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9-07 03:03:32

经管类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经济数学是高等院校为经管类专业学生开设的数学基础课,同时也为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与方法。本文分析了当前经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角度,对未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经济数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如今数学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之中,在经济、金融等学科上的应用更是广泛。因此经济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更加致力于学生能在学习中体会数学思想,学以致用,结合所学在经济专业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以适应新时代对经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一、经济数学的重要性

经济数学作为一般高等院校本科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必然要使用经济数学中讲授的数学思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同时数学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培养抽象化的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框架思维模式。纵观数学的发展史,不难看出数学就是一个不断产生新概念和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因此学生可以通过体会数学思想的演变,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化未知为已知,转变问题模式,打破常规,勇于革新,更好地培养其创新的能力。

二、经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摇篮。几十年里,经济数学的授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但现在教学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生基础较差

近年来很多大学纷纷扩招。这虽然有利于提高国民知识文化水平,但也客观上降低了就读大学的门槛。由于招生人数增多,招生地区范围扩大,不同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和学生个人的教育经历,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也是参差不齐。比如部分学生高中时没学过导数,部分学生则对函数四则运算的导数的计算已经十分熟练。学生基础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很多学生原本基础就不好,缺乏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加上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本就偏难的经济数学的课程学习就更加消极。

2.很多数学教师缺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了解

很多数学老师虽然对课程教学充满热情,但由于有时忽视了学生的基础,课堂上偏重数学理论、解题和证明,造成学生对上课内容缺乏兴趣。传统的数学授课大多强调数学解题方法的重要性,比如在初高中的教学中很多学校采取的就是灌输式的应试教育,重在正确的解题,而忽略了问题的寻找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启发。而高等教育可以说为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做准备,重在将其所学与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很多数学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讲授,而轻视了经济应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数学教师对学生专业一般缺乏了解,也缺乏数学的实际应用,所以难以将学生的专业背景和数学应用结合起来。

3.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虽然现在很多高中已经讲授了部分经济数学的知识,但是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相比,思维方式转换较大,内容难度较深,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仍然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时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现状,帮助学生尽快从高中对题目的理解转换到对数学思想的理解上来,为未来更深层次的教学做好准备。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上,很多高校还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是必要的,但是如今的知识更强调应用为主,很多数学课程的课时有限,所以教师需要更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适当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很多高校也存在着教师授课唯教材是从,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导致学生对经济数学的课程缺乏兴趣[1]。最后,在教学成果的检验上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做题能力,在期末考试时以解题算题为主,平时缺乏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造成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三、教学改革思路

结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改革: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在授课中始终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目标,再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对数学内容进行展开和深入。在讲授概念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数学、经济等多个领域,结合数学思想,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教师还可以利用好信息教学工具,比如多采用数学软件绘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讲授计算方法时,教师要挑选典型题型重点讲解,而对一般计算量较大的题目或者艰涩的证明,教师应少讲或不讲。另外,在考核学生学习情况时,要谨遵素质教育的理念,除期末考试成绩以外,还要兼顾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考勤情况以及学生对数学思维的理解,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核。此外,由于经济数学课程已有多年宝贵的教学经验,年轻老师也有必要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交流请教,旁听学习,体会教学细节的差异,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差异。

2.更加贴近专业

教师在授课时,除了要主动了解学生所学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以外,还可以将近期热门的经济话题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函数的极限时,可以利用股票行情的曲线变化来引出极限和导数的概念,也可以通过存、贷款出发引出复利的计算公式;在讲边际函数时,可以以学生自身为例,建立个人的效用函数,通过计算边际效用函数来优化个人的消费组合。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以专题的形式为学生开展讲座,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普及数学建模的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讲授课程时要从课程的整体框架入手,在节末或者章末都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知识体系。再则,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难度提出相应的自学要求,并在下次课前以提问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自学情况。此外,教师要及时复习,配以适当的题目强化训练。特别在习题课的讲解中,要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加深对此类题目的印象[1]。

参考文献

[1] 于桂萍.高职经济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8):127-128.

[2]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雷田礼.经济与管理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柳耄1985-)男,重庆人,硕士,主要从事基础数学的研究。

上一篇:新课标理念下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导学式"课改教学模式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