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家庭教育:谁在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

时间:2022-09-07 07:49:14

哭泣的家庭教育:谁在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

编前话:

在中国,很多家庭教育表面成功,实则失败。何以出现如此局面?这是很多教育机构、专家、家长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严峻问题。

本期所刊发的三个真实故事,或许能给更多的家长带来警醒,那就是,反思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要再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的成长了!

药家鑫父母的救赎和反思:

是什么把儿子推向不归路

文/可可

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在深夜驱车回家的路上,将一名叫张妙的女子撞倒在地,下车后他看到对方试图在记录他的车牌号,就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张妙刺死。案发后第三天,药家鑫在父母陪同下前去自首,今年五月,药家鑫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6月7日,被执行死刑。药家鑫案已成历史,但它留下的影响和思考却从未停止过。

药父哭诉:他掏空了我们的生命

看上去,药家鑫父亲药庆卫比微博上的照片老了一轮。瘦,花白头发,很虚脱的样子。母亲段瑞华还算精神,但其实她的失眠很严重。

药家鑫的房间依旧保留着原来的样子。进门就是一架他从小弹到大的钢琴,如今搁着他的遗像,一张乖乖巧巧的孩子脸。旁边是一个书架,基本全是专业书籍,另一侧摞着新书,是一些文学名著。药妈说,这些是在儿子被拘留之后帮他买的,担心他在里面闷。不过再没有机会看了。

一张一米二的单人床,甚至随着季节的更替还搭起了蚊帐,即便儿子已经不可能躺在这里了。床上放着一只毛毛抱狗,药妈说,儿子每天都要抱着那只狗睡觉。她现在每天都在家里做清洁,但就一直不愿去洗那只抱狗,因为它身上有儿子的气息。没事的时候,药妈会拿着儿子小时候的几本相册看,照片里面是清一色腼腆的笑容。

一个天天和钢琴相伴的孩子,为什么会杀人?她一直想问儿子答案,但已经永远不会知道答案了。2010年10月23日那天,上午九点多,药家鑫走到药妈房间,说:妈妈,我想和你说件事。然后,就在药妈的床上躺下,接着说:妈妈,可不可以抱我一下?药妈当时很奇怪,不知道儿子为什么这样。儿子接着说:我很害怕,发生了交通事故,并且在这起交通事故之后,还发生了一起事故。药妈说她当时犹如五雷轰顶,赶快给药爸打电话,一家人也没顾得交流,就一同陪着儿子去自首。夫妻俩和儿子出门的时候,药家鑫哭着对妈妈说:我想再吃一顿妈妈做的饭。但药父一直在催,不能耽搁。药妈的泪水已经完全止不住了,她失声地重复一句话:儿子说,想再吃一顿我做的饭,可是,我没有让他吃上。两行清泪流下,这是一个母亲流下的泪水。

儿子出事后夫妻俩不怎么出门,茧一样把自己困在家里。每到晚上十点过后,他们就竖起耳朵,不说话,希望门外有点动静。以往这个时候,该是药家鑫结束钢琴课回家了,他进门的第一句话是:“我回来了”,天天如此。

这对失去儿子的夫妻试图构建自己的新生活,却徒劳地走不出来。失去儿子的痛苦、儿子杀人的耻辱感和对全民义愤的恐慌,死死缠绕着他们。

药庆卫在部队呆过,转业后在一个兵工厂担任生产线质检员。段瑞华曾在一家工厂做工,四十来岁便退休了。从药家鑫杀人到药家鑫被执行死刑,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对夫妻采取了把头藏起来的鸵鸟态度。

药家鑫二审维持原判,死刑。6月7日早晨,他们被批准去见药家鑫十分钟。

儿子对着父母说的第一句话:爸爸,我爱你,妈妈,我也很爱你。我先走了,等我投胎长大后,你们再走,再投胎做我的孩子,我再好好照顾你们。

第二句话:爸爸妈妈,我没有坐过飞机,也没有坐过轮船,你们以后带上我的骨灰,带我去坐一次飞机,坐一次轮船吧。然后,把我的骨灰撒到大海里。还有,西安园博会开了,去看一次,也把我带上。

