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相关问题思考

时间:2022-09-07 06:57:56

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相关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对近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高速成长的优势及制约因素进行探讨,指出:鄂尔多斯市经济高速成长得益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我国经济崛起所形成的巨大能源资源需求及鄂尔多斯市一系列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制约因素是通道制约、水资源制约、两难选择等。通过探讨以期对我国西部其他城市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鄂尔多斯 经济发展 优势 制约因素

近几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快速发展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笔者从实际工作参与者和理论工作研究者的视角,对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对我国西部其他城市的发展有所借鉴。

鄂尔多斯经济发展概况

鄂尔多斯市的自然状况和总体特征可概括为“地广人稀,资源富集,环境脆弱,经济起飞”。前三句说的是鄂尔多斯的天与地,规划鄂尔多斯的未来、设计鄂尔多斯发展蓝图均离不开这个“天与地”,否则就难免脱离实际,违反规律。近十多年尤其是近五年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百姓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从根本上说是以这块“天与地”为基础的。

鄂尔多斯近年的“经济起飞”,直接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成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所带来的对能源需求的大幅增加。当前我国加工业规模居世界第一,这种特殊的经济结构造就了对能源、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化进程提速,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用能源需求同样大幅增加。正是这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以能源资源富集著称的鄂尔多斯,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人对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期是否还继续存在表示了担忧。中央经过反复研究后认为: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还存在,因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还没有完成,并且,优势并未丧失,因此,我国经济保持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高速成长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以上判断成立,那么可以推断:鄂尔多斯再迎来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高速成长是有把握的。

鄂尔多斯经济发展优势及其产业结构转型战略

(一)鄂尔多斯经济发展优势

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有诸多优势,起核心作用并相对突出的有三大优势:一是资源优势,二是区位优势,三是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人们的理解比较相近,而对文化优势则理解不一。鄂尔多斯现在重视文化旅游,利用文化因素(民俗文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这是可行的,同样存在于我国西部其他地区。然而,鄂尔多斯的文化优势绝不仅限于此,鄂尔多斯的文化优势更重要的体现在“鄂尔多斯精神(理念)”上。试想,类似鄂尔多斯市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地区在全国范围内肯定还有,为什么没有第二个“鄂尔多斯速度”出现,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有人把“鄂尔多斯精神”总结为“穷则思变的‘拼搏精神’,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一诺千金的‘守信精神’”。你如果来鄂尔多斯领略一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百折不挠而雄霸天下的英雄气概,看一看达尔扈特人八百年守灵而灯火不灭的信用人格,就不难理解这“鄂尔多斯精神”的内涵。在今天的鄂尔多斯,有和谐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商业规则:领导有“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高标准、严要求”,领导之间崇尚互相补台而不拆台;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富有激情,锐意改革,团结协作,真抓实干,执行力强;一般百姓满怀希望,充满自信,不尚空谈,说的少做得多,言而有信。你去街面上投资公司或典当行办一笔存款或贷款业务,也许只需一个口头承诺或一个便条就OK了,这就是鄂尔多斯人的信用与效率。

对于鄂尔多斯人来说,还有一个可以自信的砝码,这就是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鄂尔多斯精神”是千百年来文化沉淀的结果,因此,外地人来鄂尔多斯“取经”,或想复制鄂尔多斯发展模式,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

鄂尔多斯比较彻底的企业转制和平稳有序的煤矿整合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鄂尔多斯市用股份制方式和民营化导向完成了国有企业转制。国有企业成功转制为鄂尔多斯留下了三大遗产:一是建立了先进的企业制度,二是卸掉了历史包袱,三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致富观念。

鄂尔多斯市本地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上难以和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但鄂尔多斯企业有得民心、符合人性、合潮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切合鄂尔多斯本地实际,具有强大生命力。鄂尔多斯的央企和地方企业共生共荣正说明了这一点。很多地方直至今天仍纠缠于国有企业的破产与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安置上,错失了发展机会,到底浪费了多少宝贵资源和耗散了多少政府精力,实在无人知晓。在这方面鄂尔多斯进行了大胆而超前的企业转制(包括煤矿整合),作为我国北方一个内陆地市,鄂尔多斯的改革观念和超前意识对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鄂尔多斯的发展模式可概括为:以资源换投资,以投资带发展,以发展促和谐。一个地区的发展,核心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表象为地区GDP的持续增加,本质为地区生产能力的扩张,而生产能力扩张在技术一定前提下主要依赖于投资(尤其在经济发展初期),即固定资产投资。鄂尔多斯这些年在招商引资时提出的“今天的增量就是明天的存量”,除了鼓舞干劲以外,还道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和本质。

