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FM:最懂你的音乐网站?

时间:2022-09-07 09:41:12

Jing.FM:最懂你的音乐网站?

还没正式上线,它已赢得TechCrunch、Engadget(“瘾科技”)等知名科技博客的关注;内测才一个月,它就吸引上万用户争相求取体验邀请码。在音乐网站、工具高度同质化的当下,Jing.FM舍弃以“歌手/歌曲名”来搜索音乐的传统方式,代之以“描述心情”来寻找音乐的新鲜尝试。它的独辟蹊径,为的是要打造“最懂你的音乐网站”。

创始人

施凯文,1985年生,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制作专业。出于对音乐和互联网科技的无限热忱,他在大学期间曾先后创办Koocu音乐网和Saylikes音乐网,并获得《商业价值》、《时代周刊》亚洲版等媒体的关注。目前,他在团队中担任UI/UE设计师、前端开发工程师和产品经理。

项目描述

Jing.FM是一个为用户提供全新音乐搜索和收听体验的网站。搜索方面,网站独创“心情描述”模式,用户只要输入自己当下心情的关键词(如悲伤),再配以其他关键词组合(如纯音乐+午夜氛围),就能找到对应的音乐。收听体验方面,网站提供的乐曲都是256K的AAC格式(目前全球只有苹果iTunes做到这种格式),音质接近无损。

网站致力于挖掘音乐的隐藏信息,如演奏乐器、歌曲语言、情感属性等,希望让用户不必通过歌曲名称或歌手名字也能搜索到自己喜欢的音乐。

团队架构

整个团队目前由10人组成,除创始人外,4人负责网络技术开发,2人负责音乐编辑和分析,1人负责市场运营,1人负责网站图标设计,1人负责行政。

目标客户

团队认为,按心情收听音乐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需求,所以Jing.FM不会只针对小范围的用户群。目前,Jing.FM的形态是一个web版本,界面比较清新,适合中高端客户,但以后还会推出移动版或车载版。团队希望通过不同的产品形态来满足不同用户群的需求。

主要功能

1.过滤器:用户在过滤器中输入不想听到的音乐的描述,如输入“泰语”,那么以后所有与泰语有关的歌曲都不会出现在用户的音乐列表里。

2.收听朋友:用户只需要在搜索框内@TA的昵称,就可以直接收听TA所喜欢的音乐了。

3.个人电台:此功能会根据用户喜欢的歌曲类型,为其推荐相似曲目。

核心技术

网站的搜索模式基于其后台的音乐DNA过滤系统,这套系统会详细分析每首乐曲的物理信息和情感信息。物理信息包括乐曲的波形、频率、音色等,情感信息则是乐曲所呈现的感情状态。团队根据国内外的心理学研究,把人类的情感分为13种基础维度,每个情感维度又会衍生出数百种细分的情绪,从而对音乐进行精准的划分和归类。比如基础的情感维度是“悲伤”,衍生出来的细分情绪则包括 “抑郁”、“孤独”、“心痛”等。

当前困难

音乐过滤系统的操作十分复杂,每录入和分析一首歌曲都需要大量时间,这导致了目前网站内的乐曲数量较少;接近无损音质的乐曲,每首大小约为12M,要达到流畅播放的效果须有1M以上的网速,大学宿舍或办公室等网速较慢的场所不适宜运行网站。

盈利模式

团队目前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在创始人施凯文看来,中国的音乐互联网行业发展了十几年,仍处于烧钱状态。团队决定在两年内先做好产品内容和用户体验,积累更多优质的用户。施凯文透露,网站的盈利不会建立在广告收入的基础上,而是希望实现用户付费模式。

未来规划

团队现阶段正不断收集和分析内测用户的使用体验,以此对网站的各项细节进行优化;在功能拓展上,网站希望做出兼顾“短句(关键词)”和“长句(更详细的语言描述)”的分析搜索系统;同时,团队正在开发Jing.FM的移动客户端,并加入语音控制功能(类似Siri),希望让音乐搜索变得更便捷。

【来自外界的质疑】

问 在音乐的分类和标签上,其实豆瓣、虾米等网站都已经做得比较全面,Jing.FM的搜索功能为何只专注于歌曲的情感因素?

施凯文 实际上,音乐是一种情感因素很强的艺术形式,能够唤起听者内心的共鸣。一个人会在何时听音乐?我认为是当他陷入某种情绪的时候,正是这种难以名状的情感状态促使我们希望从音乐中找到回应。Jing.FM正好抓住了用户的这种潜在需求。豆瓣、虾米等网站确实给音乐做了较多的分类,但还不够精细,多个关键词组合的搜索功能也不够完善。

问 Jing.FM通过13种基础情感维度对所有的音乐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是否具有普遍性?

施凯文 我们团队中有一位清华大学的心理学硕士,在制定这些分类标准时,他曾仔细分析过多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找来团队成员及其朋友对此进行验证。由于没有借鉴模式,我们也不敢肯定这种分类是否符合大多数用户的心理。目前我们正通过收集内测用户的使用信息来验证分类的普遍性,希望用大量的样本数据来修正和优化这套标准。

问 网站采取“好友社交”的互动模式,用户只能收听好友的音乐,这是否会限制用户的音乐搜索范围(不能搜索陌生人的音乐)?

施凯文 “好友社交”又叫“近关系社交”,这与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所提出的“人们在社交网络上最多只有150个好友”的理论相似。其实,大家在使用豆瓣、虾米等“泛社交”音乐网站,看到某首自己不熟悉的歌曲旁边显示一排陌生头像时,很少人会真的去点击(除非头像特别漂亮),因为我们都不会过于关注陌生人的喜好。网站采取“好友社交”的模式,着重显示好友在各种情绪状态下听过的歌,这不仅能让用户了解音乐的分类,也有助于他们及时知悉好友的情感状态。

问 网站的口号是“做最懂你的音乐网站”,在你看来,这种“懂”最终会以什么方式体现?

施凯文 就目前来看,人们收听音乐的方式可分为两个阶段:在早期,受卡式磁带等播放设备的限制,人们只能选择单曲循环播放;到后来,音乐列表出现,人们又选择了多曲线性播放。而在将来,人们会更注重音乐的内在情感,希望通过特定的音乐组合为自己营造一个意境流的世界。Jing.FM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上一篇:关于金融经济学中的金融产业经营模式研究 下一篇:买精大军的“道德”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