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新课堂设计及理论方法

时间:2022-09-07 12:44:34

大学英语新课堂设计及理论方法

【摘要】本文通过理论的教学方法,设计了一个新型的大学英语课堂设计。在口语教学中,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由上而下的方法和连贯和衔接都得到运用。在写作教学中,采用了合作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通过此次新型课堂设计,结合教学理论,能极大提高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能力提高

本次大学英语的新课堂设计以篇章dawn of E-life为例,涉及英语技能中说读写的综合技能。此次特殊的课堂设计是基于职业理念,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英语水平而准备。

本次课堂共有50个学生,年龄层次于20岁左右。作为以艺术设计为专业的大学英语学习者,其中60%为女学生,只有40%为女学生。学生水平为初级到中级不等,而先前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机会很有限。学生学习英语是带义务兼强制的,都是为了应对考试而不是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

所设计的课程为每周4节,40分钟一节,上下午各两节。上课教室为具备投影仪和录音设备的多媒体教室。在此情况下,要求教师根据所设定的教材来考虑如何使该教材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任务也应根据课程而设计。另外,在每周结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评估测试。

整个课堂设计包括说。读和写三个步骤。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该话题,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阅读,口语和写作能力。在口语设计中,3个活动依序进行。在第一个活动中,设计了角色互换,通过此活动,能让学生熟悉‘话轮’,在特殊场合中熟悉套话的轮回。对于非母语国家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会话策略显得尤其重要。此设计的角色互换涉及六个角色以上,而不是单纯的双人对话。对于非母语国家的学习者,需要在不同场合中使用英语,这也是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很重要的方法(Penny Ur,1991:129)。角色互换的训练需要学生对‘话轮’很熟悉,很多母语对话之所以进行顺利是因为已经遵循了一定的‘话轮’(c.f.Penny Ur,1996:345,citedin Cook 1989:53-57),当教学口语时,这种符合‘话轮’设定规则的角色互换练习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此方法,可以领悟英语中的‘话轮’,遵循别人所说,领悟别人所说,而达到自我表达。第二项活动的设计是团体讨论,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团队活动的策略。对于大学英语的团队活动里,要么学生就是自我套上枷锁,要么就是过于活跃地说中文,这也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困难所在。在此次的团队活动设计中,教师被定义为参加者,并且是每个团体活动的参加者,而不是监督者。第三个设计的活动是进行辩论,在英语的辩论中,特别是大学英语的学生,困难重重,要么缺乏勇气说英语,要么不敢表达个人观点或意见。为了能让辩论成功进行,学生需要多时间去准备,但整个准备过程是教师也一起参与,而不是学生自我准备。对于双方辩论,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在此,教师是至始至终的带领者,帮助学生克服公众说英语的恐惧及培养用英语自我表达观点的勇气。

为了完成阅读部分的课程教学,三项活动也一并设计。对词汇的预测能力及猜测能力是基本的阅读技能之一。第一项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引领学生在几个关键词和句的指导下如何能纵览全文。猜测隐含的词汇意义。Carol Walker(1998:172)指出要让学生为每个词意思和大意去阅读,但同时又要去了解文章深层含义,这似乎很矛盾。此项活动的设计是基于Carol Walker对阅读的理论而提出,如何能引导学生扫描中理解文章的意义是设计的基础所在。第二个设计的活动是了解作者的思路,很多学生在阅读时经常把握不了作者的意图,特别是对于部分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大学英语学习者,此次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衔接和连贯(cohesion and coherence)o Hoey(1991:12)将连贯定义为‘文章的财富,是客观的,是可以通过机械的认知而习得的’,将衔接定义为‘评估文章的特征’。大学英语学生经常过于依赖太多的语法结构。反而对于理解全文有反面的影响。对于大学英语学生,就显得理解文章或句子间的隐晦和深层意义显得很困难。因此,此次活动的设计基于衔接和连贯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指引学生理解句子间的衔接,进而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

