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 第1期

时间:2022-09-07 06:47:29

最近,美国心身医学学会年会发表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悲观情绪会影响心脏病患者的生存,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可能挽救生命。

这是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巴夫特博士等对2825例住院心脏病人进行多年的心理评估后得出的新结论。巴夫特博士等要求上述病人描述他们对治愈疾病和恢复正常生活的期望,并随访了6~10年,此期间有978例病人死亡,其中66%的病人死于心脏病。研究结果显示以下特点:情绪悲观的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是乐观患者的2倍;排除可能影响生存的因素(疾病的严重程度、心功能状态和抑郁症等),最悲观组的病人的死亡率仍高于最乐观组病人30%。

巴夫特博士认为,病人对待自己疾病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并最终影响生存。美国霍普金斯医院曾对35名已有远外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观察,结果也证明了巴夫特博士的这种观点:心中苦闷能发泄出来、能正确对待疾病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22.8个月;而苦恼、压抑、克制、整天闷闷不乐、不能正确地对待疾病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有8.6个月。

此外,美国医学专家分析227名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史,发现65%的患者发病前曾极度悲伤,且大多数人性情暴躁,易于激怒。有人还观察到:情绪波动大比遇事冷静者心脏病的发病率要高6 倍。纽约的一位心理学家花了数年时间研究了10 名患者的感冒发病。这些人一年里都要患2次以上的感冒,总的感冒次数为25次,除1例外,其他的人感冒前都有过情绪抑郁悲观的情况。有关研究指出:这可能是情绪不良诱发内分泌失调,从而造成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紊乱及免疫功能下降所致。

医学心理学家认为:悲观不但是心脏病人的大敌,而且是所有身心疾病患者的“隐形杀手”。因此,人们平时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用理智驾驭自己的情绪,勇于面对现实,乐观看待人生,万事想得开,这样就能吃得香、睡得安,有助于大脑皮层的正常运转、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的增强,使体内有益健康的激素、酶类及乙酰胆碱等分泌增加,把全身的血液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整体的免疫能力,大大减少身心疾病的发生;即使病了,也能依靠自身的调节作用很快得以康复,有利延年益寿。

上一篇:10种常见的颈部肿块 下一篇:人为什么会出现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