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晋派笙曲的音乐特点

时间:2022-09-07 02:06:17

试析晋派笙曲的音乐特点

笙,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乐器宝库中,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它的悠久历史,几乎伴随了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发展史,它的科学设计、复杂制作,可以称做历史上乐器制作的绝活,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笙隶属簧片乐器类,也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晋调》是笙演奏家阎海登于1960年创作的一首笙独奏曲,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乐曲表现出浓郁的山西晋地风格,可算是笙曲中的经典之作,由于它的演奏技术技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所以此曲也是音乐院校笙专业必修的曲目。作者试从笙专业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对笙及笙曲《晋调》的了解。

一、笙的形制与种类

笙的形制是由古代八音乐器中“匏”演变而来,古代的笙是用葫芦来作为笙斗,它中空的部分用来安放簧片,其结构组成主要由笙簧、笙苗(即笙体上的许多长短不一的竹管)和笙斗(即连接吹口的笙底座)三部分构成。簧片的音高依据簧舌尖上点粘蜡珠的大小来调节。笙斗用葫芦制作,吹嘴由木斗制成,十几根长短不等的呈马蹄形状,排列在笙斗上面。到了唐代慢慢得到改良,成了木制笙斗,经过世代的流传,现今也早已用铜斗代替了木斗。

从笙的外形来看,分为方笙、圆笙两种,还有加键的改良笙等,从音域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分为,高音笙、中音声、次中音笙和低音笙四种,其音域为:高音笙(三十六簧)G3-F6、(C4=中音c)中音笙(三十六簧)c3-B5;次中音笙(三十六簧):G2-F5、;低音笙:(三十六簧):C2-G4。目前,我国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常用的是36簧加键笙,这种笙不仅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的表现力,也改变了我国笙的演奏和识谱方式。

二、笙曲发展现状的分析

笙乐曲的创作是以时代为产物的,它与时代息息相关,自二十世纪以来,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特征。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时期为代表了解一下笙曲的创作。

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五十年代初期,也是建国初始,我国民族的音乐事业如雨后春笋,一大批民族音乐家、器乐演奏家、乐器制作家相继而生,通过他们的辛勤努力,促成了民族乐器演奏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也正在此时,老一辈的笙演奏家胡天泉、董洪德、、阎海登、原野、吴瑞等创作的笙曲《凤凰展翅》《草原巡逻兵》《孔雀开屏》才正式以独奏的形式登上舞台,并成为以后笙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到了六十年代以后,先后又涌现了一批新的演奏家、作曲家及其新的作品。其主要的代表作品有:阎海登老师的《晋调》;高扬、王庆琛老师的《水库引来金凤凰》;高金香老师的《海南春晓》等。

2)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由于受到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的的影响,我国的民族音乐遭受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浩劫,但是很幸运的是,在我们的笙曲创作当中,居然出现了一批符合当时政治需要的乐曲。如:胡天泉、王会议的《大寨红花遍地开》;曹建国、沈立良的《劈山引来幸福水》;王庆琛的《边寨新歌》;苏安国、王惠然、胡天泉的《我爱祖国的西沙》;高扬、唐富的《林海新歌》等等。这些笙曲演奏形式、音乐体裁、曲式结构和表现手法与前期基本相同,但在西洋传统和声及复调的运用方面有一定突破。

到了八十年代,我国的民族音乐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这一时期出现的新作有:唐富老师的《天鹅畅想曲》;肖江、牟善平老师的《骑竹马》;翁镇发老师的《湘江春歌》;林伟华、胡天泉老师的《阿细欢歌》;张之良老师《欢乐的草原》;徐超铭老师《林卡月夜》;以及一些大型的重奏与协奏曲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3)九十年代至今

大型重奏与协奏曲的出现代表了近现代笙曲的一个巅峰时期。笙曲《唤凤》的出现,开创了笙曲多调性和无调性音乐处理的新路,大力发掘的笙演奏的内在潜能,从而为现代笙曲创作出了具有开拓性的作品。

