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力,永不过时的技能

时间:2022-09-07 09:30:34

自制力,永不过时的技能

自制力是孩子执行能力的重要体现。事实证明,孩子控制情绪和认知冲动的能力,可以非常精确地预示,他未来能否在学业及其他方面获得短期和长期的成功。

派对中,4岁的男孩提了一个宠物箱,里面装满了小狗宝宝,他想制造点热闹的气氛,这时一个女孩站起来,也拿住了箱子,两人有些敌对地对视了1分钟,男孩似乎在说:“这是我的,你为什么抢?”女孩似乎在说:“我只是想和你玩一会儿。”最后,男孩松开了宠物箱,带着一股怒气去求助自己的父母。女孩坐下来,拿着宠物箱,叫其他的小伙伴一起和她玩。

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这个场景里,两个孩子尽管没有对话,但是相对来说,女孩对事物的把控和执行能力更胜一筹。

自制力强,未来事业更易成功?

为了测试孩子抵制诱惑的自我控制能力,早在1972年,斯坦福大学曾经组织过一个针对3~5岁孩子的经典“糖果实验”:给每人一支棉花糖,然后告诉孩子们,如果他们能坚持15分钟不去吃棉花糖,他们将得到第2根棉花糖,孩子们被分别安排坐在放好糖果的桌子前,然后告诉孩子们老师要出去,15分钟之后才能回来,他们随时都可以把糖吃掉,如果有谁能在老师回来前忍住没吃糖的话,就能再得到一颗糖的奖励。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延迟满足”对孩子自身的控制力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孩子在自我控制力上的差异。

据长期跟踪,若干年后,当时忍住与没忍住的孩子,无论是在学习成绩上,与同龄人的相处上,甚至自我成长上都体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成年后,那些忍住诱惑的孩子,在事业上更易成功。事实证明,孩子控制情绪和认知冲动的能力,可以非常精确地预示他们能否在学业及其他方面获得短期和长期的成功。而且研究证明,就预测学业成绩的准确性而言,自我调节技能,要比智商测试更加可靠。

5种方法帮你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自制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培养,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很重要,因为缺乏自制能力,他上学之后可能不举手就回答问题,在课堂上随意走动,不能专心致志地完成自己的作业,自制力的缺乏,会对他的小学生活造成很多困扰。而有自制力的孩子,他们能够很好地自我约束,更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孩子自制力的培养,听起来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其实这种能力在孩子平日的生活中,就可以慢慢渗透。

1.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幼儿园

给孩子选择学前教育机构前,可以先和那里的老师聊聊其办学理念,如果他们觉得孩子的培养是“以孩子为导向”或者“以玩为主”,就是个好信号。一个好幼儿园,会激发孩子自制力,老师扮演的也不是一个指挥者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他会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而且,“以玩为主”的教育理念,会让孩子在玩耍游戏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2.爸爸妈妈学会自我控制

当你正在做自己的事情,而孩子这时来打扰你,对他的打扰请别大发脾气或者大喊大叫。你可以深吸两口气,平静地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很忙,等妈妈忙完了再来陪你好吗?”记住,不要做情绪化的父母,不要随意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经常情绪化,会让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而且孩子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自己面对挫折时,也容易情绪失控,而且变得没有耐心,没有自制力。

3.让孩子听故事

给孩子讲故事,爸爸妈妈一般都是让孩子坐在你怀里。其实,你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方式,比如坐在他对面,认真地看着他,给他读故事或者讲故事,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他更专注地听你讲故事。或者坐在车里,你可以放故事给他听,“听”故事可以让孩子更为专心地沉浸在故事里,他必须认真听才能对整个故事的前后情节有所了解,才能听明白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当孩子静静地听故事,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能够凝神静气时,他的视觉、听觉、想象力、自控能力就会被激活,对孩子专注力和自制力的训练非常有益。

4.帮助孩子学习耐心等待

能否耐心等待,是判断孩子是否有自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你发现孩子经常没有耐心听完别人说话,或者经常打断别人说话,你可以用游戏的办法来帮助他。

比如,你可以准备两个CD般大小的卡片,一个画着一个嘴唇,一个画着一只耳朵,然后你们俩人闭上眼睛各取一张卡片,如果他拿到画有耳朵的那张卡片,那么他就需要认真听你说话,不能打扰你,直到你说完为止,当他拿到画有嘴巴的那张图片,他便可以滔滔不绝地说话,而你这时是聆听者。这个游戏能帮助孩子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5.在孩子情绪低落时放松要求

我们父母在自己烦躁或者心情不好时,自控能力就会差很多,其实孩子也一样。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在任何时候都有自控力,当他们情绪低落时父母要予以理解,不能要求他们在情绪低落时还能很好地控制自己。

孩子此时正在学习自我控制

你可能不知道,其实在平日的生活中,孩子就可以通过很多行为,慢慢地建立自己的执行能力哦,看看你的孩子有以下行为吗?

1~2岁:玩简单的互动游戏,比如藏猫猫,鼓励孩子玩一些有目标导向的游戏,比如让他找一样东西,或者通过攀爬去够一个玩具。用手势交流,比如指着一个物体让你拿给他。

3~4岁:认真翻看一本绘本,并且看了3分钟以上。在过家家游戏中,分配给别的孩子角色。

4~5岁:问一些将来的事情。遵循简单的游戏规则,面对很多东西时做出自己的选择。能够等待。

5~6岁:做一张卡片送给别的小朋友,或者用语言赞美别的小伙伴,让他人开心。遵守游戏规则,区分现实和幻想。能让自己平静下来,能根据指令完成多步任务。

上一篇:荷兰:全民游泳课 下一篇:魅力来源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