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部分公园文化主题方案

时间:2022-09-07 07:10:31

新乡市部分公园文化主题方案

摘要: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公园是城市文化的有效载体。城市公园文化,是以城市公园为载体,通过植物造景、园林小品、雕塑碑刻、园林遗产的保护、群众文化的开展等表现形式体现一个城市的主流文化,也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地域性文化。重视公园生态文明、园林文化建设,塑造公园文化特色,对有效解决城市公园的文化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乡;发展;文化;公园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乡古称庸国,春秋属卫,战国属魏,汉为获嘉,至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乡县至今已有1400余年。新乡有著名的仰韶龙山文化、牧野文化、众多历史名人、革命文化等,历史文化十分丰富。现代新乡是全国宜居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等等,拥有更多的现代文明。但是这些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公园建设中却体现不够,一些已建公园出现了文化危机。下面对新乡市部分公园文化主题进行探讨。

针对公园的建设发展现状,将8个公园文化主题建设分成两个研究方向。

保持、发展,弘扬

这一类公园相对有较为明确的文化主题,但其文化影响还相对较小,建议延续其原有的文化,发展创新、并加大宣传,增加其公园文化的影响力。包括和谐公园、牧野公园、卫河公园以及平原公园。

1、和谐公园

和谐公园以“自然生态、和谐共融”为主题思想,地形极其丰富,整个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取“紫气东来”之势,环抱水系自公园西北部假山源头通过小溪和叠水的形式向东南部流动形成湖泊和生态湿地,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势。公园分为中心景观、山林休闲、滨水景观三大区域;公园融人文景观与天然雅趣为一体,纳新乡故事和地域精神于一园。中心明确,主题鲜明。和谐广场,更是点明中心,将公园的文化主题表现推向高潮。

人民游览和谐公园,感受到的是其较浓厚的人文景观,但除了对“和谐”二字顾名思义的理解外,对公园其他的文化了解较为浅显。建议对公园的每个景点的内涵,增加宣传,让大家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增加历史文化知识,更深刻的体会公园主题的精髓。

2、牧野公园

牧野公园以体现 “牧野文化”为主题,在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广场,喷泉,雕塑以及景观小品等园林要素,展现出新乡市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现代大气的园林表现手法与与悠久的牧野文完美结合,给牧野公园赋予了更具有现代都市的文化品位。尤其近年来,全民健身的兴起,鲜明的广场文化更在清晨和傍晚为牧野公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对牧野公园的文化建设,建议宣传历史,弘扬现代文明。(1)8根镶嵌以牧野大战为历史背景浮雕饰面的不锈钢灯柱,象征当年牧野鏊兵时的一片枪林戟阵的树阵广场,体现野大战的马蹄声,昂首奔驰的骏马,寓示着新乡市的腾飞的奔马广场,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表达,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

(2)同时,对牧野公园自发形成的现代广场文化,合理的引导、发展,体现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

(3)利用牧野公园现有的广场和平鸽,以广场鸽为依托,以展示独特的观鸽文化和广场文化,普及养鸽知识为目的,同时对鸽友无偿提供名贵观赏鸽育种,以此答谢鸽迷,增强促进区域、地区之间鸽友之间的交流。每年定时的举行活动,绍宣传观赏鸽历史、现状和发展;介绍观赏鸽特征;介绍宣传观赏鸽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名品观赏鸽展示、交流;评选品种优良、观赏性强的观赏鸽;广场鸽展示放飞等,形成一种独特的娱乐文化。

3、卫河公园

卫河公园始建于1924年,历史渊源长久,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市兴建最早的公园。公园前身是暴张花园,是为纪念民主同盟时期暴质夫、张宗周烈士修建的。于1935年,由新乡人郭燕生、张天放等人募捐修建的“河朔图书馆”仍完好存于公园内,属省级文化保护单位。以图书馆为中心,东修建暴张烈士纪念亭,亭内立碑铭文纪念。前建、张治中、马歇尔国共军事停战三人小组来此图书馆谈判情形的铸铜纪念雕像,北侧长六十米的双面浮雕墙,介绍新乡丰富的历史,突出了红色革命历史的文化氛围。

卫河公园把新乡近代的历史一隅,表述出来,但是除了一些老人,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因此,应该采取一些更积极的园林表现手法,让公园的内涵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

另外,卫河公园每年春节期间的庙会,也形成了公园独特的文化,这些传统的节目带给很多人美好的回忆,也给孩子们带来很多乐趣。建议除了每年在春节期间保留这个传统文化外,运用园林元素,在公园形成固定的文化表达方式,让人们能不断的感受到传统节目带给大家的乐趣。

4、平原公园

平原公园建在原孟姜女河的废虚之上,依据我国四大口头文学“孟姜女千里寻夫”民间传说为背景,着重体现公园文化精髓,逐步修建成“孟姜女塑像”、“镜石幻影”、“乾隆御碑”、“姜女泉”、“孟姜女哭长城”等有关孟姜女传说的景点。平原公园地处汽车站和火车站附近,园景与街景融合,闹中取静,小中见大,巧于人工,给人虽犹人做宛如天开的意境。

在其原有的文化背景基础上,利用平原公园特定的位置,将其定位为城市的一张名片,巧借琉璃瓦仿古大门两侧建成透廊增加《新乡赋》的内容,介绍新乡,让更多的外地游客了解新乡,喜爱新乡。