如何增加投资,特别是更多更好地吸引外部投资,是每个地方政府都着力推动的工作,也是一项难点工作。凡是招商引资搞得好、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无不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绝招。

鄂尔多斯市的优势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资源。鄂尔多斯市的资源(如煤炭)具有“四全其美”的特点:一美曰储量大,储量大则有规模效益;二美曰开采条件好,开采条件好则意味着采掘成本低、安全事故少;三美曰质地优,质地优则既不愁销路又能卖出好价钱;四美曰区位优势明显。这四点集中在一起,使鄂尔多斯市的资源优势足够称得上是“顶级资源优势”。

那么,鄂尔多斯市的绝招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一整套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产业)优势的战略策略。这些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商家到鄂尔多斯投资,多半是奔着资源而来的,这充分说明了鄂尔多斯市资源优势的魅力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战略策略的成功。因此,未来还应坚持这一战略策略,继续用这一战略策略使鄂尔多斯市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有了经济大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就有坚实基础,鄂尔多斯市这些年投入大量资金搞民生工程和环境保护,坚持富民与强市统一、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统一。现在人们评价鄂尔多斯是:经济高速增长,民生大幅改善,生态持续好转。

(二)鄂尔多斯产业结构转型战略

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结构问题。实施结构转型是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实施结构转型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中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需要,更是提高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水平、为鄂尔多斯市长远发展着想的需要。“在发展中注重转型,在转型中实现发展”应成为指导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原则。

鄂尔多斯市产业发展的思路可概括为:一是不断推进产业延伸,由上游产业(初级产业)向中游产业下游产业(深加工产业)延伸,包括向相关的第三产业延伸,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是利用资源优势搞产业多元化,这是保证鄂尔多斯市结构转型成功的关键,在实践中既要鼓励本地企业向非煤产业投资,也要大力引进外地非资源类企业来鄂尔多斯市投资;三是在产业延伸和产业多元化基础上进行产业优化升级。

在结构转型上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前预计到:鄂尔多斯的优势产业是资源类产业,这个产业有投资、有竞争优势、有市场,而非资源类产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多元化所推动的产业)对鄂尔多斯来讲,可能有投资(通过资源吸引投资),但不一定有竞争优势(因鄂尔多斯在技术、人才资源方面相对较弱),也不一定有市场(非资源类产业市场竞争激烈)。转型后的鄂尔多斯经济将更加复杂:现在鄂尔多斯的经济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说主要是个“抓生产”问题(抓投资、抓技术改造等),相对简单些;将来鄂尔多斯的经济工作恐怕越来越多是“抓经营”问题(抓品牌、抓市场等),其难度会越来越大。因此,把鄂尔多斯的结构转型、特别是向产业多元化方面的转型问题,应尽量想得复杂些,提前布局谋划。

在产业布局上,沿黄河沿铁路线打造一批重点工业园区,这是根植于鄂尔多斯“天与地”基础上因应城市化和工业化互动的现实选择。同时,放开视野,积极融入三个经济圈:一是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经济圈,二是呼包银(川)经济圈,三是黄河中上游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经济圈,这是未来大势,站在国家和自治区高度审视并推出有关区域发展政策,是一项战略选择。

在鄂尔多斯所有产业当中,煤炭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会维持支柱产业地位,对这个产业要坚持四条原则不动摇: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环境污染小。把煤炭产业做足,把非煤产业做大,把优势产业做强,既“保快”又“增强”,应作为鄂尔多斯产业发展的一个总的要求。

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现在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投资活跃,生产潜力巨大,“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是政府和民众的一致愿望。然而,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尤其是鄂尔多斯的优势产业,即资源类产业的发展)在现实中面临诸多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归纳起来有“两硬”和“两软”,“两硬”是通道制约和水资源制约,“两软”是环境限制和土地限制。

