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7 09:23:01

益阳市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高中阶段职业规划和指导的匮乏,使高中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缺乏学习动力和生涯决策能力。目前益阳市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现状不容乐观,原因在于“唯成绩论”的影响、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经费的欠缺等,要改善这一现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专项经费、完善学校考核体系、引导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等。

关键词:益阳市;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09-02

一、问题的提出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个体从事与其兴趣相符的工作使人更容易成功。专业与兴趣特长相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高中学生缺少职业规划、盲目选择专业可能导致多方面的问题:第一,大学学习动力不足,教育质量降低,人才素质不高,增加就业压力;第二,浪费社会资源,增加机会成本;第三,学生幸福感降低,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因此,了解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问题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湖南省益阳市高中生职业规划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益阳市高中生职业规划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目前益阳市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指导方面呈现以下状况。

(一)益阳市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高中生自我认识不够

益阳市高中生对自身认识不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自身性格、兴趣、优势和劣势的不了解。16.33%的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优势和劣势非常了解,59.51%的学生比较了解,21.70%属于不太了解的状态,2.46%的同学还没有认识自己的意识。第二,对自身性格适合做何种工作的不了解。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82%的学生非常了解,30.65%的学生比较了解,56.82%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6.71%的学生从没想过,将近六成以上的学生不太了解自己的性格适合做什么职业。

2.高中生职业认知不够

益阳市高中生缺乏对职业的认知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自己喜欢的职业前景不了解,半数以上学生不太清楚自己喜欢职业的前景,25.28%表示比较清楚,14.31%的学生从未想过,仅有6.04%的学生非常了解。第二,对社会目前就业形势和未来对人才需求情况不了解,近六成的学生不太了解社会目前的就业形势和未来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只有近三成比较了解,非常了解的学生更是不足一成。

3.职业生涯规划主动性差

益阳市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性较差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主动收集职业或升学方面信息的少,仅有5.82%的学生会经常有意识地收集职业或升学方面的信息,43.18%的学生偶尔会,33.6%的学生曾经有过,17.23%的学生从未有过。第二,作过职业规划的学生极少,在被调查者中作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仅占11.19%,63.98%的学生表示正在考虑中,23.49%的学生尚未作过,0.89%的学生认为高中生没有必要作职业生涯规划。

4.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匮乏

益阳市高中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不够了解,具体表现在高中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知之甚少。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此不太了解达65.55%;没听说过的也近两成;仅有4.03%非常了解,13.2.%比较了解。

(二)益阳市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现状

1.学校的指导力度弱

调查显示:75.39%的学生表示从未接受过学校开展的与职业指导相关的活动,12.98%的学生偶尔接受过,仅有3.36%的学生表示参加过学校定期开展的职业规划指导相关活动,8.28%的学生表示学校曾有过但是为时不久。可见,目前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力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

2.专业选择信息获取渠道狭窄,信息良莠不齐

据访谈,四所高中学校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都是以学校所发四本书、自己在网上查到的相关信息为主,老师家长亲戚的意见为辅来选择专业的。

三、益阳市高中生职业规划欠缺的原因分析

我国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造成高中阶段的教学不是在为学生如何走向社会服务,而是单一的升学和应试教育,再加之益阳市的经济欠发达,从而导致益阳市高中生职业规划的欠缺以及对高中生职业规划意识的浅薄。

(一)“成绩就是一切”的观念影响太深

在调查关于学校对学生的引导时,66.00%的学生受到的引导是成绩最重要,升学排第一,关于职业是以后的事再考虑;仅有7.83%的学生受到的引导是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同时,要考虑今后的职业发展;17.23%的学生受到的引导则是在学习生活中探索出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以之为目标去学习;8.95%的学生表示不是很清楚学校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受到学校以“成绩”为引导的观念,一味注重提高学习成绩,忽视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探索和这方面的准备。同样,这种引导使高中老师平时只注重提高自己本专业的水平,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

(二)学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

一位高三班主任老师说:“学校对我们只培训专业知识,我们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个门外汉,更别说能指导学生了。”由此可见,对学生职业选择影响较大的班主任老师不具备专门知识,学生得不到专业人才的专业指导。有些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很少有学生去咨询,形同虚设。可见,学校设置的某些机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学生也得不到专业机构的指导。

(三)教育部门对高中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考核的缺失

通过对益阳市教育局领导的访谈发现,教育局考核高中学校的主要指标是教学质量和教学安全,并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纳入考核体系。该领导表示,这项工作很难进行考核。教育部门没有该项工作的考核,高中学校便没有了职业指导的动力,导致学校在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中的严重缺失。

(四)益阳市经济欠发达,中学教育投入有限

益阳市是以农业为主的三线城市,经济状况和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距离。近些年来,尽管益阳市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但是教育经费仍然略显不足。一位教育局领导坦言,曾经有人向教育局推销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网站,但是迫于经费压力,没有购买。没有资金很难开展工作,这也是造成目前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家长知识水平的局限

调查发现,学生获取的职业信息中29.31%来自于家庭。一般而言,在省重点中学就读的学生,其家庭经济情况或家长知识水平比普通高中的要好些。因此,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省重点中学的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等方面比普通高中的同学要差,但是相反,其职业认知水平却比普通高中同学高出了8.15%,这与家长的知识水平有关,家长的知识水平以及平时对学生的引导有很大影响。益阳市普通市民多数不具备职业生涯规划专门知识,他们大多以“考上大学”、“鲤鱼跃龙门”等作为教育、培养孩子的主要目标,同样忽视了引导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四、加强益阳市高中生职业规划指导的对策

对于高中生而言,高考不仅仅是升学,更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在中学阶段就向学生传输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该成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因此,只有通过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己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使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建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专项经费

资金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拥有充裕的资金,教育局才能组织资源购买软件和有关量表,才能引进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人才,组织资源为高中老师进行专业培训,组织高中学校开展各种活动。

(二)教育部门完善考核体系

教育局除了落实教育厅发放的三本志愿填报辅导书和光盘外,还应该添加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资料。例如,制作含有自我认知的各种量表和职业知识的书籍,此外,改革对高中学校以升学率为主的考核体系,将高中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做到专人管理。

(三)帮助和引导学生作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

正确引导学生作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自我分析、辅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分析、鼓励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和培养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家庭的支持不可少。

首先,家长必须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孩子的意识,学生获取的职业信息中29.31%来自于家庭,家长有无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孩子会产生很大影响。

其次,学校引进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人才,如果指导老师对职业生涯规划一知半解,那就谈不上对学生的指导了,甚至会误人子弟。

最后,要为学生提供自我认知的工具和途径,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性格、兴趣、优势、劣势以及自身适合从事何种职业等方面的了解,是作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据调查,33.56%的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网上的资料,20.53%的学生愿意通过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网站进行指导,学校可以通过网站、开展活动和出版书籍等途径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完善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加强教育部门对高中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的制度建设和考核是解决这一问题见效最快、可操作性最强的措施,通过多种途径正确引导高中生对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炳进.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9.

[2]龙献忠.普通高中职业指导的模式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1,(3):33-36.

[3]苗小军.普通高中职业指导缺失与应对措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3):1-3.

[4]郝从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浅议[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2):24-26.

[5]唐海晶.普通高中职业指导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1.

[6]赵士果.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8,(7):41-43.

上一篇:德国法学教育制度及其启示 下一篇:公安法学教学中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初探及个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