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问题

时间:2022-09-07 11:03:03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问题

20__年2月

目录及要点

第一部分调查情况介绍(2)调查设计及样本描述

第二部分基础数据及相关分析(3)一,北京大学20__届毕业班同学就业落实情况中期调查(3)

校园招聘开始3个月内,40的同学就业已经落实,60的同学尚未落实

博士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更慎重

北京大学本科生就业情况和博士,硕士研究生有很大不同在于其大部分将会选择继续深造.这种特点是学校进行职业指导的重要依据.

二,北京大学学生择业的第一标准调查(4)

"与兴趣相符"为第一首选,"与所学专业相符"最少首选

男生对"收入高"比女生更敏感,女生对"职业稳定"比男生更敏感

三,北京大学学生的毕业期望月薪调查(6)

大多数同学具有很高的心理期望,43.8的同学选择了5000-8000元人民币

同学对自己的月薪定位是综合考虑了自己的学历水平

女生对3000-5000元人民币段的期望比男生更敏感,男生对8000元人民币以上段的期望比女生更敏感

四,北京大学学生对学校在就业指导中作用的看法(8)

国家和学校现行就业指导体系和机构在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非官方网络在就业信息获取方面越来越起着重要作用

大多数同学认为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培训和专业的职业生涯辅导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学校不必为学生找不到工作负责

五,北京大学学生对于未来就业前景的预期(9)

31.6的同学尚未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

学生大部分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仍有不容低估数量的同学缺乏信心

需要重点对本科生和在读硕士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帮助他们走出迷惘和担忧

绝大多数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感到悲观

六,北京大学关于提高自我职业素质的看法和意向(11)

大部分学生认为求职前有必要进行职业倾向测试

多数学生愿意为职业倾向测试和求职技能培训负担一部分费用,其中本科生最积极

博士生对于职业倾向测试的需求耐人寻味地很高

学生的付费额度集中在100-400元人民币之间

学校和社会在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指导上尚有很大欠缺

第三部分相关说明(15)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问题

(仅针对本部常规本硕博学生进行调查,未含医学部数据,也未含除常规本硕博之外的其它类学生数据)

20__年2月

第一部分调查情况介绍

近年来,围绕着高校学生就业及职业问题出现的热门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就业难","出国热","考研热"都是具体的反应.尤其是随着就业双向选择,大学扩招等政策的实施,高校学生就业心理预期,职业发展需求乃至高校对学生的职业指导等问题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北京大学历来领风气之先,其学生就业和学校的就业指导等都走在全国前列.如今,北京大学正在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迅跑,世界一流的学生就业和职业指导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进行相关研究就显得迫切.

本次调查作为"北京大学学生职业指导模式研究"课题的一部分,为整个研究提供基本数据支持.

调查采取抽样问卷调查方式,问卷设计根据"北京大学学生职业指导模式研究"相关问题编定.为了方便调查,界定调查总体为北京大学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了最大限度消除坏样本(抽样框严重残缺,方便样本)的影响,抽样框借助于校本部和万柳学区的所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宿舍编号建立.所有上述宿舍进行统一编号,并根据宿舍床铺的位置进行二级编号,保证所有在校学生都能包括进整个抽样框.然后,在抽样框中,根据随机方式抽取相应数量的个体,然后在20__年2月21日进行入宿舍调查.下面是样本描述.

共发放问卷1061份回收有效问卷(总有效样本数)976份,有效回收率92.样本构成情况如下:

表1.样本性别比例()

57.4

42.6

表2.样本专业比例

文科

理科

总样本()

51.4

48.6

男生样本占文/理科生样本()

58.5

55.7

女生样本占文/理科生样本()

41.5

44.3

表3.样本年级比例

年级

占总样本比例()

本科非毕业班

15.9

本科毕业班

18.2

硕士非毕业班

19.7

硕士毕业班

18.3

博士非毕业班

11.1

博士毕业班

16.8

第二部分基础数据及相关分析

一,北京大学20__届毕业班同学就业落实情况中期调查

本次就业落实情况调查为中期调查,20__届毕业生的就业季节始自20__年11月20日开始大规模组织的校园招聘,20__年5月30日是规定的就业分配最后确定日,前后大约为6个月.本次调查日20__年2月21日处于前后各三个月的中点.下面为中期调查显示的相关数据.

