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纵横切口对伤口愈合的比较

时间:2022-09-07 08:07:43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同切口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112例I、Ⅱ 、Ⅲa、Ⅲb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53例采用纵切口、59例采用横切口,术后比较病人皮瓣坏死和肩关节活动恢复等指标。结果:纵切口术式并发症较横切口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宜首选横切口术式。

【关键词】乳腺癌;乳癌改良根治术;切口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226-01

Compare the quality of incision by taking longitudinal or transverse incision on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Li Ming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breast carcinoma choice of direction of incision. Methods:Establishing 112 cases of breast carcinoma in two groups randomly.One group take longitudinal incision in radical.Correction of breast carcinoma.The other group take transverse pare the two groups difference after surgery.Results:The results of longitudinal incision operation complication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transverse incision.Conclusion:Transverse incision is the better way to forepart operation of breast carcinoma.

【Key words】breast carcinoma; improvement radical correction; incision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根治术目前仍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术式,由于其创面大、范围广,伤口愈合一直是该术式突出的问题之一。本文对112例乳腺癌的手术切口选择和其并发症进行分析,以寻求更合理的切口选择方式。通过改变切口,在保证肿瘤彻底切除的基础上,充分保留正常皮肤,成功地减少了皮瓣并发症,提高了生存质量,并为提高疗效创造了条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7月~2010年7月共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12例,均为女性,年龄25~72岁,中位年龄48岁,肿块位于区27例(24.11%),外上象限51例(45.53%),外下象限13例(11.60%),内上象限15例(13.39%),内下象6例(5.36%)。肿块大小的最大直径7.5 cm,最小直径1.2 cmTNM分期Ⅰ期35例,Ⅱ期77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43例,状癌24例,小叶癌18例,单纯癌15例,腺癌12例。

1.2 治疗方法:112例均行改良根治术。采用横切口59例,纵行切口53例,切缘距病灶至少3cm,采用电刀游皮瓣,皮瓣用组织钳牵引对抗,游离皮瓣在皮肤与浅筋膜之间进行,留薄层脂肪,对明显的动脉出血,以细丝线结扎止血,不用电凝止血。皮瓣游离范围: 内侧达胸骨中线,外侧达背阔肌前缘,上方到达胸锁筋膜,下方到腹直肌。在胸大肌筋膜下游离乳腺组织,牵开胸大肌,清扫胸肌间组淋巴结,在喙突切断胸小肌,解剖腋鞘,结扎各静脉属支和淋巴管,常规清扫I、Ⅱ组淋巴结,仔细解剖出胸长神经、胸背神经,予以妥善保护。将腋窝淋巴结和整块切除。冲洗创面后,在皮瓣基底及腋窝分别置多侧孔引流管持续负压吸收。腋窝处放置大小合适的纱布团,患臂48h内肩关节轻度内收、制动。术后第三天换药观察皮瓣血运,术后引流量小于15 ml就拔出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在术后第7d观察记录患者的伤口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观察患者的切口疤痕及上肢活动等情况。

2 结果

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横切口组发生并发症共13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皮瓣边缘轻度坏死5例,切口皮下积液4例,患侧上肢淋巴水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22.03%。纵行切口组并发症共29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皮瓣部分坏死19例,切口皮下积液7例,患侧上肢淋巴水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52.7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乳腺癌是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根本所在。若出现术后皮瓣坏死、延期愈合,将影响治疗计划的实施,使患者不能及时治疗而影响预后。若出现术后出现切口组疤痕增生,上肢活动受限,使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3.1 横切口皮瓣坏死率比纵切口低:目前常用的切口主要有纵切口(HalstedMeyer切口)和横切口(Stewart切口)及临床上较少用的斜切口(RodmamGreenongh切口)。引起皮瓣坏死的原因很多,切口皮肤张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由于纵向下垂、横切口与胸部皮纹方向一致的解剖特点,使横切口缝合时其纵向张力最大部分得到缓冲,张力减低,横向张力不受影响,因此横切口皮瓣坏死率较低相比之下纵切口或斜切口缝合时横向的皮肤张力最大,而能得到的缓冲范围较小,加之呼吸时胸廓的扩张运动又能加剧其张力,因此切口中的皮肤坏死较常见[1]。另外,横切口与胸前皮肤血供分布平行,不会对皮肤血供造成破坏,故采用横切口行乳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率低[2]。在本文中横切口患者切口皮瓣部分坏死5例,为8.47%,而纵切口患者切口皮瓣部分坏死19例,为35.85%。

3.2 横切口瘢痕增生和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较少:纵形切口的下部垂直,上端向腋窝弯曲,因瘢痕形成,容易影响外观及上肢活动。横切口距肩关节较远,与胸前皮肤血供分布平行,不会对皮肤血供造成破坏,切口张力低,因此,瘢痕增生少,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较少。在本文中横切口患者切口组疤痕增生和5例,无明显上肢活动受限,占8.47%,而纵切口患者16例有疤痕增生,部分上肢活动轻度受限,为30.12%。明显高于横切口患者。横切口比纵切口美观[3]。纵切口或斜切口上端位置高,正面暴露部位大,外形欠佳。对年青患者着低领服装易暴露切口上端疤痕而影响美观,而横切口与胸罩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切口疤痕被胸罩遮挡,减少了对病人的心理影响。

3.3 在切口感染、切口皮下积液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方面,横切口和纵切口没有明显差异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多数发生在腋下,可能原因是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过早,腋窝皮肤受牵拉造成腋顶部皮肤与深部组织分离,出现腔隙而致积液,与切口无因果关系[4]。乳腺癌手术后患侧上肢水肿主要是因为淋巴结清除后,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的。与切口也无因果关系[5]。

综上所述,合理的切口选择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横切口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尤其是皮瓣坏死率的发生,而且手术切口张力低,瘢痕隐蔽性强,瘢痕增生少和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少。应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口的首选。

参考文献

[1] 钱浩勇,严俊. Stewart横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式探讨.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52-153

[2] 李树根, 胡进晖, 陈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口选择对其愈合的影响.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5)554-555

[3] 肖春花,张学慧,尹健.改良切口的乳腺癌术后再造探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6)728-731

[4] 杜尖,田茂新,吴建平.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6) 739-740

[5] 徐根强,冀会学,吕峰.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原因及防治探讨.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7)825-826

上一篇:角膜铁质异物处理及健康指导 下一篇:胫骨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