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浪环境下拖救失控船舶技术探讨

时间:2022-09-07 06:35:32

大风浪环境下拖救失控船舶技术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大风浪环境下,对于拖救失控船舶技术进行研究,着重对救助前的准备、接拖方案的选择、救助船的操纵、救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对提高大风浪中接拖遇险船的效率及拖救遇险船的成功率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风浪 救助 接拖 防缠绕 防断缆

1.前言

按照《蒲氏风速表》的风速分级,风力7级(即风速17-21米/秒)称为大风,此时海上浪高能达4米以上;而8级以上的狂风、风暴、飓风(台风)产生的浪高超过6米,甚至10多米。在7级以上的高海况中,救助船的操纵性变差,接拖时要靠近遇险船并保持合适距离变得危险和困难。一是双方受风浪作用力不一样,漂移的速度也不一样,救助船的侧推、车、舵效能下降影响了操纵性能;二是双方的摇摆幅度大且不一致,在4-5米的大浪中,救助船的横摇有30-40度;三是当遇险船、救助船分别处于波浪的波峰和波谷时,双方之间的跳跃落差有8-10米。这都使双方极容易发生碰撞和难以靠近、撤离遇险人员及接拖,是导致救助行动迟迟不能取得进展或成功的根本原因。

2.海上拖救失控船舶的一般步骤

大风浪中的拖救与平时的拖救有着质的差别,其难易程度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风平浪静时的拖救或许更加类似于商业拖航。大风浪中的拖救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拖救前的准备工作、接拖遇险船、救助拖带和目的地解拖。2.1拖救前的准备工作

(1)要通过一切途径了解与难船及现场有关的详尽信息。主要包括:船舶常规资料,主辅机、舵及锚等设备状况(螺旋桨固定的情况、舵角的位置),巴拿马导缆孔,导缆孔到缆桩距离,拖力点位置等;油、水状况、遇难原因、危险程度;难船动态如船位、艏向、漂向、漂速,周围环境是否有潜在危险,现场气象、海况等。

(2)根据海况进行评估,召集相关人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拖救方案。拖救方案包括接拖遇险船部位、救助船接近遇险船方式和接拖缆绳的选择等。

(3)布置并实施拖带准备工作。一般情况下,应立即将主拖缆、高强度尼龙缆、短缆等拉出到位,连接妥后要使用绳索、地令等将拖缆等进行临时绑固,以防被风浪打出甲板。目前大多数救助船舶采用的是:主拖缆+卸扣+高强度尼龙缆+卸扣+短缆的连接方式,最后再用短缆的琶琶头直接套入难船的缆桩。

(4)准备好撇缆工具,具体落实带缆时的人员分工等。

(5)测试内、外部通信,确保通信畅通,指派专人及时将本船与难船动态通报给船长。

2.2接拖遇险船

(1)接近遇险船。难船锚泊时,可从其下风舷接近;较大的难船漂浮时,可从其上风舷接近;当然,也可以从难船船头方向倒车接近(如图1)。 在大风浪情况下,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接近,最利于带缆的终极位置应是:救助船舶顶风保持在难船前方,与难船位置始终保持相对稳定。两船间距离则视难船是否抛锚、锚链长短和漂移方向及速度、撇缆需要、松缆需要而定。

(2)拖力点选择。部分新型的大型船舶,如大型油轮、大型散货船、危险品船、驳船、客滚船和邮轮等,其艏部甲板设置有固定的拖力点(如图2),包括拖力点、龙须缆(龙须链)和三角板、短缆和回收钢丝等。遇险船船员只要将救助拖缆与拖力点连接便可实现成功接拖,操作简单快捷;但大型船舶质量大、惯性大,在大风浪中,容易发生断缆、偏荡、横拖和倒拖,或因拖纵困难,发生压撞。因此,救助大型船舶,往往选择连接拖力点、锚机锚链或双排缆桩,并选择龙须链连接。

