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时间:2022-09-07 09:13:24

当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一、前言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在中学体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学校体育发展目标的基础。在学校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可以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能为国家造就一批优秀的体育人才,还能培养出一批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骨干力量,以此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参加课余体育训练一段时间后,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断地挑战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

二、当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

以广州市为例,根据实地调查和访谈20所学校的带训教师和参训学生,结果发现,有赛前课余训练的学校有15所,占所调查样本的75%。大部分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是为了迎接区级、市级比赛,而实际在平时大部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的并不经常。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家长认为学体育会影响学习,坚决反对孩子长时间的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另一方面,学校不太重视体育,缺乏专业的体育师资队伍和足够的体育场地设备。而且课余训练在大部分学校是作为体育老师的额外工作,参训教师很多时候虽然付出了很多,但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正确的评价。再一方面,就是对口的小学没有足够的开展体育课,也没有太多的开展体育比赛,到了中学就没有了联贯性,要开展训练等于由零开展。

三、当前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学生参与课余训练的因素太多

广州市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等都有很大的压力,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基本上都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时间很少,每个学校升学率的高低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标志。因此学校和家长都不太重视体育,更有甚者坚决反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训练。另外,社会以及很多家长对竞技体育的认知不深,加上体育人才培养较低的成才率和较高的经济投入,很多家长都会反对孩子参加课余体育训练。还有一些参训学生不能很好的处理文化课程学习与体育训练之间的矛盾,会促使班主任或者家长不同意甚至坚决反对让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

(二)学校不太重视,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

通过对广州市20所中学的实地调查和访谈发现,大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根本不重视体育课,对体育场地建设方面投入也比较少,大部分学校仅能基本上满足学生课余体育训练,这在一方面制约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其次,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有限,这使得课余体育训练与体育教学两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场地不充足自然会影响到课余体育训练的正常开展;再者,一些场地、器材长期反复使用,没有及时的维护和更新,不仅会使训练与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还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胁。

(三)训练经费不充足

课余体育训练的经费一方面是学校用于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另一方面就是组织比赛、医务监护等的活动经费,还有就是教师的费用;所以每年用在学校体育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大部分学校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仅靠自给自足,而大部分中学的经费原本就很有限,自然分拨到体育训练的经费就会更少。

(四)带训教师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不高

通过对广州市20所中学的实地调查和访谈了解到,目前许多参训老师的学历、职称等都不高,而且也很少有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机会,体育专业技能有限,以至于很多老师仅能开展一些比较简单的项目、而且也只是用一些很古板的教学形式来教学,这样会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必然会影响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的效果。

四、当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努力实现社会体育观念的转变,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随着教育的改革,教育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的宣传力度,制定相关的政策,提高竞技体育的认知度,形成参加体育训练的社会大氛围;同时学校也要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健全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加强对参训学生的培养,处理好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和参加课余训练的关系,促进体教结合,使学生和家长都有份安全感,才能意识到参与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学培养人才的一种途径。

(二)学校要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完善的体育设施场地、器材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健身比赛等活动的首要条件,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出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与规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对当前的学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资源,校园建设都要越来越现代化。而且,学校对体育场地建设要做好规划,同时也要购买质量好的器材,并及时给予维护。

(三)学校应注重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

学校应根据实际要求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师以及教练员的培养和引进计划,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支持和鼓励体育师资队伍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和科研能力。并提供一些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使体育教师的知识得到更新,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学校和家长应对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劳动成果给予正确的评价,提高福利待遇,完善奖励制度,培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目的在于提高带训教师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更加科学化。

(四)努力完善课余体育训练运行机制,扩大训练经费的来源渠道

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校内和校际间的各级各类体育比赛,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建立健全的竞赛规章制度,增加学生参加比赛的次数,检验训练成果,完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运行机制。同时,逐步的扩大比赛的规模和范围,吸引媒体和企业的介入,促进校企结合,拓宽课余体育训练经费的来源渠道,这也是学校体育步入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之路。

上一篇:提升教学干部领导力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下一篇:为了孩子,跟“包办”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