最后一句:爸爸,我要捐献我的眼角膜。药爸当时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不知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一口拒绝了儿子。

网络评论逾千。大多数网友留言说,看完心里很难过。

药母哭诉:原来孩子活得很压抑

药家鑫在狱中接受采访时说,这些年他活得很压抑,甚至想要自杀。药母听到后,大哭,她不明白自己和丈夫辛辛苦苦供养的儿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会突然坐起,说: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于是夫妻两个人忧伤地对望,思索着自己究竟哪里不对了。

儿子一直是亲朋眼里的乖孩子。药妈从小就陪着他练琴。最开始在幼儿园学电子琴的时候,是四岁多,经过两年的学习,老师告诉药妈,你儿子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不如让他学习钢琴吧。于是,就开始让他练钢琴了。

药家鑫说: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几乎除了学习以外就是练琴,小的时候每天练琴,为了练琴妈妈总会打我或者拿皮带抽我。有一段时间爸爸看我的成绩不好没有努力学,就把我关在地下室里面,除了吃饭能上楼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地下室里待着,我觉得看不到希望,天天压力特别大,我经常想自杀。

药妈说:我们确实给孩子的压力比较大,但是我觉得我想不出我们错在哪了,难道对孩子严了也是错?孩子学琴确实挨过打,没少挨打,哭着都得弹琴,哪家孩子不是这样过的呢?

药家鑫说:我一直觉得爸爸对我比较严厉,我爸比较凶。

药爸说:我现在想的确是对孩子太严厉了,因为小的时候是这样的,我教育他。凡是出去跟小朋友在一起玩,只要打架了,不管谁对谁错,他回来肯定是挨骂的,所以他不敢承担。

在学校里曾经有个男同学要求药家鑫背他,不背就要给一元钱,学校通知家长来处理这件事,药家鑫父亲当时的态度是:那就让他背吧。他现在说起这个细节,很懊悔自己类似的处理方式,觉得没有教育孩子明确自我责任,学习独立面对,也没有给他一个依靠,以父亲的责任帮助孩子共同担当。

有一段时间,药家鑫为戒网瘾主动要求父亲将他关进地下室。药爸说,我们现在想起来,他心里肯定会有挣扎的,就像一个人要戒除烟瘾他也有挣扎,这种挣扎以后他没有跟我交流过,而且我们也体会不了他心里的斗争过程。药家鑫后来对朋友一再说起,那一个多月里,地下室里黑而且冷的感受,他曾说我觉得自己的心理有些扭曲了,但父母并不知道这些。

药家鑫中学上法制课后,有一次拿着书回来说,爸爸压迫他、管着他,后来药庆卫陪着儿子翻了一遍书,告诉他自己是他的监护人当然要管他,不然他犯了错就要自己来承担责任,这句话在中国家庭中很常见,但这样的沟通方式,对于青春期懵懂中的少年很难从中学习到独立,也很难从中学习到如何承担责任。

夫妇俩一直懊悔没有尝试着去了解儿子压抑不说的内心。事实上,药家鑫一直有一种强烈的自卑心理,从青春期开始,他几乎再也没有照过照片。为了能自信一点,他在四个月里减掉了六十多斤的体重,为了减肥成功,他有的时候会把吃进去的食物再吐出来,因此得了胃痉挛。

他考上大学后,外公奖励了他一万元钱,他花了五千元去做了双眼皮的整形手术,为让自己得到承认,他似乎有一种要比常人强得多的渴望。

直到三年前药家鑫考上西安音乐学院,他开始意识到学琴能带给他另一种肯定,从大一开始,他就开始在酒店弹琴,四处做家教挣钱。到大二下学期,他已经有了二十多个学生,经常忙到晚上十一点多才能回家,因为心疼儿子,药家父母拿出了家里10万元钱的积蓄,又借了4万元,给他买了一辆车。

苛求完美,要干大事,药家父母一直难过于没能意识到儿子可能走向偏执的思维个性,失去了一个教育他平和面对失败并与世界友善相处的机会。能够想象极度自卑过的药家鑫,对营造自己的未来几乎是一种狂热的状态,在杀死张妙后,他说感觉好像突然间所有的路灯都灭了。是的,因为怯懦和自私,因为惧怕担当,为了掩盖错误,他做了漆黑一片的事,他的未来之光也就此熄灭了。

药爸最后说:我给他写过一封信,我告诉他,你自己觉得微不足道的事,其实我心里很高兴。我后悔以前为什么不能说出这句话呢?我为何就要吝啬那两句夸奖他的话呢?