三、晋派笙曲的音乐特点

1、晋派创始人阎海登先生生平

阎海登先生出生于1930年,祖籍山西定囊县,因家境贫寒,其父辈便取其名为海登,目的也是希望从苦海中挣脱出来,登上幸福的彼岸。阎先生从小受当地民间音乐的熏陶(其住址为吹打乐之乡),但家境贫寒,无法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只能自己探索和苦练,8岁就精通唢呐、笙、以及打击乐等乐器的演奏。

2、阎派笙曲的特点

阎海登先生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变、音色优美典雅,情感细腻、朴实,其艺术道路主要扎根于民间,慢慢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刚柔相济、委婉含蓄、激越奔放,堪称笙乐艺术的独特流派。

晋派笙曲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根据当地曲牌加工、改变而成,如乐曲《孔雀开屏》、《晋调》、《观灯》等;二是根据民歌进行再加工创作的乐曲,如:根据《沂蒙山小调》改编的乐曲《沂蒙山歌》;三是歌颂新时代、反映劳动人民现实生活的乐曲,如:《我为祖国献石油》、《学习雷锋好榜样》等。阎先生的乐曲,是在吸收晋剧、山西套、晋北打击乐、说唱和歌舞基础上形成的;是深刻体验劳动人民生活、性格和语言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品尝穷苦人民翻身解放、目睹祖国变化,从内心深处激发歌颂祖国强烈的愿望基础上形成的。

四、晋派笙曲的具体分析——

以乐曲《晋调》为例

乐曲以山西北路梆子和中路梆子的曲牌唱腔为素材,集中展现了晋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乐曲的结构颇有章法、匠心独运,四个部分形成“快、慢、慢、快”的结构布局。

1)第一部分,乐曲大量运用了“剁气”和“吐音”两种演奏技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生动刻画出这一乐句有力、激情、欢快的音乐形象。同时也达到了欢快跳跃先声夺人的效果。此部分的“剁气”技巧基于打音与吐音相结合,使得“剁气”的音效与“吐音”相比更为有力、干净、颗粒感更强。节奏明显,重音突出,这也使得山西梆子戏的音乐特点更加得以彰显。

2)乐曲的第二部分是一段叙事性的慢板,意将山西风情娓娓道来。这一乐段在演奏技法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顿气”和“指颤”,“顿气”的演奏特点与其它演奏技法相比是不需要舌头动作,只是气息运行时腰腹部肌肉有序调节,使气流似泉水般一股一股不断涌出。形成类似波浪起伏般的旋律线条,并且由强到弱。“指颤”是笙演奏技法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手指类技巧。它是将手指在一个音孔上,进行快速的颤动,使其发出频率较高的、波动性较强的音响效果。

3)第三部分为抒情的慢板,它的歌唱性旋律犹如对家乡思念之情的深情吐露。单音与和音的分工增强了柔美性的线条美感,再加上一个长音“指颤”更加显得独特。同时也要考虑到如何恰当体现山西梆子戏的地方音乐风格。在充分展现该段旋律之抒情优美基础上,使乐曲音乐风格具备鲜明的地方音乐特色,就需要用“气颤音”与“顿气”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演奏技法上的特殊处理。在“气颤音”演奏所形成的波浪性旋律基础,恰当地引入顿气技法,使得原有的柔美的波浪线条,变得起伏更大、力度更大,这样就将山西梆子曲牌的音乐风格特点演绎得更为活灵活现。

4)第四部分为快板,情绪逐渐高涨,作者对故土的热念被一吐而尽。本段最大之处是“历音”技法的使用,可谓点睛之笔。“历音”技法意在模仿山西梆子的伴奏乐器二弦上的滑音演奏技法。虽然由于乐器性能所限,笙的“历音”并不能完全模拟二弦的滑音,但此缺陷却使得“历音”的演奏更有力度、更有气势,别具特色。

就是这首乐曲,让它具备了笙的各种演奏技法,演奏技术难度颇高,能否成功完美的演奏此曲无疑是对演奏者娴熟程度的一次严格的考验。这又是阎海登老师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由于它的演奏技术技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所以此曲也是音乐院校笙专业必修的曲目。

上一篇:我的《中国红》 下一篇:关于舞蹈创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