39.7的同学就业已经落实(包括国内继续读书,到国外读书,已找到工作),60.3的同学尚未落实(见表4).本科毕业班,硕士毕业班,博士毕业班的"尚未落实"呈现线性递增趋势,分别为43.5,62.9,85.(表4,图1都有显示,图1更直观).这一方面反映博士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更慎重,另一方面的原因还在于46.2的本科毕业生和17.7的硕士毕业生已经落实了到国内外继续读书深造,而博士毕业生相应样本数据皆为0.

38.5的本科毕业生已经落实了在国内继续读书深造,这是北京大学高保研率的直接结果.7.7落实了到国外继续读书,因为大部分国外高校还未发来接收 通知,所以这一部分数据将会很快上升.由此看来,北京大学本科生就业情况和博士,硕士研究生有很大不同在于其大部分将会选择继续深造.这种特点是学校进行职业指导的重要依据.

表4:北京大学20__届毕业班同学就业落实情况中期调查(截止调查日:20__年2月21日)

国内读书

国外读书

已找到工作

尚未落实

总毕业生()

17.4

6.6

15.7

60.3

本科毕业班()

38.5

7.7

10.3

43.5

硕士毕业班()

9.6

8.1

19.4

62.9

博士毕业班()

15

85

二,北京大学学生择业的第一标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41.1的北京大学学生将"与兴趣相符"列为自己第一择业标准,其次为选择"收入高"的同学(30.1),再次为选择"职业稳定"(16.3),选择"与所学专业相符"的最少(12.5).(见表5和图2)

对于"收入高",本科毕业班,硕士生(包括毕业班,非毕业班)更加敏感,本科非毕业班和博士生(包括毕业班,非毕业班)相对不敏感.

对于"与所学专业"相符,博士生(包括毕业班,非毕业班)相对更加敏感,其它班次相对不敏感.与此正好相反,对于"职业稳定",博士生(包括毕业班,非毕业班)相对不敏感,其它班次相对更加敏感.(以上分析可见表5和图3)

表5:北京大学学生择业的第一标准(按年级比较)

收入高

职业稳定

与兴趣相符

与所学专业相符

总样本()

30.1

16.3

41.1

12.5

本科非毕业班()

10.8

19.9

59.1

10.2

本科毕业班()

30.8

17.9

43.6

7.7

硕士非毕业班()

39.3

16.5

31.1

13.1

硕士毕业班()

24.2

17.7

48.4

9.7

博士非毕业班()

8.1

6.2

62.2

23.5

博士毕业班()

5.4

4.9

59.6

30.1

如果对择业第一标准进行性别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存在很特异性的现象:男生对"收入高"比女生更敏感,相应选择为男生33.6,女生为20.8;女生对"职业稳定"比男生更敏感,相应选择为女生25,男生为13.1.(相关数据参见表6和图4)

表6:北京大学学生择业的第一标准(按性别比较)

收入高

职业稳定

与兴趣相符

与所学专业相符

总样本()

30.1

16.3

41.1

12.5

男生()

33.6

13.1

40.2

13.1

女生()

20.8

25

43.1

11.1

三,北京大学学生的毕业期望月薪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毕业月薪,大多数同学具有很高的心理期望,43.8的同学选择了5000-8000元人民币,35.2的同学选择了3000-5000元人民币,20.2的同学选择了8000元人民币以上,只有不到1个百分点的同学选择了1000-3000元人民币.(相关数据见表7和图5)

本科非毕业班的同学对3000-5000元人民币最敏感(67.8),其它各班次的同学对5000-8000元人民币最敏感,博士非毕业班的同学对8000元人民币以上较其它班次的同学更加敏感.而本科生(包括毕业班和非毕业班)的同学对8000元人民币以上较其它班次的同学不敏感,尤其是只有1.9的本科非毕业班的同学选择8000元人民币以上.这反映了不同班次同学特异性的心理预期,说明同学对自己的月薪定位是综合考虑了自己的学历水平.(相关数据见表7和图6)

表7:北京大学学生的毕业期望月薪调查(按年级比较)

期望月薪(单位:元人民币)

1000-3000

3000-5000

5000-8000

8000以上

总样本()

0.8

35.2

43.8

20.2

本科非毕业班()

2.1

67.8

28.2

1.9

本科毕业班()

5.1

38.5

46.2

10.2

硕士非毕业班()

31.1

45.1

23.8

硕士毕业班()

33.9

45.2

20.9

博士非毕业班()

1.8

59.1

39.1

博士毕业班()