点评:

沸沸扬扬的药家鑫事件画上了一个句号,我们哀叹一个年轻生命无谓地陨落时,不禁叩问:一个看似走在正常生活轨迹上的年轻人,是什么让他在瞬间远远冲出底线。这种犯罪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人格,这种人格又如何在二十多年的成长中养成,怎样导致他漠视生命,逃避必须面对的责任?

正如央视记者柴静说的那样:其实药家鑫已经成年,是一个有行为能力的责任人,他极端自私的思维个性和极端残忍的犯罪行为,其成因必然复杂,我们很难从一个家庭当中找到全部的答案。不过药家父母承担了他们所说的,不可推诿的责任,就是去反思和总结儿子的人格成因,在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家人与他缺乏沟通,过于要求,造成他个性当中的缺陷,而责任教育的缺失,也使他在遇大事时不能担当从而酿成大祸。

药家鑫的冲动犯罪,造就了两个破碎的家庭。教训是惨痛的,希望药家鑫的悲剧变成一副药,医治天下家庭教育之病,让父母们警醒过来,不能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高考少年持刀弑父锥痛人心

文/艮非

2011年7月4日,江苏省高考第一阶段填报志愿工作已结束了两天。一位已通过本科二批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却因父亲的拘禁,而错失了填报志愿,他举刀捅死了父亲。

父亲竟成了犯人

1968年3月出生的张鹏,因家贫,读完初中便辍学打零工补贴家用。1993年春节,经人介绍,他与同村的姑娘苗翠花结婚,生下儿子张路。

因为张鹏夫妇吃过没有文化的苦与亏,所以他们希望儿子张路能学有所成。于是,他们对张路管教甚严,除了学习之外,任何事情都不能干。张路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贤官乡驻丘村小学的学生,小学二年级时,张路表现出了绘画天分,学校决定派他去参加沭阳县教委举办的小学生绘画比赛,张鹏得知后,竟然找到学校,请求校长“放过”他的孩子。他说:“我们家穷,孩子走不了这条路,还是让他安分读书吧!”

张路发奋读书,学习成绩直线上升。2003年上小学四年级的张路期末考试后,终于捧回了“第一名”的奖状。

7月11日中午,张路在家写作业。突然一位村干部冲进他家,对他妈苗翠花说:“张鹏耍流氓,被警察带走了!”

原来爸爸在县城一家歌厅里调戏女服务员、打架,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张路不解,从小就教育他要端正做人的父亲,为何会是这个样子?他对爸爸张鹏有了反感与怨恨。

2004年年底,感情彻底破裂的张鹏与苗翠花协议离婚。2005年8月,张鹏来到苏州打工,将小学毕业的张路带到了苏州。

父子矛盾重重

2006年6月,在期末考试中,张路有两门功课没有及格。张鹏被老师请到学校谈话。从学校回来后,张鹏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把张路提起来狠狠地摔倒在地:“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勤扒苦做你却用这样的成绩回报我?”

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张路,开始与张鹏对着干。一天,张鹏因为张路在写作业时翘起二郎腿这么一件小事,而再次对他发起了脾气,张路一气之下跑出家门,染了黄头发,并打了两个耳洞。为此,这对父子再次爆发了冲突。

就在张鹏拿儿子无可奈何时,张鹏因盗窃“二进宫”了。事后,几个同在苏州打工的老乡凑钱好不容易才将张鹏赎了出来。这时,张路才得知,爸爸来苏州后一直没有正当工作。张路不禁尖叫道:“原来我读书、生活的钱,全是你坑蒙拐骗来的啊!”张路头也不回地离家出走了。张鹏几番寻找,第三天才在一家网吧找到了正在打游戏的张路。他向张路保证,立即去找一份正式工作。张路这才怏怏地跟着他回了家。

2008年6月,张路顺利地考上了虎丘高级中学。没想到,张鹏竟拿着张路的高中录取通知书,回到沭阳大办酒席。在酒席上,张鹏当着众人的面,抚摸着张路的头,得意地说:“儿子,你这回可给你老爸长脸了!”张路没好气地说:“敢情你要我一门心思地读书,就是为了满足你的虚荣心啊!”

