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

时间:2022-09-07 09:11:25

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

[摘 要] 影视字幕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既有文学翻译的许多特点,又受许多限制。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字幕翻译的研究与应用队伍中来,他们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影视字幕翻译理论和策略。不同文化背景的影片为了能让不同文化认知能力的观众欣赏,字幕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对等非常重要。本文尝试用奈达的对等理论从文体层面、语音层面和语用层面来检验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理论,以期为影视字幕翻译做出努力。

[关键词] 对等理论;影视字幕翻译;语音层面;文体层面;语用层面

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文化全球化交流也是另一番景象。尤其是近几年,美国、韩国、印度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影视作品大量地涌入我国,我国的许多优秀影视作品也频繁亮相世界各国。中国的作品世界化,世界的作品中国化都离不开影视字幕翻译。影视翻译经过了非常长的发展历程,早期的译制片就是一种,通过配音翻译来实现中国人欣赏外国影片。但译制片通过配音的方式总是让人产生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不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异国风味。字幕翻译就是一种在保持英文原音的情况下,用字幕翻译来帮助观众欣赏电影。当然欣赏外国影片最有效的就是纯外片,但那毕竟是少数人能够做到的。只有附加了字幕翻译的影片才真正能给观众欣赏带来方便,尤其是最近网络字幕翻译小组的出现让观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欣赏到国外大片。

一、功能对等理论与影视字幕翻译

(一)影视作品的视听性造成字幕翻译受时间和空间等影响

观众欣赏电影的过程可以细分为两步,首先是观看影片画面,接着理解影片的对白。这两个过程其实就是观看画面和读字幕的过程。字幕是依托于画面存在的,它是影片视听信息的附加成分。影视字幕翻译一般出现在字幕的下方,受银幕大小和空间的影响。字幕的字数不能过多,字号不能过大,这些都会造成银幕的空间过于拥挤,影响观众欣赏电影。译者要真正明白电影传递的内容,用有限的字数尽最大可能传递影视作品的内容。字幕翻译就是一种在保持英文原音的情况下,用字幕翻译来帮助观众欣赏电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字幕在银幕上出现的时间要与画面、对白相一致,只有视觉通道、语言通道和字幕三者一致才能有效进行。电影观众不能像读小说或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反复阅读,细细阅读,品鉴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的时空性要求观众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做到快而准。

(二)影视作品的文化性造成字幕翻译受文化功能对等影响

电影爱好者来自于社会的不同阶层,他们的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受众的文化结构,同时又要把握影视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21世纪后,我国的许多优秀作品都走向国际,赢得了许多外国观众的好评。可以这么说,影视作品的文化性是获得成功的先机。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虽然全世界的人喜欢看中国的电影,也想了解中国的文化,但总体上来说还是非常不够,他们也很难理解中国电影播放的内容,语言特征和风格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为了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能够欣赏到不同语言文化的影视作品,保证影视作品的文化功能对等是影视字幕翻译者努力的方向。

(三)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保障影视作品的国际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开始注意翻译领域的功能对等的理论体系,他一再强调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者从语义到语体都要接近最自然的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指明了翻译的任务和本质。文学作品的翻译就是要再现源语的信息和文化,翻译只是一个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源语信息的过程。这种对等体现在功能上,尤其指语言功能。语言功能就是指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言语作用。但因为语言的表达形式、语法、语音等不同,其语言功能上的表现也不一样。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中强调最接近自然的对等其实就是指读者的第一影响。由于字幕翻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在有限的时空内使字幕和画面配合,让电影对观众产生的影响接近于对源语观众的影响。影视字幕翻译也是一种文学作品翻译,奈达的对等理论也适用于此。除此以外,影视字幕翻译还受影视作品银幕空间和时间等的影响,如果影片中的字幕翻译过长,会分散观众的集中力,他们会忙于阅读字幕而影响了欣赏电影的视觉美感。从影视作品本身来说,使用过多的字幕会占据比较多的空间,覆盖太多的影像,干扰观众的视觉欣赏。因此,要求“形式恰当”地翻译电影字幕。

二、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

(一)语音层面的对等

英语和汉语不属于同一语系,发音规则和发音方法也不相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英语与汉语不可能存在语音层面的对等。本文所指的语音对等是指英语和汉语的语音上相似的地方,而不是完全相同。字幕翻译者通常采用语音模仿来处理语音层面上的对等,这种模仿可以保持某种形式上的对等,例如名字或地名就常用这种方式。Albus Dumbledore(阿不思?邓不利多)、Hufflepuff (赫奇帕奇)、Gryffindor (格兰芬多)、Voldemort(伏地魔)。译文保持了相似的发音是这个方法的优势,目的语观众就能直观地感觉到原电影的风格和原电影的语音美,产生异域风情。还有一种语音对等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感彩,通过语音模仿可以非常直接地表现出人物的感情。例如,译者使用“伏地魔” 对应语音译出“Voldmort”是隐藏在故事里邪恶的化身,将“Voldmort”这个人物的邪恶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语用层面的对等

简单的词汇或短语只在某一具体情景下,才体现了语用的价值,才具有某一特殊的含义。所以这些单词或短语的翻译应该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语言学这门学科是研究语言的,主要研究的是人们如何正确使用语言,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给他人带来好印象,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我们从语言学研究的本质来分析,希望我们通过学习语言学,运用到与人交往中,进而在交往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感触或收获,就是语言学的终极目的,

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奖影片《毕业生》,男主人公本杰明与罗宾逊太太的对话体现了语用层面的对等。本杰明即将大学毕业,生活却很苦恼,对人生非常迷茫,对未来不知所措。一次在朋友的聚会上,他对丰盛的美食提不起兴趣,无心参加宴会,却选择安静,一个人躲在小房间里。这时宴会的女主人罗宾逊太太也来到房间。罗宾逊太太说:“Oh, Benjamin,I wanna ask you something.”本杰明回答:“What?”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将故事情节理解透彻。“ask”这个词汇就应该翻译成“请求”不翻译成“问”。罗宾逊太太只是想本杰明帮个忙,而不是问本杰明什么事情并等待本杰明的回答,本杰明想了解帮忙做什么?因此出现“what”明白了罗宾逊太太的需要,是希望他开车捎她回家,因此出现了第二个“what”是表示自己的吃惊,有些难以置信。

上一篇:水底思考的维度 下一篇:观片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