在写作教学中,既可以注重写作成果或写作过程(Jeremy Har-mer,2007:325).写作过程和成果一样重要。在写作设计的第一个活动中,通过与学习者一起共同领悟写作构造前的句型,讨论,编辑,修改,定义,最终文本的敲定。在引导学习者达成写作的整个过程将会让习得者领悟各项写作技巧。在此过程中,语言使用,包括语法,词汇,链接都会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且标点和布局,拼写的错误也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在经历‘数据收集’后,教师应该作为一个激励者去鼓励学生创造文本,这也是第二个活动的设计来源。

在口语教学中,运用了情景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是语言教学的口语理论方法。主要观点及依据如下:

1.语言教学始于口语,材料是优于口头教学,才到写作。

2.新的语言结构是可以通过情景教学实现的。

3.阅读和写作只有在一定语言结构基础之上才能教学(Richardsand Rodge,2001:39)。

角色互换法是为了训练阅读和写作能力而采用的基础教学法。在角色互换法后。教师还需提供环境给学习者再次练习相关的句型和结构。角色互换法是教师将文字材料转为口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并且。也将激励学生开口说目标语从而达成使用目标语言的‘自动化(automaticity)’(Richards and Rodgers,2001)。为了更有效的口语教学,除了角色互换法外,还采用了语言交际法,‘语言的基础功能在于交流和沟通,语言的结构也反映了功能和交流的使用t’(Richards andRodgers,2001:161)。此次口语活动的设计是基于社会交流和功能交流而获取交流能力的。

在阅读中,注重句意,连贯和衔接。在整个教学中,使用了由上而下的方法(top-down processing)。由上而下的方法定义为对文章的知识一驱使和概念一驱使的方法,能提供给阅读者所有阅读过程所需的元素(Marianne and Olshtain,2000:121-127)。与其教学生如何理解细节结构和构成,由上而下的方法更能训练学生学会知识和预测的能力。由上而下的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的背景知识。文章体裁及运用。为了达成文章的运用能力,连贯和衔接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注重。连贯能让习得者对现存世界的经历,文化和习惯得到链接,而衔接则能帮助得到句子间的衔接(Marianne andOlshtain,2000:121—127)。明白句子间的衔接方法也是构筑写作能力的重要的一步。

写作能力被称为是英语中技能中最难的一个,需要学习者具备更高层次的创造能力。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写作的技巧和策略。在此次写作设计中。使用了合作的语言方法和任务型教学方法。合作型

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合作的活动如组和团队合作等来达到语言的运用(Richards and Rodgers,2001:192)。在写作课程的第一部分,这一方法被运用在设计一个讨论活动上并进行写作的‘语料收集’。任务型教学方法(TBLT)是基于任务的方法,能使有意义的任务的效率与学习过程相一致(Richards and Rodgers,2001:223)。学习者如果能完成每一个任务,使用和认知语言结构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在此写作过程教学中,注重了循环,从‘任务前“任务循环’到‘语言集中’(c.f.Williams 1996,cited in Harmer,2007:71).讨论部分是‘任务前’,讨论结果分析是“任务循环”。后期写作属于‘语言集中’。

结论

本次课堂设计包括口语,写作和阅读三部分。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熟知主题,促进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技能的能力。为了达到此教学的目的,相关的教学文本需要进行课前分析,并且采用不同理论方法去完成此次教学设计。在口语教学中,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由上而下的方法和连贯和衔接都得到运用。在写作教学中,采用了合作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通过此次新型课堂设计,结合教学理论,能极大提高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Celce-Murcia,M.Olshtain,E.Discourse and Context in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UP.2000:121-127.

[2]Cook,G.Discour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53-57.

[3]Har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2007:71,325.

[4]Hoey,M.Patterns 0flexis intext[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1:12.

[5]Richards,J.c.Rodgers,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1:39,161,192,223.

[6]ur,P.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129,345.

[7]Walker,c.Books on reading.ELT Journal[J].1998(5):22.

[8]Williams,J.A Framework f10r Task-based Learning[M].Len-don:Longman.1996.

上一篇:几种生化分离技术在生物碱提取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