持刀弑父几多悲泪

2009年4月18日周六中午,张鹏加班后回到出租屋,却不见张路。他发疯般到处寻找儿子的身影。直到下午6点多钟,他才从另一个家长那里打听到儿子和同学们去唱歌了。随后,张鹏马不停蹄地赶到KTV,果然在一个包厢里看到儿子在唱歌。张鹏像呼啸而来的风一样扑过去,抓住张路就是两耳光。张路自觉在同学面前,颜面丧失,便对张鹏吼道:“你凭什么打我?你这个疯子!”张鹏立即又甩过来一巴掌。被打的张路这次毫不示弱,竟与张鹏对打起来……

2009年9月,张路进入高二,面临文理分科。张鹏要张路选择文科,将来大学毕业考公务员从政。张路的兴趣偏向理科,不禁反驳道:“我不想考什么公务员,更不想从政!”张路坚持己见报了理科,张鹏找到老师,硬是将张路改为了文科。

2010年6月底,张路悄悄地收拾行李回到沭阳上高三。见儿子已回去了,张鹏只好作罢。2011年6月的高考,张路顺利通过本科二批录取分数线。然而,这个结果与张鹏的期望相差甚远,他气得回到沭阳,把张路“拎”到苏州,要求张路复读,明年考本科一批。为了降伏张路,张鹏把他锁在出租屋里。6月27日至7月2日,是江苏省2011年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张路所在的沭阳县第一中学老师多次打电话给张鹏,通知张路回去填报志愿,而张路也多次央求爸爸放他回老家,无奈均遭到张鹏的拒绝。见自己的前途,将彻底毁在爸爸手中,张路对张鹏的仇恨像野草般疯长。

面对儿子的“冥顽不化”,张鹏再次对儿子拳打脚踢。此时的张路,心中的仇恨像洪水决堤,立即与爸爸反搏。两人在互殴中,弱小的张路顺手操起茶几上的水果刀,胡乱地捅向了张鹏……张鹏被救护车送至医院途中因失血过多死亡。张路随即被苏州市浒墅关派出所刑事拘留,面临故意杀人罪的指控。

点评:

原本该走进大学的少年,如今却要在铁窗下度过青春岁月,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这虽然是一起极端的个案,却映照出许多个家庭教育中的缺陷。中国的父母很喜欢把自己缺失的东西放大,强加在儿女身上。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儿女占用了所有的资源,所以也应该承担他们所有的希望。当资源付出到一定程度,这样一场对儿女爱的绑架就开始了――你不按照我的计划发展,我就要伤心,我要强制你完成我的心愿。因为,我这一辈子把你养大,现在过得这么累,全都是因为你!张鹏就是典型的打着爱的旗号对儿子实施绑架的父亲,随着张路的长大,有了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判断标准,就有了与父亲对峙的局面。更为可叹的是,张鹏在绑架儿子的同时,自身做人不端,这无疑激化了在严苛环境下成长的儿子对他的轻视和仇恨。最终,矛盾不可调和,悲剧发生了。要想解决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尊重和理解是一个根本的原则,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也是相处的底线。父母和孩子必须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我在父母的“饲养”下长大

文/如意

杜筱妮今年22岁,在美国的一所名牌大学学金融。她文静高挑,从小到大都是人人喜欢的乖孩子。筱妮的妈妈是大连一家国有银行的支行行长,爸爸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销售总监,一个很多人羡慕的家庭。但筱妮说她不快乐,甚至不想回家。

