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好还是外家拳好

时间:2022-09-07 01:02:44

在网络上经常看到有些网友说自己练习的这种拳好,而还有些网友又说自己练习的那种拳好,并为此而相互发生争执,都在说自己的拳好,对方的拳不好。我自己也是个武术爱好者,看了很多的书和杂志,上网很多年,经常也见到有人说这个拳好,那个拳好。让旁人看了一会想学这个拳,一会又想学那个拳,满心以为只要自己学了,就一定能学好成为武林高手。这山望着那山高,望了那么多年,却始终没有任何成绩,光阴倒是浪费了不少。

直到最近,自己才领悟通这个道理。其实拳术都好,哪一种都不错!关键是看自己适合哪一种,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跟在别人后头去盲学。比如,你性格比较活跃,喜动不喜静,喜刚不喜柔,你又是年轻人,那么你可以去练练长拳、南拳之类的外家拳术。如果你性格文静、沉稳,喜静不喜动,喜柔不喜刚,则可以试试学练太极、八卦、形意等内家拳术。再细分下,你要是喜欢缓慢的运动,可多练练八卦,锻炼自己的脚力和腰力。如果你喜欢柔柔地用劲,不喜欢一味的刚猛,可以练练形意拳,一步一拳的进行练习。如果你喜欢柔更多一点,那你可以试试练习太极,体验那种缓慢悠长的抽丝劲或者缠丝劲。关键是看自己的性格、性情、爱好、习惯适合哪一种拳术。正所谓量身打造,专门定做适合自己的衣服――“武术”。

别人说这种拳术好,那种拳术好,那是因为别人经过自己的一番寻找,在经过盲目的学练后,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那件“衣服”,所以他才发出感叹:这种拳术好。

但并不是说这样就彻底地否决了他以前学过的那些拳术,就说那些拳术不好。无论内外家,在以前都出过很多的武术高手名家,如红拳的“鹞子”高三、通备的马凤图、查拳的张文广、“千斤王”王子平、华拳的蔡龙云、八卦的程廷华、形意的尚云祥、心意的卢嵩高、太极的杨露禅等。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只能说明他以前学过的那些拳术,经过那么多年的练习,他发现其实不适应自己的实际情况,不适应自己的性格、性情和生活习惯等,人都有个弃的过程。

每个人都不是先知和圣人,都不可能预先就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这种拳术,都只有经过学习练习一段时间后,才能体验出来,才能有感受。也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自己去尝尝才知道。你不去尝,不去经历,是不会知道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的。这也是个选择和放弃的过程,在不断的选择中,去逐步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逐渐抛弃自己身上已经不再适合自己的东西,以减轻身上的负重,轻装前进,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练习那么多年武术后,终于选定了一种拳术,就单单专门练习那种拳术,放弃了以前学过的其他拳术的原因,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全部都学,都保持,是不现实的,也不容易出成绩,当他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他只有集中自己的精力,在这一点上狠下工夫,才有希望和可能出成绩,出明显的效果。否则,只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普通票友。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性格、性情、爱好习惯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也决定了他自己选择的拳术也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根本不可能像工厂一样,所有人都使用一个模具,来生产同一个产品――“武术”,只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量身定做,专门的属于自己的“产品”――拳术。

好比,喜欢打乒乓球的,你叫他去踢足球;喜欢长跑的,你叫他去举重;喜欢思考下棋的,你叫他去跳舞。而这些根本就不适合他,不适合他的性格、性情、爱好等,无论他怎么学,怎么练都不容易出成绩,而且时间、精力、金钱等也浪费了,到头来一事无成,岂不可惜?当他去学过这些后,发现这样不适合自己,不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然后放弃,学别的,经过一番努力的寻找和不断的尝试、放弃,再尝试、再放弃的艰辛过程后,终于自己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特长、爱好、长处所在,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东西,并在这方面努力勤奋的下工夫,自然就事半功倍,容易出效果。如果自己始终钻牛角尖,一味死守着不适合自己的拳术去学去练,只能是越练越烦恼,越练越不容易出成绩,事倍功半。

综上所述,一是并不是说所谓的内家拳就一定好,外家拳就一定不好,关键看适合不适合自己。二是要想出成绩,就得自己去努力找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喜好和长处,并在这个点上下工夫,才容易出成绩,取得一番成就,这不单单指在武术上,在工作上同样也是这个道理,现在的人为什么那么频繁地跳槽,就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盲目的,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的工作。

上一篇:武行新业话保镖 下一篇:学好太极当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