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首轮秋拍逐鹿香港

时间:2022-09-07 05:11:40

明永乐

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

成交价HKD236,000,000

香港苏富比2013

曾梵志

最后的晚餐

成交价HKD180,440,000

香港苏富比2013

南宋

杨皇后

楷书清凉境界七绝团扇

成交价HKD23,575,000

嘉德香港2013

2013嘉德香港秋拍现场

2013年10月在香港举办的第一轮秋拍,无疑是璀璨夺目的。苏富比在亚洲主场从艺术家到总成交额都连破纪录,为40周年开了最完美的庆生party。而嘉德香港成功的把大陆成熟品牌“大观”复制到港岛,在“大观——香港之夜”专场有所突破;保利香港在拍卖品种上不断创新,新推出的“中国艺术重要专场”上大有斩获;抑或是新成立的宝港拍卖,以文人趣味打动本土藏家,试图在巨头们忽略的领域另辟蹊径。

据统计:苏富比、嘉德香港、保利香港三家拍卖行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创造出总成交价近57亿港元的历史新高。

当亚洲的财富新贵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当亚洲的艺术品成为最闪耀的明星,回头看看在这个十月各家公司的战略和业绩,依旧会带给艺术市场很多启示。

苏富比 重返“亿元时代”

在苏富比为期5天的拍卖中,41.9亿港元的总成交额,4件过亿元拍品让拍卖季高潮迭起。在更多的人看来这是一场“预谋”,是这家老牌拍卖公司为了纪念进入亚洲拍卖40周牟足劲形成的一股合力。

苏富比巨大的logo和广告语已经打到了满城的公交车车体上,而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巨大的展览空间彰显着一个老牌公司的自信和大气。预展现场收藏大腕悉数到齐,更可以看到如林青霞这样的名流。

10月5日,在苏富比40周年晚间拍卖上,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最初估价8,000万港元,从7,000万港元起拍,现场苏富比调集了全球各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以他们熟悉的语言为委托人竞买。最终以1.8亿港元(合2,313万美元)成交,不仅刷新曾梵志个人价格纪录,也刷新了当代亚洲艺术品的拍卖纪录。此前,曾梵志曾以“面具”系列创造个人拍卖纪录—7,536.75万港元,而这件《最后的晚餐》是曾梵志“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这个结果令业内外瞠目结舌,人称中国艺术品回归“亿元时代”的标志。

10月7日,118.28克拉椭圆形D色无瑕白钻拍出2.38亿港元。经GIA鉴定,是迄今全球最大颗椭圆形D色无瑕钻石。这枚钻石拍卖前就备受瞩目,并最终不负众望创造了白钻的世界拍卖纪录。

10月8日进行的中国瓷器专场上,一只估价8,000万港元的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从6,50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1.41亿港元成交。世界顶级古董商埃斯肯纳茨(当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的买受人)第一次举牌就直接叫到了1亿港元,引起现场一片掌声,此后埃和前方的竞买者在竞价阶梯中胶着。落锤后香港著名艺术品经纪人翟建民向媒体公开证实,此成化碗是他为近年来在市场上十分活跃的一位北京大藏家所买。

同样是10月8日,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以2.36亿港元(3,030万美元)成交,刷新了中国雕塑世界拍卖纪录。这件明永乐大佛被称作鎏金佛造像中的航母,高54.5厘米,来自意大利某私人藏家。最终由广东藏家郑华星竞得。

当然,除了这几件闪耀的亿元拍品外,同样在苏富比40周年晚间拍卖上,赵无极的气势恢弘的大尺幅三联作《15.01.82》以5,80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为8,524万港元成交,刷新赵无极作品记录。而与成化碗同场,刘益谦也满载而归,一只“大清乾隆年制”款豆青釉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如意耳瓶被他以8,860万港元成功竞得,为他的收藏增加了一件重量级作品,成交价更刷新了色釉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在苏富比一系列让人目不暇接的记录面前,更多的人是按捺不住欢呼,认为艺术品市场长达两年的调整期终于迎来“触底反弹”,但是二十世纪当代艺术是苏富比不可撼动的优势版块,当代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拍卖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首先感谢的是藏家尤伦斯夫妇在苏富比40周年时对作品的及时释放,又强调了曾梵志这幅作品的特殊性。而成化碗与明永乐鎏金铜佛这种博物馆级别的稀世美品,得以在同一场大拍中亮相,还是要得益于香港苏富比40年的人脉以及在瓷杂版块的强大号召力,要知道当年苏富比就是靠着中国瓷器抢滩香港。正如瓷器专场结束后,国内某拍卖公司部门经理在微信中感慨的那样,“苏记40年的人脉和经营,我们还要追赶很久。”