父母展示骄傲的乖娃娃

我第一次反抗父母是在7岁的时候,那年“十一”,爸妈和一些朋友带着孩子结伴去九寨沟,晚上大家喝酒唱歌,一群藏族的姑娘小伙跳“锅庄”,爸爸一定要我也去跳舞,给叔叔阿姨们展示一下从5岁就学芭蕾的我的舞姿,我不想去跳,固执地坐在那儿。爸爸妈妈顿时就黑了脸,妈妈还悄悄地掐了我两下,我不知道哪来的犟脾气,无论大家怎么连拉带拽,我就是不跳。父母显然很没面子,居然当着众人的面,打了我一巴掌。

那一刻,我愣住了,爸妈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局面。长这么大,每次我想起那件事就揪心地痛。很长一段时间,父母完全不管我的心情和感受,只要家里来了客人,不是让我弹奏古筝,就是让我唱歌跳舞,后来无论谁来,古筝我永远弹《汉宫怨》,跳舞永远跳《红色娘子军》里吴琼花反抗的那一段。有一次爸爸的好朋友吴叔叔说:别老让妮妮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情了,我看那孩子不快乐。

其实我知道爸妈爱我,他们永远把最好的东西给我,给我买各种漂亮的裙子、花头饰、小皮靴,小伙伴中我打扮得像洋娃娃。有时候,妈妈抚摸着那些漂亮的裙子说:妈妈小时候要有一件这样的裙子就好了,宝贝啊,妈妈以前没有的我要让你都有。

爸爸酷爱带我旅游,爸爸说他小时候常常跑到火车站望着火车发呆,他的梦想是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如今,他带着我和他一起实现儿时的梦想。

只要我有个头疼脑热,爸妈都如临大敌,一夜一夜不睡觉地守着我。他们爱我,对我寄予厚望,我也不能让他们失望,从小到大,我获得的各项奖状和证书装了一小箱,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学6年,我一直是班长。但是我知道我不快乐,我不能看动画片,不能看漫画书,也不能上网玩游戏,我和小朋友交往需要他们甄别,家教差点的,父母离婚的,学习成绩不好的统统不许交往。我要按他们设定的轨迹生活,一点都不能偏离,做每一件事都要有意义,有目的。我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都要有规范,从小我的衣服都是妈妈来选来定,是要有牌子的,那就是高贵和品位,想随便在小店买个喜欢的小发卡,是不可以戴的。还有爸妈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人家常说,富养女儿,宝贝啊,你看我们这么努力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这让我心里压力更大。

和爸妈“斗智斗勇”

上中学后,我的日子并没有好过一点点。各种各样的课外班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每次大大小小的考试让爸妈如临大敌,成绩好了,他们喜眉笑眼,差了,就唉声叹气,我每天的生活如履薄冰。我的高中是全市最好的中学,我还在惟一的实验班,同学个个出类拔萃,爸妈希望我考到全班前五名,对我的管理就更严了,家里有最好的电脑,但是开机要有密码,而且没有宽带,我是我们班惟一没有手机的学生。放假的时候爸妈也不许我看电视,于是电视对我就有着巨大的诱惑,我总是偷着看,在阳台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瞄着楼下,一旦看爸妈快回了,迅速关机,为此我还总结了一整套的“斗争”经验:看完电视后调回一开始的频道,记住音量,然后把凉毛巾放在电视的散热箱上,遥控器放在原来的地方,连角度都一样。我学习的时候,妈妈不许我关严我房间的门,只能虚掩着,妈妈随时进来,以送水果和点心的名义,检查我是否用功,有段时间,我酷爱流行音乐杂志,妈妈骂了我两次,撕掉了两本后,我的活动转入了地下:看的时候把书放在腿上,听到身后的响声,我会迅速把腿抬起来,把书顶到桌子下面,感谢爸妈,给了我两条修长的腿。

