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劣少年脱胎为架子鼓王子 只因火车司机的跨界打造

时间:2022-09-07 07:41:23

顽劣少年脱胎为架子鼓王子 只因火车司机的跨界打造

重庆江北机场,19岁的少年王栎舟独自登上了飞往上海的班机,他将在上海转机前往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留学。来为王栎舟送行的除了妈妈,还有他的老师杨先海。在认识杨老师之前,王栎舟曾是个性格顽劣,被学校勒令退学的问题学生,是杨先海像父亲一样教他打鼓、教他做人,让这个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男孩,在音乐上找到了追求,最终破茧成蝶,成为了山城“架子鼓王子”,并成为世界级音乐学府青睐的宠儿……

顽劣少年突然迷上了架子鼓

王栎舟家住重庆渝中区李子坝,幼年时父母离婚了,他从小跟随妈妈长大。王栎舟的妈妈做的是酒水销售工作,虽然经济收入不错,但是很少有时间在家里陪儿子。王栎舟一天天长大,因为疏于管教,性格越来越叛逆,整天无所事事。有一天,他在家看电视,有个叫王一木的盲人在表演架子鼓,那个潇洒和帅气的劲一下就把他给镇住了。王栎舟很想学,于是就上网去找各种信息,原来王一木的老师叫杨先海,也是个很有故事的人。

杨先海毕业于铁路学校,在重庆铁路分局做过维护员、搬道工和火车司机,干了10多年。1995年,杨先海被单位派往云南进修,认识了年过七旬的国家一级演奏员张柏雄,自此他就喜欢上了打击乐,每天骑两个多小时去培训班上课。两年后,杨先海回到重庆,组建起了自己的摇滚乐队,名噪一时。

2006年,杨先海辞职后开起了一家既卖乐器又教学生的琴行。可是,他很快发现,来报名学打击乐的人并不多,很多家长都选择让孩子学钢琴,对于打击乐根本没有兴趣。

王一木的父亲也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让儿子在杨先海这里学架子鼓的,没想到经过杨老师的一番培养,王一木的架子鼓技艺精湛,在2008年7月参加的“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上,获得爵士鼓专业初中组银奖。之后他又去香港比赛,获得了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架子鼓少年A组的钻石金奖。从香港载誉归来,王一木在重庆做了汇报演出,王栎舟在电视机前看到的正是这场演出……

12月的一天,王栎舟途经南坪金山路,突然听见从一家琴行里传出的打鼓声,他的心跳加快了。“难道我要找的杨老师在这里?”果然,王栎舟飞奔到琴行门口,他看见王一木正在杨先海的指导下打鼓。

“杨老师,打鼓真是太帅了,你也能教教我吗?我可以多付学费钱。”听王栎舟开口就说可以多付学费,杨先海皱起眉头:“学鼓很辛苦,并不是你在舞台上看见的那样轻松。”可王栎舟还是坚持要学鼓,并立即打电话叫妈妈赶来为他交学费。

杨先海看出王栎舟是个生活优越的孩子。可家境好,并不一定就能学好鼓呀;更何况杨先海已看出这个男孩身上多少有些劣迹。果然,在接下来接触中,杨先海了解到,由于父母离婚,王栎舟从小就叛逆,在学习上更是一塌糊涂,门门功课都不及格。初二时,王栎舟便留长发,打耳洞,常常逃课去网吧打游戏,老师批评他就顶撞,后来有一次还要动手打老师,结果被学校勒令退学!

王栎舟才14岁,小小年龄就没学可上了,妈妈害怕他会在人生的歧途上越走越远。这位单身母亲几经周折,终于让儿子以“转学”的名义进入了沙坪坝区一所中学。但在新学校,王栎舟还是不太平,又多次打架,很快成为校园一霸。这次,王栎舟提出要学架子鼓,妈妈一开始也以为他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了多久,可没想到,儿子这次特别坚决。无奈,她只好带着儿子去找杨先海。

“杨老师,您就收下舟舟吧,他对我说以后也要像王一木那样去国际上拿奖。”听到王栎舟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杨先海倒是有点意外,他决定和王栎舟认真谈谈。

一天下午,王栎舟放学后直接来到杨先海的琴行:“杨老师,教我打鼓吧。”他说完就坐在了架子鼓前。杨先海并没有立即教他打鼓:“我虽然收下了你妈妈交来的学费,但并不表明我就一定要教你打鼓呀。”王栎舟一愣:“杨老师,你不肯教我打鼓,是不是还是怕我吃不下苦呢?”杨先海点点头:“打鼓看上去好玩,但实际上很辛苦……”王栎舟差点哭了:“不管多辛苦我也绝不会偷懒,我真是太喜欢打鼓了!”