我们不能通过几个专场和几件重量级牌品断定市场的走向,行情的高低受艺术品自身因素影响的太多,但是这样的记录增强了人们对艺术市场的信心,是可以肯定的,

嘉德香港 复制“大观”传奇

嘉德香港拍卖场地是港岛香格里拉,拥有顶级物业的酒店依旧是嘉德的最爱,宾客休息区时不时飘来的咖啡浓郁香气提醒着藏家,还是嘉德的作风,只不过这次是香港。

这是嘉德的第三次香港拍卖。去年首拍时只带来两个专场,300件拍品——传统优势版块中国书画和明清古典家具。今年嘉德以7个专场、600余件拍品迎接第三次大考,也直面保利香港和生日庆的苏富比的正面竞争。嘉德出海的拍品涉及中国书画、当代水墨、中国油画、瓷器、家具及工艺品,并复制了北京的成熟品牌“大观——香港之夜”夜场及中国油画门类专场“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拍卖。

10月5日下午,一场特别根据香港市场的收藏趣味做了相应布局,加入了香港水墨元素的,精心择选出油画及雕塑共35件精品在“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中开拍,这一努力为其换来77.14%的成交率和1.1亿港元的成交总额,其中,赵无极的《18·10·98》拍出2,415万港元的高价。吴大羽京韵系列代表作《射戟辕门》以667万港币成交,创出画家同尺幅作品的最高纪录。

嘉德书画部主管郭彤在接受采访中表示是在征集中逐步形成了“大观——宫廷艺术”的主题,“当一件事情做到第三次,我们自然而然的想求新求变。”,10月5日在苏富比进行40周年夜拍的同一个夜晚,汇集了中国书画、油画、瓷器、家具、工艺品几大门类最为重量级的作品共17件,“大观——香港之夜”也同时开槌,最终大观专场成交额达1.4亿港元,成交比率达82%。其中宋理宗《楷书浅沙流水联句》册页,经过数轮竞投,以4,255万港元拔得全场头筹,另外一件南宋杨皇后杨妹子《楷书清凉境界七绝》也以2,357.5万港元成交。

谈到买家的组成,郭彤坦然依旧以国内客人为主,也有一部分港台的客人没有去北京买东西的习惯,在香港有地利之便,也会来参加竞投。在预展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国内重量级的藏家悉数赴港捧场。

最终嘉德香港以5.1亿港元成交额收槌,嘉德香港负责人胡妍妍在在采访中表示:“今年秋拍成绩非常令人满意,作为嘉德香港的第三次拍卖,在逐渐扩充拍卖门类的同时确立了中国嘉德国际化的战略方向,今后,嘉德香港将致力于在香港长久发展。”毕竟在中国嘉德的海外战略版图上,香港还只是第一步。

保利香港 在创新中突围

与嘉德香港寻求稳扎稳打不同,从赴港首拍,保利就一直延续国内孜孜以求的规模效应。

保利香港的主场在香港君悦酒店,和苏富比拍卖的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是连栋的建筑,不少藏家在两家拍卖公司之间穿梭“赶场子”,两家公司也彼此借势。这次秋拍不仅延续了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现当代艺术、瓷器杂项极大传统版块的优势,更是增加了洋酒、珠宝与手表等的新项目。最终以9.89亿港元收槌。较上季大幅增长53%,创历史新高。

10月5日,首次“中国当代水墨拍卖”专场不仅荣获各界藏家的关注,同时成交额也都颇令人兴奋。近200件拍品,总成交额达2.26亿港元。保利香港中国当代水墨部专家徐行表示:“拍卖结果超出预期,很多‘80后’甚至是‘90后’的藏家进场,同时也有不少古代书画的藏家在购买新水墨的作品。”

第二天下午,保利香港2013秋季拍卖会首次推出 “中国艺术重要专场”无疑是最受瞩目的,51件拍品,最终总成交额2.38亿港元,成交率为90.2%。其中5件作品过千万成交,董邦达《西湖十景册》以3,047.5万港元成交,一举打破董邦达水墨作品全球拍卖纪录,陆灿《为穆大展绘摄山玩松图卷》以2,127.5万港元成交,张大千《观音大士》以1,265万港元成交。