36.3

44.6

19.1

如果对毕业期望月薪进行性别比较研究,我们同样发现存在很特异性的现象:女生对3000-5000元人民币段的期望比男生更敏感,相关数据为女生44.4,男生31.5,男生对8000元人民币以上段的期望比女生更敏感,相关数据为男生25.6,女生6.9.这说明女生对毕业月薪的期望较男生要低,结合整个社会的宏观环境看,女生的月薪期望比男生更加客观一些.(数据参见表8和图7)

表8:北京大学学生的毕业期望月薪调查(按性别比较)

期望月薪(单位:元人民币)

1000-3000

3000-5000

5000-8000

8000以上

总样本()

0.8

35.2

43.8

20.2

男生()

0.5

31.5

42.4

25.6

女生()

1.5

44.4

47.2

6.9

四,北京大学学生对学校在就业指导中作用的看法

1,关于最有效的就业信息来源,49的同学认为来自招聘会,21的同学认为来自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两项合计达70,说明国家和学校现行就业指导体系和机构在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有12的同学选择作为最有效的就业信息来源,表明非官方网络在就业信息获取方面越来越起着重要作用.(参见图8)

2,绝大多数同学(89.8)认为学校有义务提供就业信息,大多数同学(55.7)认为学校有义务提供就业培训,大多数同学(62.9)认为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辅导,(见表10和图9),但仅有26.3的同学认为学校应当为学生找不到工作负责.这表明:一方面,同学在就业问题上希望学校更多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另一方面,同学自立意识很强,不认为学校应该为学生找不到工作负责,在就业问题上更看重个人的努力.(除特殊标明外,数据见表9)

关于是否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各班次同学的看法接近,即6成同学认为有,2成左右同学认为没有.(见表10)

表9:北京大学学生对于学校在就业指导中作用的看法

看法

不好说

学校是否有义务提供就业信息()

89.8

4.7

5.5

学校是否有义务提供就业培训()

55.7

23.1

21.2

学校是否应当为学生找不到 工作负责()

26.3

49.8

23.9

表10:北京大学学生关于学校职业生涯辅导的看法

学校是否有义务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辅导

不好说

总样本()

62.9

23.4

13.7

本科非毕业班()

58.2

21.1

20.7

本科毕业班()

66.7

20.5

12.8

硕士非毕业班()

67.2

24.6

8.2

硕士毕业班()

59.7

27.4

12.9

博士非毕业班()

55.7

15.2

27.1

博士毕业班()

56.1

15.1

28.8

五,北京大学学生对于未来就业前景的预期

调查显示,总共有31.6的同学尚未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其中以本科生(包括毕业班和非毕业班)和硕士非毕业班"尚未明确"的比率最高,分别为36.3,35.9,39.2,硕士毕业班和博士生(包括毕业班和非毕业班)"尚未明确"的比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9.3,3.3,9.4.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明确自己职业定位的比率在增加.(数据参见图10)

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71.6)对自我职业前景表示"很有信息"或"比较有信心",但仍有28.3的同学对职业前景表示"迷惘"或"很担忧".这说明北京大学学生大部分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仍有不容低估数量的同学缺乏信心.(见表11)

将对职业前景表示迷惘或和很担忧的同学比率进行年级比较研究,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上升,迷惘和很担忧比率呈显著递减趋势(见图11),这说明年级的增长同迷惘/很担忧率是负相关关系.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有超过一半(54.6)的本科非毕业班学生对职业前景感到迷惘和很担忧,有33.4的本科毕业班和32的硕士非毕业班学生感到迷惘和很担忧,(见表11和图11)这说明今后北京大学需要重点对本科生和在读硕士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帮助他们走出迷惘和担忧.

表11:北京大学学生职业前景自我预期

很有信心

比较有信心

迷惘

很担忧

迷惘/很担忧总计

总样本()

16.6

55.1

21.1

7.2

28.3

本科非毕业班()

9.1

36.3

45.5

9.1

54.6

本科毕业班()

12.8

53.8

28.2

5.2

33.4

硕士非毕业班()

12.3

55.7

24.6

7.4

32

硕士毕业班()

29.1

53.2

14.5

3.2

17.8

博士非毕业班()

27.2

56.5

12.2

4.1

16.3

博士毕业班()

23.7

66.7

4.8

4.8

9.6

在对未来就业形势的预期中,73的同学认为未来就业形势会更严峻,14的同学认为将和现在差不多,仅有5的同学认为会好转.这说明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感到悲观.(见图12)

六,北京大学关于提高自我职业素质的看法和意向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61.7)认为求职前有必要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其它38.3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职业倾向测试或不好说.这说明求职前的职业倾向测试是非常必要的,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该更多地侧重该方面.(见表12和图13).