平原公园连续多年的“展”已经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继承和发展,使其形成更大的规模和影响,将“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这4个公园建议利用更多的园林要素和更丰富的园林艺术形式,简、赋、文化墙、小品等等,广泛的贴近群众的宣传,更好的表达其内在的文化主题和内涵。

发掘、赋予、融合

这一类公园,原本的文化主题较为模糊,需要在公园现有的模式下重新研究发掘,赋予给公园,并将文化内涵与现有的公园发展情况相结合,使其融合为一体。包括人民公园、向阳公园、夏荷公园和植物园。

1、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是全市唯一的一所集水上娱乐、休憩、文化、健身、动物观赏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是全市人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最主要场所。丰富和发展公园的文化内涵,首先必须发展和宣扬城市的主流文化,塑造宏观文化特色,让城市公园成为城市文化的宣传板,也因它所承载的城市文化而更富有艺术水平和文化底蕴。人民公园在新乡所处的地位,正符合新乡城市的宣传板。

很多人把卫河公园称为老公园,而把人民公园称为新公园。新公园就要代表新理念、新时尚和新发展。城市精神是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的灵魂。新乡城市精神的表述语为:“厚善、崇文、敬业、图强。”传承了新乡人民淳厚善良、礼让宽容、诚实守信、扶危济困的优秀品质和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蕴涵了勤劳敬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和敢为人先、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理想追求。公园文化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在公园内设万卷史书,写历史的光荣与厚重;绘宏图巨制,演城市的崛起与发展。用园林的艺术表现手法表达丰富的历史内涵、强烈的现实导向,和适应跨越发展的精神需求。广泛宣传城市精神,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人民群众自觉以城市精神来规范日常言行,大力弘扬城市精神,使每个新乡人都成为城市精神的展示者、传播者,凝聚起人民群众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建设之智。

另外,以宣传新乡城市精神为主题发展公园文化活动,如春节花会、消夏晚会、中秋赏月晚会以及大型书画、花卉、图书等展览,成为展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体现了公园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社会功能。2、向阳公园

向阳公园周边居住区密度较大,游客也偏向于老龄化,多年来由于原来市戏剧团的影响,公园内形成一定规模的戏曲票友社团,因此,向阳公园主题以戏曲为依托提出“关爱老人”的主题,尤其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供平台和设施,让老年人在这里不仅可以散步、锻炼、休息,还可以随性的欢唱,让老人得到关爱,精神得到放松。同时可以再“重阳节”的时候举行与老年人票友相关的活动,想社会宣传关爱老人的思想。

3、夏荷公园

夏荷公园以水景为主,充分利用原有地势地貌,挖湖堆山,湖中水位自然形成,水中种荷,岛中建亭,形成清澈湖水碧波荡漾、荷花争奇斗艳、曲桥错落有致、欧式凉亭令人遐思、岸边垂柳随风摇曳,风光宜人,赛似南国小西湖,人在桥上行,鱼在水中游,景色美不胜收,夏季到来时,绿柳成荫、荷花飘香,游玩垂钓者络绎不绝,漫步园中给人轻松、愉悦、回归自然之畅快。夏荷公园离市中心10公里,是新乡市西南部惟一的不可或缺的公共绿地。由于地处近郊,没有城市的喧嚣,更加恬静而清新;离市区远近适中是市民慢步、踏青、活动、休憩的好去处。

设想将夏荷公园定位为郊野公园。主题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城市节奏加快,城市人群各种压力加大,需要身心舒适,精神放松,缓解烦躁而产生对环境、文化等精神的追求,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郊野公园不失为让社会人群宣泄、释放的场所,不失为心理、生理健康的诊疗所。郊野公园的建设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视民生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

公园依托现有建设,增加设施,以户外活动为主导,亲近自然、与自然对话,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生活体验、休憩性调整,形成较长时段滞留条件的开放活动空间。

采用多种户外活动的形式,垂钓、野餐、野营、攀岩、丛林野战、健身长足道等等,形成新乡独特的郊野公园文化,给人们提供一个节假日,短途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4、植物园

植物园是在原有苗圃的基础上改造建设而成,其现在的发展仍然摆脱不了原有苗圃的痕迹。在新乡西郊缺少公共绿地的地方,植物园的建设不能仅仅以植物科普为主题,而是要在科普的基础上集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

以 “景观是根本,科研是基础、特色是关键、文化是灵魂”为原则。以“寓教于乐”为主题,功能定位为豫北地区植物收集、保存与迁地保护为主,融科研、科普、景观和休憩为一体。建设各专类园,体现植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观赏的同时,也体会植物给我们带来的意境。在科普教育方面,采用趣味学习的建设理念,建造以植物为载体的娱乐设施。同时,专类园的建设突出科学性和趣味性,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公众,促进对植物的了解和认知。如能源植物、纤维植物、油料植物、药用植物、燃料植物等,都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材料,是展示和进行科普教育的最佳形式。

在满足科学、教研、保护等植物园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将园区因地制宜地融入现有的环境中,保护、保持和恢复场地的自然特性,强调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为人服务的宗旨。既尊重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理念,又具有时代特征,并兼顾公园的游览功能,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一处科普启智、科学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栖息地。

上一篇:探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与特点 下一篇:浅谈"灰空间"的作用与营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