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保工程措施实施对局地降水的影响

时间:2022-09-07 12:33:50

水利水保工程措施实施对局地降水的影响

【摘要】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后,人们对环境保护给予了更高的关注。水利工程和水保工程作为水利资源利用和水土治理的工程手段,不仅能够有效的治理河流和防治水土流失,还能够给我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水利工程和水土工程对局地降水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我国推进水利和水保工程实施,实现水利水保工程除害兴利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保工程;局地降水;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促进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对矿产、林木、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逐年加大,随着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许多地区的区域性气候发生了变化,并影响了局部的降水量。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水利和水土保持工程作为调节区域性气候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对河流和水土的治理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水利水保工程概述

水利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和调节自然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以实现除害兴利的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和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水利工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水利工程项目不仅有效的调节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促进了区域气候平衡的恢复,还通过对水力资源的利用将自然界的水利势能转变为能够供人们使用的电能,从而达到了除害兴利的目的。

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措施,我国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很大一部分反应到了水土流失中。水土流失主要的产生原因就是人们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包括过度开荒、过量放牧、过度的林木开采等。水土保持工程师利用工程学的原理,通过工程或者生物的方法实现对山区、丘陵、干旱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地区进行防治,并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水土保持工程包括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等。水土保持工程能够有效保护并遏制水土流失现象,并对区域性气候实现有利影响,促使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恢复,能够有效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水利工程对局地降水的影响

水利工程作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工程项目之一,不仅能够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还会对区域性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是通过水库控制水量,并用水利带动涡轮实现发电的工程项目。水库的建设,会淹没大量的田地和农田,形成大面积的积蓄水,在阳光的照耀下会为局部地区提供大量的湿润空气,提高区域气候的湿润程度并促进降雨量的增加。

但将水利工程的影响范围扩大来看,水利工程还能有效避免洪涝灾害的反复发生,当洪涝灾害发生时,降雨量的激增会导致河流面积的扩大,河流水域面积的增加,会导致水汽蒸发量的加大,促进降水的生成,导致洪涝灾害的反复发生。水利工程的水库,不仅有调节水量控制轮机转速从而控制发电功率的作用,其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在洪水来临时实现有效的蓄洪。水库的蓄洪作用,能够减少水库下游的河流表面积,从而降低洪水来临时由于河流表面积拓宽导致的水蒸气大量蒸发,在实现蓄洪作用的基础上还能有效降低河流区域降水量,从而为防洪减灾提供方便。

正常情况下,水库仅仅会对小区域气候产生影响,并不会对河流的流域面积内气候产生影响。虽然水库会积蓄大量的水资源以用于生产和灌溉,但在正常降雨的条件下,水库积蓄的水量平均到整体河流中并不会给河流面积带来影响,因此,水利工程会带来区域面积降雨量增加,但不会造成河流下游降雨量的减少。

通过对水利工程对区域降水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水库效应产生的区域降水量增加多发生于冬、春两季,一般会区域降水量会较水库建设前多15%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冬、春两季由于水库的温度效应,需要给地层空气增暖,使大气的不稳定度增大,对流作用加强导致的。而夏季则降水量增加的不明显,由于秋季会发生干旱,为了保证下游充足的供水量水库会向下游泄水导致水库面积减小,因此秋季的区域降水量则会比平时降低3%左右。

三、水保工程对局地降水的影响

水保工程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土壤侵蚀,保持水土,防治水土流失,其治理对象往往是小流域的坡面和沟道,并且以土壤水资源和土地的保持和综合利用为宗旨,目的是为了保土蓄水、拦截泥沙和合理排蓄变害为利。在水保工程中,虽然会利用到固态版、砂石填充或者建造人工地下挡水层等方法方法进行水土保持,但大多数水土保持工程为了确保工程能够实现对目标区域实现长期的水土保持,会采用栽种水土保持林地、灌木以及栽种水土保持农作物或植物等自然水土保护法,因此水土保持对区域降水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水土保持能够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并利用植物以及工程措施实现土壤对水的保持,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气候。在没有进行水土保持工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大部分都是由河流表面蒸发而来的,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面通常比较干旱,平时的降水也不能有效的被突然吸收保持,大多径流入河流中。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完成后,干旱的突然会提高蓄水能力,土壤的湿润会导致区域内地表水蒸发的数量加大,促使周边的空气变得更加湿润,因此水土保持会增加区域降水。因此,由于水土保持工程导致土壤下垫面性质改变,尤其措施面积扩大、林草植被度提高和截留雨水数量增加,同时大量库坝塘和高标准梯田所拦蓄径流量不断增多,增强了林冠蒸腾和下垫面蒸发,增多了内源水汽,加快了区域水分循环,从而在春、夏、秋、冬四季均会较大的提高区域降水量。

综上所述,水利水保工程作为人们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措施,其对区域降水的影响是不同的。水利工程对区域降水的影响会随着季节而变化,而水土保持工程则会促进区域降水,从而进一步提高区域土壤含水量,帮助土壤恢复植被覆盖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最终实现区域性水土流失的治理。因此,我们在进行水利和水保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量其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需要保证工程项目建设不会给区域气候和降水量带来较大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水土资源的治理中实现水利工程和水保工程除害兴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董亚维,吴永红,马卫星,陈桂荣. 基于遥感监测的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效果分析[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01)

[2] 赵广举,穆兴民,田鹏,王飞,高鹏. 近60年黄河中游水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资源科学. 2012(06)

上一篇:基层水利站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电力工程运行的影响因素及电气自动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