表12:北京大学学生关于职业倾向测试必要性的看法

在求职前是否有必要进行职业倾向测试

不好说

总样本()

61.7

19.9

18.4

本科非毕业班()

78.1

2.2

19.7

本科毕业班()

58.9

17.9

23.2

硕士非毕业班()

64.8

22.1

13.1

硕士毕业班()

59.7

19.4

20.9

博士非毕业班()

50.2

16.2

33.6

博士毕业班()

54.9

15.1

30

对认为有必要进行职业倾向测试的学生比率进行年级比较研究,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认为有必要的学生比率呈单调递减趋势.这说明,年级越高,对职业倾向测试的需求越低,但我们还发现所有年级中比率的最低值也超过半数(博士非毕业班,50.2),可见所有年级对职业倾向测试的需求都是很大的.

调查进一步发现,学生对于接受职业倾向测试和求职技能培训愿意负担一部分费用.总计有51.6的同学愿意为求职前的职业倾向测试(包括性格,职业兴趣等系列测试)付费.总计有62.9的同学愿意为求职技能培训付费.(见表13和表14)

本科非毕业班学生有高达71.2愿意为职业倾向测试付费,高达88.1愿意为求职技能培训付费,可见其需求程度之高.(见表13和表14)

表13:北京大学学生对职业倾向测试的费用承受

在求职前为职业倾向测试(包括性格,职业兴趣等系列测试)能够承受多少钱(单位:元人民币)

100-400

4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愿意付费总计

总样本()

48.4

43.8

4.3

1.6

1.9

51.6

本科非毕业班()

28.8

71.2

71.2

本科毕业班()

51.3

35.9

5.1

25.6

5.1

48.7

硕士非毕业班()

42.6

48.4

4.9

1.6

2.5

57.4

硕士毕业班()

64.4

32.3

32.3

35.6

博士非毕业班()

33.3

56.7

5

5

66.7

博士毕业班()

35.5

54.5

5

5

64.5

还有一个比较耐人寻味的特点是,我们发现,博士生(毕业班,非毕业班)对于职业倾向测试的需求也很高,几乎快赶上本科非毕业班的需求度.其原因尚有待进一步分析.(见图15,非常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现象.)

对愿意为求职技能培训付费的学生比率进行年级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同样存在着随着年级增高,付费需求单调递减的趋势(见图16)

表14:北京大学学生对求职技能培训的费用承受

能够承受多少钱接受求职技能培训(单位:元/人民币)

100-400

4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愿意付费总计

总样本()

37.1

42.9

11.4

5.5

3.1

62.9

本科非毕业班()

11.9

50.1

29.1

8.9

88.1

本科毕业班()

23.1

48.7

15.4

7.7

5.1

76.9

硕士非毕业班()

35.2

44.3

10.7

5.7

4.1

64.8

硕士毕业班()

51.6

33.9

8.1

3.2

3.2

48.4

博士非毕业班()

39.8

40.9

19.3

60.2

博士毕业班()

44.2

51.3

4.5

55.8

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对于职业倾向测试和求职技能培训,无论哪一个年级的学生,其付费额度都集中在100-400元人民币之间.

相关研究还涉及到当学生遇到职业困惑时首先会想到谁或什么机构,有58的同学首先会想到同学和朋友,14会想到父母,12会想到长辈或亲属,9会想到其它,仅有7会想到有关的专业咨询专家或机构.这说明学校和社会在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指导上是有很大欠缺的.

第三部分相关说明

本调查为"北京大学学生职业指导模式研究"课题而设计,所有数据用来支持课题研究.本的数据及其分析为数据的直接分析,深层次分析在课题论文中展开.

在调查过程中,分工如下:田雨同学作为课题总负责人,负责调查总设计,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田志同学负责问卷发放,回收,报告后期修改,并参与了问卷设计;荣煜同学负责问卷设计,修订和预调查;刘娟凤同学参与了数据分析和报告后期修改.此外,许月华,鞠慧,罗颖同学参与了问卷发放和回收,在此表示感谢.

上一篇:消除学生“厌作”心理 下一篇:合伙企业合伙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