而在10月7日举行的“怀古—青铜、古玉、宋元陶瓷与漆器专场”,对于整个拍卖行业的发展也许更有深远的意义,青铜器历史上是中国文物收藏领域的重器,两宋起兴起过“金石学”,民国盛行过 “鼎彝”研究风潮。但是由于国内政策限制,1949年前没有著录的高古青铜器不能在内地上拍,长期以来,青铜器形成了海外火爆国内萧条的格局。今年纽约亚洲艺术周上一组重量级青铜器点燃了市场的热情。保利香港适时推出的青铜专场会不会趁势为国内拍卖带来一点启示。该专场最终总成交额4,300万港元。宋钧窑月白釉鼓钉三足洗以8,000万港元高价,成为此专场最高拍品。

当然不得不提及的还有保利香港推出的“春宵—东瀛秘藏中、日、韩春宫艺术专场”,在国内的法律限制中,春宫艺术如果在公众场合出现是要以《刑法》论处的,所以有几百年历史、在艺术性有重要价值的春宫艺术向来只能“秘藏”。“春宵”预展场地位于保利整场的最靠内的房间,而且只悬挂出部分作品。笔者在参观中恰好遇到收藏界大佬张宗宪,他正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小心的展开一幅幅手卷。最终这批从日本征集来的作品总成交为1,400万港元,高出估价3倍,成交率高达88%。最高拍品《“大黑骚动图”十图画册》以127万港元成交,远高出原始估价的8倍。

保利香港拍卖执行董事张益修总结本次秋拍时说:“2013年秋拍奠定了具有意义的里程碑,其成功进一步见证了中国艺术在世界收藏家心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保利香港无论在人事配置和专场设计上都彰显出一个国际化公司的野心。有传言说,保利文化集团年内将赴港上市,有了资本市场的肯定和扶持,保利香港无疑更加要创新求异。

宝港 文人趣味赴港发声

离开热闹的香格里拉和东方君悦,在香港繁华的铜锣湾利舞台酒店,还有幸见证了宝港含蓄低调的首拍。作为一个全新的、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宝港拍卖为了迎合香港藏家的文人品味,也为了避免和拍卖巨头们“撞车”,别出心裁的设置了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专场。最终总503件作品,拍卖额超过6,198.7万港元。

在10月3日举行的“中国书画一、二”专场拍卖中,我们看到在港澳台更受追捧的“渡海三家”—溥心畲、张大千、黄君璧的精品,他们的国画创作生涯横跨海峡两岸,所以在海外备受追捧,藏家对他们作品的收藏也未曾有过间断。“岭南画派”有临近香港的地理优势,香港藏家对于他们的画作也有天然的亲近。由于政治原因在大批要员如于右任的书画作品也成为宝港拍卖征集中的首选。

而10月4日下午举行的两场瓷器拍卖“色蕴—明清瓷器与工艺精品”、“道蕴—宋代瓷器”两个专场,更是让传统香港藏家兴奋不已。

宝港拍卖瓷器部负责人梁晓新介绍:“我们组织的时候,没有说一定要卖多高的价钱,拍品还是以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主的,所以我们挑选了一些20厘米以下的小件。”单色釉没有彩瓷繁缛的纹饰,单纯以颜色取胜,所以艺术性更强。不同于国内藏家依旧以“漂亮”为第一审美标准,这类东西很能讨好香港市场。

而宋瓷在国内的法律里依旧有严格的禁令,没有确切的流传依据高古瓷无法上拍。在香港这个国际化公开的市场中,宝港巧妙的避开了苏富比、佳士得主推的皇家艺术,认真的在首拍中在以造型为第一审美的宋瓷上做足了功夫。拍卖结束后在笔者和在场一位香港古玩商的交谈中,她很沮丧因为没有竞买到意向中的一件钧窑瓷器,她甚至可以看到是熟识的古董店主最后买走了这件东西,一直感叹“好东西,不便宜。”

隔天,在荷里活道的街角我看到了他们首拍的海报,据工作人员介绍两天拍卖由于没和几家大拍卖公司时间相冲,香港老一辈古董商几乎悉数到齐。而拍卖结束后梁晓新在微博中感叹:“首拍必有漏。一件宝光滟滟的康熙郎红盘,出自著名的霍尔氏旧藏,仅以港币17.25万成交,明显是个漏。”可见在一个全新的、以文人趣味为主打的、面向传统藏家的拍卖行里,一切还有着更多的可能。

每一年中国艺术品的秋拍总是由香港苏富比拉起大幕,随着嘉德香港、保利香港、宝港的加入,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拍卖公司加入这场艺术品市场的逐鹿之战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里,政策的自由开放,国际化的视野都有助于中国艺术更好的走向世界。且不谈“天价”和“亿元”,但无疑在第一轮秋拍里整个艺术界的的目光都对准了香港,Everyone is focusing on HongKong。

上一篇:俸正杰?制造假象 下一篇:磁圆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18例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