一个地区经济持续成长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投资,二是生产运作的支撑条件(最终凝聚为产业竞争力或制约力),三是市场。对鄂尔多斯的优势产业同时也是支柱产业来说,投资不是问题,市场也不是问题,而生产运营的支撑条件成为制约鄂尔多斯支柱产业发展的瓶颈。如果说结构转型是鄂尔多斯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那么,突破支柱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则是鄂尔多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破解难题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向上千方百计争取政策(特别是差别性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对内调整产业发展方略,变初级加工为深加工,变远距离运煤为大范围送电,变地上运输为天上送和地下输等等。

鄂尔多斯的高消费和“三率”(工资率、利息率和租金率)飙升带来了物价偏高问题。近些年,大量企业来鄂尔多斯投资,短短几年时间,数以千亿计的资金涌向这个只有16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除带来经济繁荣以外,还带来了迅猛增长的需求,特别是高消费需求。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外来用工工资水平近几年大幅飙升(据调查高出北京地区15%以上),民间资金拆借利率畸高,房屋(尤其商业地产)租金率居高不下,作为价格基本组成部分的“三率”都位列上位。另外,鄂尔多斯地广人稀,单位时间和单位(营业)面积的顾客流量有限,规模效益欠佳,因此,物价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下难免偏高。物价偏高有诸多不利方面:不利于宜居城市建设;宜居城市除了环境优美、社会文明以外,还必须物价低、生活舒适,否则人们的幸福指数就会降低,不利于商业服务业发展,并容易导致消费外流,也不利于人才引进等,容易导致地区竞争力下降,从而出现未富先衰的负效应。

鄂尔多斯发展中的诸多“两难”如下:

一是所谓“双刃剑”问题。鄂尔多斯经济起飞了,但仅仅是刚刚起飞,于是,各种财税返减少了,负担增加了,支持减少了,任务增加了。自治区最近强调“不再在全国争GDP增长速度第一,而强调富民与强区并举”,这对重塑鄂尔多斯的发展观有重要指导意义,因为增长和发展毕竟不是一回事,强调发展比强调增长更高瞻远瞩,更得民心,鄂尔多斯应该好好领会这一精神。

二是权责不对等问题。一方面,鄂尔多斯的煤炭产量已接近全国的1/8,鄂尔多斯生产的能源85%以上供全国消费,鄂尔多斯事实上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另一方面,在环保指标安排、用地指标安排、黄河用水指标安排、铁路运力安排等方面却和鄂尔多斯担当的国家能源重大保障责任不相称。随着“两型”社会的构建,“碳生产(碳排放)地区以后要征碳税”是大势所趋,那么,碳消费(能源消费)地区应该让渡一部分碳排放(环保)指标给能源供给地区以换取能源供应。鄂尔多斯现在需要好好整理一套理由充分的叙述:鄂尔多斯肩负着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防止荒漠化和生态安全屏障基地、少数民族边疆稳定示范地的重大职责,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国家发展大局,鄂尔多斯理应获得自治区和国家在有关政策方面的重点支持。事实上,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分工职责不同,因地制宜,保持政策的适度差别性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科学的。鄂尔多斯如果再以老少边穷地区作理由,来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支持,不仅不合时宜,也没有说服力,这是鄂尔多斯政府部门当前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是科技与人才发展相对滞后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得出的科学论断。如果说鄂尔多斯的发展有什么不协调的话,那么,最大的不协调就是科技和人才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20世纪80年代创造“特区速度”的广东深圳曾引来全国人才“孔雀东南飞”,今天的深圳稳稳确立了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地位,如果没有大量人才的聚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今天的鄂尔多斯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把树立科技和人才立市思想作为建设“双百”城市的基本战略,因为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要靠科技进步来支撑。

结论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的经济已经起飞,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必须看到,鄂尔多斯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基础相对弱,管理还比较粗放,整个发展系统还存在诸多“软肋”,金融、物流、教育、科技等明显滞后,大量缺乏高素质人才。因此,鄂尔多斯要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保持清醒,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如此才能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年成.关于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消费导刊,2010(4)

2.童年成.中国特色改革战略:路径选择与设计[J].商业研究,2009(9)

作者简介:

童年成(1965-),男,湖北黄冈人,中央组织部第十批赴内蒙古挂职博士服务团成员,现挂职鄂尔多斯市经委副主任。

上一篇:邪不胜正 第27期 下一篇:中国转型进程中的政府职能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