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考试过程评价改革

时间:2022-09-07 12:10:35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考试过程评价改革

【摘 要】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社会需求,针对传统课程考核机制存在的弊端,以《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为内容,从课程考核内容、考试的方式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和探讨,提出基于过程考核的多形式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法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实践水平进行综合考查和科学评价,进一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为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试过程评价;改革

社会发展既需要发现知识和探索客观规律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将知识和客观规律运用到实践生产中、为社会直接创造利益的应用型人才。潘懋元借鉴国际教育分类标准,将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型三大类。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我国许多地方院校已将自己明确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部分高校发展的重点,不少高校开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其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领域,从而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通过学以致用和社会实践,来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应用型人才概念的提出,是科技发展促进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而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就是考试,只有将评价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达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的目的。过程考核,是指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课堂纪律、出勤、回答问题、小考、实验技能、应试能力等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然后给定一个较为客观合理的学分,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样需要合理细化课程的考核制度,不同的课程、考核的具体方式方法也应不同。传统的课程考核机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考核方面存在的弊端比较突出,在高校中,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多主要以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也就是存在“一考定终身”现象。就《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而言,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平时考评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因为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例较大,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和平日知识的积累,考试前集中突击也能取得好成绩。但因不注重平日积累,在后期的实践课中表现为: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实验技能没掌握,动手能力差,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相距甚远。评价过程化或考核过程化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这样也可以把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和对知识的积累,为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因此,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持续性学习,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尽量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对《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对《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考核改革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即期末考试、实验技能、实验报告、考勤、提问和学习态度几个方面考核,其所占比例分别为期末考试成绩占45%、实验报告成绩占20%、实验技能成绩占20%、课堂随机口试成绩占5%、考勤成绩占5%、学习态度成绩占5%。

1 期末考试

为闭卷考试,学生参加结课后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考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前提,授课内容和实验时所涉及的知识点为基本内容,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确切地说,期末考试是学生对《园艺植物病理学》学习过程及内容的再次回顾和复习,是比较轻松的再学习,考试成绩的55%计入课程总成绩。

2 实验技能

实验技能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之一,也是这门课程考核的重点之一。考核内容包括从植物病害的诊断到防治、从实验室到田间涉及到的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技能。实验技能考核方式灵活,主要通过对园艺植物各种病害症状的描述、以及病原鉴定、病害综合诊断技能的考核,对学生的动手制片技术、观察能力进行量化评分。这样,学生要取得好成绩,必须注重每次实验技能的培养。通过这方面的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实验技能。实验技能考核次数可能每位同学的不完全相同,最后将其均值的20%计入总成绩。

3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技能的体现和补充,为了保证学生在一定的学时内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实验要在老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当堂独立完成,杜绝抄袭、造假。如当节课请假,可申请补做实验。无故不交或抄袭实验报告,本次成绩记为0分。实验报告成绩采取百分制,最后将其均值的20%计入总成绩。

4 课堂随机口试

口试题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合理设置,需要抓住每次上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课堂上随着教学情景主动回答来获取成绩,每人作答次数不限。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长此以往,逐渐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量化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度,将其均值的5%计入总成绩。

5 考勤

纪律是学习的保障,考勤工作直接关系到班级学风体系的形成。考勤成绩实行百分制。无故缺勤,本次成绩扣100分;无故迟到或早退,本次成绩扣50分。将其平均成绩的5%计入总成绩。

6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态度(喜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会学),是学习效果的最基本的保障。学习态度成绩实行百分制。上课应用手机、大声喧哗、或做与学习无关的其他事影响课堂秩序的,每次扣50分。将其均值的5%计入总成绩。

总之,为了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过程考核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方向,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还能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作出补充更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过程化考核评价的实施比传统的考核方式更能保证对学生能力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从而尊重学生的努力和劳动成果,从而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0.

[2]郑家佳.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过程化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1,11(1):70-72.

[3]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21-28.

[4]张榆琴,李学坤.关于经济学说史过程化考试改革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12,(8):3-4.

[5]张文彬.地方高校考试模式现状分析与过程化考试模式的建立[J].考试周刊,2012,(29):1-2.

[6]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7):94-98.

[7]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人才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上一篇:有关几种原理相似的电子仪器的分析 下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