高中的岁月不堪回首,终于熬到高考了,那段日子,爸妈比我还焦虑还紧张,我甚至担心他们快病倒了,我的成绩不好也不坏,601分。爸妈说,咋考了这么个分出来,让他们很纠结,正常的话,应该是630分左右。我知道,我永远距他们的要求差一截。正在考虑报志愿的时候,妈妈回来说,他们单位罗阿姨的女儿正考虑去美国留学,问我有没有什么想法。我无所谓,不过能离开家,能光明正大地看电视,上网,看闲书,交朋友,倒是我梦寐以求的。爸妈神情复杂,一方面希望女儿留在身边,一方面又不甘女儿居于人后,又是纠结了一段日子后,决定我去考托福和SAT,成绩依然不错,说明一下,我天生适合考试,无论中国的高考还是美国的高考。我顺利地申请到了美国的一所名牌大学,打点行装,准备春季入学。一切像做梦一样,爸妈看上去紧张激动,还有点愁眉苦脸,我倒是轻松得像一片羽毛,这片羽毛就要飘到地球的另一端了,从此没有束缚,也不再胆战心惊。

杜筱妮的春天

在美国,我接触的第一个朋友是我的室友,美国姑娘凯蒂,她比我大一岁,金发碧眼,非常漂亮。最重要的是她给我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凯蒂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和她父母说,她不想上学了,想去流浪。她父母愣了一下,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好啊。那一年,凯蒂走了很多地方,还去了欧洲和非洲。一年后,她和父母说:我想上学了,我觉得知识很重要。她父母仍然说:好啊,但你出去的一年花了一些你上大学的储备金,你得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来补上。凯蒂成了我的同学,而且每周的一三五都要去图书馆做管理员。我依然是很用功的学生,每天我和凯蒂几乎同时从图书馆出来,凯蒂会给我讲她走过的地方,异域的风土人情,让我充满向往。我爸妈依旧是频繁地给我打电话,在QQ上给我留言,除了吃喝住行,就是关注我的GPA多少了,如果考试只得了A没得A+,他们比我还郁闷。他们还会描画我的未来:读完大学读硕士,然后是博士。坦率地说,我一点读博士的想法都没有,我已经有些厌倦这么多年的苦读了。看我的态度一点都不积极,爸妈很是难过,他们一致认为我变了,已经不是他们眼里的乖乖女了。

他们盼着暑假我回国好给我洗脑,但我告诉他们我不想回去,我要和凯蒂一起结伴去迈阿密看海。为了暑假的旅行,我到食堂打了两个月工。其实爸妈给了我足够的钱,但我只想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去旅行,爸妈知道了直叹气:何苦呢?我们也没做错什么啊,你干嘛和爸妈较劲,看海比看爸妈还重要?

凯蒂生日那天,她收到父母的一个贺卡:亲爱的女儿,祝贺你又长了一岁,爸妈希望你快乐,每天别吃的太多,也别吃的太少。我把凯蒂父母给女儿的祝福转述给我妈妈,并且说我也希望能收到这样的贺卡。我妈妈沉默了很久,我不知道她在地球的那一端想什么,但以我对她的了解,她肯定是有所触动了。

点评:

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很多人关心他的身体,关心他参加怎样的培训班,关心他的成绩如何,很少有人会去关心他的内在发生了什么。我们花费很多时间学习技术、技能、社交技巧、各种各样的规范,甚至潜规则,以便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可是,我们又用了多少时间,去帮助孩子在成长中获得内在的力量?让孩子获得快乐和真正的自由?也许我们很多人会想,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太放松,太自由,但仔细想来,做父母的要克制住多少控制欲,担忧,焦虑和自己的意愿,才能做到这一点,让孩子自己去真正做主,去成长,去完善人格,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编后话:药家鑫案已成过往,张路也面临着法律的裁决,而杜筱妮的未来似乎有了转机,也许这一切对于很多中国家庭仍有启示,就像药家鑫的父亲说的那样,我们必须从死亡中有所学习,因为这里有血的教训。教育是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大环境其实很少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本能和天赋。一个人的成长更多是由“小环境”决定的,即每天具体和他接触的教师和家长,后者是构成“小环境”的主要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家长的每一种正确或错误的教育方式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痕迹,正是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显然一些早逝的孩子用如此年轻的生命,给我们缺失的教育,敲响了意味深长的警钟。

是的,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自以为正确的教育理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那么每个做家长的人该如何反思调整自己,放弃禁锢孩子的牢笼,并为你深爱的孩子插上一双健康快乐的翅膀。

上一篇:夫妻同事非冤家 下一篇:下岗母亲阳光心态育出成才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