杨先海被感动了,发现王栎舟虽然调皮,可他的内心里却有不被人知晓的纯真,这样的纯真表现在对音乐的热爱上,就是他的执着。杨先海答应教他打鼓了。“杨老师,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王栎舟激动地拿起了鼓槌。

情同父子化解懵懂心结

刚开始打鼓,王栎舟竭力想模仿王一木。可要把鼓打好,光有潇洒的动作远远不够,力量的大小、节奏的掌控全需要很高的技巧。看见王栎舟练鼓时完全在追求表面,杨先海严肃地说:“打鼓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能演奏出震撼人心的音乐。”王栎舟一愣,他终于发现自己打击出来的鼓声杂乱无章,“咚咚咚”完全就是噪音。

王栎舟没有泄气,相反按照杨先海要求,开始更加勤奋练习,甚至为了打鼓而逃学。除了周末和节假日,杨先海要求王栎舟每天只有下课后才能去学鼓。可王栎舟为了尽快掌握打鼓的节奏和力量,他早上离开家后并没去学校,而去网吧下载了很多架子鼓的教学视频一看几个小时……

王栎舟天天逃学,引起了学校不满,责令他休学1个月回家面壁思过。这样一来,王栎舟竟说:“不是我不去上学,是老师不让我去上学。”妈妈拿他一点没办法,只能再将他送到杨先海的琴行。

“他这个月不用上学了,我又不能天天在家里守着他……”听了王栎舟妈妈的话,杨先海说:“舟舟,要把鼓打好,没有知识作为基础也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很多音乐的内涵是需要理解的,如果你不理解,又怎么会打动别人呢?”王栎舟把头低下了:“可我就是学不进去,拿起课本就会昏昏欲睡。”

此后一个月,王栎舟就天天一早从家中赶到琴行,他像王一木一样五六个小时不停打鼓。杨先海又多次不动声色地说:“舟舟,你要是能把这股劲头放在学习上,将来保证可以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终于,有一次,王栎舟若有所思地回答:“我往后会在学习上努力……杨老师,你看我的表现吧。”杨先海点点头:“男子汉可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呀。”

一个月后,王栎舟重返课堂,他还是打不起精神听老师讲课,很快又和周围同学开始聊天了。老师很生气:“让你回家反思,你难道就是这样反思吗?”下课后,妈妈又被叫到了学校。

晚上,母子俩脸色难看地走进琴行,杨先海询问清楚了是怎么回事,他有些恨铁不成钢:“老师讲课,是在为你们传授知识,作为学生怎么可以不给予老师应有的尊重呢?”“杨老师,我没有不尊重老师……”“可老师讲课,你却在下面聊天,这样是尊重老师吗?”王栎舟哑口无言了,杨先海语重心长说:“如果对于传授给自己知识的人也不懂得尊重,往后他要在艺术道路上也是走不长的。”

这件事发生后,王栎舟上课讲话的毛病有了收敛。不久后,妈妈就接到老师打来的表扬电话:“现在舟舟上课已经不和同学聊天了。”

尽管儿子在学习成绩上依然没起色,但他至少能做到不在上课时讲话,这让妈妈觉得欣慰。一天,她找到杨先海说:“杨老师,你往后就把舟舟看做是自己的儿子吧,他有不对的地方,你该说就说、该打就打,我绝不会有半点袒护。”

杨先海听出了这位单身母亲对自己的信任,从此后除了教王栎舟打鼓,他还会时不时和王栎舟聊天、谈心……

在打鼓上,王栎舟果然进步很快。得知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将于2012年举行,他竟要去报名:“杨老师,一木双目失明,他可以登上艺术节的领奖台,我的身体很健康,为什么就不行呢?”杨先海并没有马上做出表示,语重心长地说:“舟舟,你知道一木为什么会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吗?原因是他不仅在打鼓上很刻苦、很勤奋,在学习上也很努力。”看见王栎舟低下头,杨先海又说:“去国际上参加比赛,要是连简单的英语也听不懂、不会说,和外国朋友又怎么交流呢?一木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在盲校读书非常用功,英语成绩非常好……”

于是,再去琴行练鼓时,王栎舟就会带上英语书,打鼓累了他就拿出英语书背上几句单词。后来,为了让王栎舟有更多时间用于学习,杨先海提出每周三晚上去家里教他打鼓,还会在学习上为他做辅导。

王栎舟果然没让杨先海失望,他夺得了青少年国际艺术节重庆赛区的第一名!可就要去香港比赛了,王栎舟又在学校和同学打架。

“我就看不惯他们趾高气扬,我妈有的是钱,我一样可以把他们的女朋友抢过来……”妈妈差点要被他的话气疯:“舟舟,你才多大呀,怎么就能和同学争抢女朋友?”看见母子俩很快争吵起来,杨先海明白这个看上去很好强的男孩,其实内心既敏感又脆弱。于是,杨先海说:“可你有没有想过,你很快要去香港比赛,要是打伤了手你还怎么去打鼓呢?”王栎舟突然反映过来,用手摸摸头,回答说:“杨老师,我还真没想这么多……”“舟舟,你17岁了,做每件事都应该想清楚它的后果,要不就有可能给自己造成一辈子的遗憾。”杨先海继续说,他希望王栎舟能通过这件事认真反思。