(3)带缆工作。通常情况下,救助失控客、货船接拖时,应尽可能从被拖船船头的两边导缆孔引进龙须缆(链)围桩。尽量使用龙须链或链缆混合,在导缆孔处用链条,防磨效果较好;在导缆孔和缆桩等缆(链)的接触部位,应做好缆(链)的包扎和防磨。应保证龙须缆有足够的长度,龙须缆的夹角(三角板处)应小于或等于60度。

2.3救助拖航

(1)保持合适的拖缆长度。拖缆长度通常根据难船和救助船舶的大小、海况、水深、水域宽度、通航密度、拖力大小等来决定。据海上实践经验,所取拖缆长度为两船船长之和的2.3~3.2倍为佳,视拖速和风浪的增高所取倍数应取大值;正常起拖后,以当时风浪情况下拖缆不出水为宜。拖带过程中,还应根据风浪、水深的变化、难船的情况等及时予以修正。

(2)拖缆的保护。拖缆的保护是拖救顺利安全完成的重要保障。必须指派专人看缆,对被拖船和拖带设备保持不间断的监控。与被拖难船确认联系频道,保持不间断守听,指示难船经常检查自身吃水与水密、短缆与导缆孔磨擦情况及拖缆、缆桩状况并定时通报。拖航期间,拖缆因拖力变化、被拖船偏荡等原因,造成拖缆在相关接触点的磨擦。若磨擦严重、保护不好,可能发生拖缆绷断/磨断等事故。因此,在起拖前,必须布置好拖缆的防护措施,有些需在接拖的同时进行布置,在拖航过程中还定期检查,确保拖航顺利完成。基本措施有:在主拖缆上安装防护夹;在导缆滚筒、导缆孔处做好防磨措施;加车时采取逐步、小幅加车的方式;对拖缆进行限位;保持合适的拖缆下沉量;设定合适的拖航主机负荷;定期调整拖缆。

(3)控制偏荡。拖带过程中被拖难船发生偏荡是常有的事。它易造成拖缆受力不均,松驰时在水浅处擦底磨损,紧绷时瞬间张力超负荷,极易造成断缆,大风浪中还易因偏荡发生横拖危险。在大风浪影响或风虽不大但涌浪很大时,此特征尤为明显。解决难船偏荡问题可参考以下办法:调整拖缆长度;调整拖力;在强大正横风或接近正横风的情况下,适当调整航向;加一条港作拖轮旁拖或在遇险船后面吊挂一条拖轮拖艉;遇险船调平左右吃水、调整吃水至合理的尾倾吃水差;固定好难船的螺旋桨及舵;若遇险船舵丢失,可土法制造简易人工舵;解缆,重新选择新的拖力点,如倒拖。

2.4目的地解拖

接近目的地时,救助船可以通过雷达、AIS等设备能提前了解解拖地的情况,若预定解拖地船舶较多无法进入时,可咨询VTS,及时寻得比较理想的解拖地。救助人员应考虑救助船组操作性能受限,遇险船的特殊状况等,提前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请求安排宽裕的水域进行解拖、抛锚、避险或交接等,避免造成被动。

解拖缆时,最好等难船到达预定锚位后,先解拖缆,再让难船抛锚,以免被动。进入锚地调头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性,留足安全距离,大风、大潮汛影响时尤须特别当心。

3.结束语

大风浪中接拖救助失控船舶,其难度和挑战是海况良好时的救助行动所无法比拟的,其救助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一个拖救方案,应当因船、人、海况和海域制定,救助人员需全面了解遇险船舶的有关信息,充分评估救助面临的各项风险,制定周密的拖救方案。

参考文献:

[1]韩忠南.船舶在波浪中航行失速问题探讨.海洋预报,1986,(3).

[2]王风武.船舶在风浪中航行的临界速度探讨.世界海运,1998,(02).

[3]洪碧光.船舶操纵原理与技术.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

[4]古文贤.船舶操纵.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3.

[5]姚荣青.谈专业救助船舶的特点及承担的使命.中国航海,2008(1).

上一篇:新疆玛纳斯河 天然气管道穿越玛河防洪评价之研... 下一篇:东莞:转型大势中的海洋防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