,业务如果都难以维持,降财务费用有什么用?如果高税收不改,降几个利息钱无疑杯水车薪。几乎所有的人都明白,破解目前的困境需要大力度的改革。

企业业务萎缩,很大程度上受到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欧洲的需求可能要过个几年才能指望了,美国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如果继续是执政的话,贸易保护主义还会继续给我们设置种种障碍。于是,出路就只有扩大内需。但现有的格局下,扩内需只能围绕着基建项目进行,终端需求的增速反倒有下降的态势。也不用再论述扩大终端需求需要哪些改革,以及改革的路径了,这些在大大小小的文章上都有讨论了。

2011年是银行业的肥年,实体经济则在贫瘠、挣扎中煎熬,正是这种巨大的反差触发了被压制已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让银行开始朝着竞争性行业转型。中国社会每一步大的改革,都需要有巨大的困境出现,甚至需要有危机出现,才能推得动。这就是渐进式改革的特点,需要社会有极大的耐性。但改革也不会一直是均速运动,到了后期,改革的加速度是可以预期的。

对于民营经济进入上游垄断行业,至今仍然阻力重重。虽然在温总理的要求下各部委都出了落实新36条的细则,但可以说,很大部分是在敷衍,也有相当部分仍在设置天花板、玻璃门和弹簧门。但民企进入的程序是不是就此被阻断了?相信不是这样的,中国各类经济体获得平等身份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最近关于延迟退休的话题引发了社会对养老制度双重标准的重新关注。人口老龄化,这个由远虑变为近忧的问题,会不会触发追求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合理呢?我们期待着。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走过了最初的低水平发展阶段,如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愈来愈成为最核心的问题。美国1929年的经济危机,触发了与原始资本主义的告别,这是社会危机转化为发展动力的经典案例;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改革,也是危机转化为机遇的典型。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必须正视如何解决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方可求得经济在较高层次上的发展之道。

在对改革要求呼声甚高之际,如果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于不顾,一味预测中国今年乃至几十年可能的持续高增长,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学术讨论,也是对时代不负责任的表现。

资本市场想说的是:降息都两次了,能降一次税吗?

(作者系大型财经电视节目“交易日”首席评论员)

上一篇:关注产成品库存的回升 下一篇:翻身或至 主抓超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