终于,回家时,这个心高气傲的男孩小声说:“妈,杨老师说得对,我不应该一时逞强,要是打伤了手可就不能再打鼓了……”

王栎舟能勇于承认错误,杨先海也很欣慰。但更让他欣慰的是,随着去香港比赛的时间一天天临近,王栎舟在打鼓上更加勤奋,每天要花七八个小时,每分钟竟能击打鼓面八九百次了!这是个多么让人惊讶的数字,表明他在打击乐上确有一定天赋。

留学美国架子鼓王子高飞蓝天

有一天,杨先海提出:“舟舟,杨老师的水平有限,要不我为你重新物色一位更好的老师吧。”王栎舟听了,脸色骤然一变:“是我有什么事做错了吗?我保证往后再不犯错误,你可千万不要赶我走呀。”王栎舟的妈妈也恳求杨先海:“舟舟和你已经有了感情,你可不能不教他了呀……”杨先海既感动又欣慰,但他说:“舟舟是块练打击乐器的人才,他应该得到更高水平的指导,我不能一直把他留在我的身边,这样会埋没他呀。”

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张炅被誉为国内打击乐的“鬼才”,杨先海曾与他有过交往。张炅在北京开办了一所打击乐培训学校,杨先海建议王栎舟去北京学习。不久后,杨先海将王栎舟的演出视频传到了北京,张教授看后完全不相信这个瘦瘦高高的男孩学打击乐才两年多就有这么高的水平,毅然答应收下这名学生。

2012年2月,王栎舟在香港第四届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上夺得同组别的最高奖——铂金奖,杨先海也获得了“国际优秀导师奖”。此后,王栎舟就要去北京学习了,他恋恋不舍地和杨先海告别:“杨老师,两年多来要不是你像父亲一样关心我、教育我,我在打鼓上也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杨先海把手放在王栎舟的肩头,同样深情地说:“舟舟,你要是希望将来可以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到了北京后就更要勤奋。有句话叫‘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己。’再好的老师也代替不了你的勤奋和汗水。”

王栎舟到了北京后,尽管没有了妈妈管束,但这个刚满18岁的男孩,却像突然长大了、成熟了,不仅在练鼓上一如既往勤奋和刻苦,在生活上也懂得了节俭。

北京的物价很高,王栎舟只带了2万多元,交了培训费后身上就只剩下4000多元。可接下来3个月,他硬是没再张口向妈妈要钱!6月的一天,王栎舟的妈妈去看杨先海,说起3个月来儿子在北京的生活,杨先海大吃一惊,4000多元钱要在北京吃住生活3个月,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做到的。

第二天,杨先海打电话向张炅教授询问了王栎舟的情况,才知道王栎舟到北京后一直住在地下室。地下室很潮湿,夏天更是充满霉臭味,杨先海很难想象王栎舟能在这样的环境里住下去。可他打电话给王栎舟,王栎舟轻松地回答:“很多刚到北京闯荡的年轻人都住在地下室,我为什么就不能住呢?”

不仅如此,王栎舟到北京后不久组建起了一支乐队,每天晚上去娱乐场所演出。他对杨先海说:“我组织乐队演出,虽然挣不了多少钱,但通过演出既可以增加自己的舞台经验,又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半年多来,王栎舟的打鼓水平有了迅猛提高,他每分钟打鼓可以达到1100次了!这时候,他巳准备向世界十大顶尖级音乐学府发起冲刺。

在中国,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并不出名,但明星歌手朱明瑛、王力宏和张杰全是从这所学校毕业,连因为骑马舞而红遍全球的韩国人鸟叔也毕业于该校,是世界十大音乐学院之一。妈妈暗暗为王栎舟捏了把冷汗:“他能行吗?”杨先海回答:“舟舟有这样的勇气和信心,我们就应该鼓励和支持。”

王栎舟向伯克利音乐学院寄去了入学申请和他的演出视频。一个月后,伯克利音乐学院寄来了面试通知。他身穿T恤衫和牛仔裤,在北京接受了5名美国音乐教授的面试,并组成了一支临时乐队。5名美国教授有弹吉他的,有弹钢琴和贝斯的,王栎舟则理所当然担任了架子鼓手,他的精彩表演再次赢得喝彩,每分钟击打鼓面1100次的频率,甚至让来自美国的教授们也惊叹不已。

不久,王栎舟如愿以偿收到了入学通知书,并于9月启程前往美国——从被学校勒令退学的顽劣少年,到如今留学美国的架子鼓王子,很多人感慨在王栎舟身上发生了奇迹般的逆转。在这种逆转的背后,是杨先海的无私付出;而从火车司机到培养出走向世界乐坛的架子鼓王子,杨先海在他的普通人生中也同样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奇迹!

上一篇:一张假情侣照 开启了击剑奥运冠军骆晓娟的爱情... 下一篇:富二代恋上退役特种兵 知道你穷 更知道你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