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亚熟儿”一起“倒时差”

时间:2022-09-07 06:31:02

儿子假成熟真幼稚

一直以来,儿子都是个让人操心的孩子。说起对儿子的教育,我后怕得要命!若不是及时调整教子思路,说不定我已经把他毁了呢!

最早发现儿子出了问题,是在他上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

一天放学后,儿子把同学王轩带到家里一起写作业。我热情招待王轩,并把我的书桌让给王轩写作业,然后去准备水果。我把水果端给王轩,只见桌子上文具盒敞开着,里面赫然躺着一支漂亮的钢笔,和儿子前些日子丢的那支一模一样!

关于那支笔,说来话长。我的小叔子去美国出差,专门给儿子买的,样式别致,价格不菲。儿子一见这笔就喜欢得不得了,嚷嚷着马上要用。这么贵重的笔,还是等他上中学再用吧,我悄悄把笔收了起来。可是后来,钢笔却莫名其妙地丢了,我心疼了好几天。

看着王轩的那支笔,我越看越觉得可疑,便问他在哪儿买的,王轩顺口说:“韩子林(儿子的名字)送我的!”话刚说完,王轩伸了一下舌头,“阿姨,您别说是我说的呀!韩子林说,不能告诉您……”

我气得七窍生烟!明明知道我会不高兴,竟瞒着我把那么贵重的东西送人,这孩子缺心眼儿啊!当着王轩的面,我不好发火,王轩走后,我把儿子叫到跟前,劈头盖脸一顿训。儿子眼泪汪汪的,说:“妈妈,我知道我错了……”我的火气还在腾腾地往上蹿:“你不让王轩告诉我,不是明知道这事不该做吗?为什么还要做?”儿子的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哽咽着说:“王轩不理我……我把钢笔送给他,他就和我玩了……”

怎么会这样?我的儿子竟会沦落到求着别人和他玩的地步!我的心揪成一团。

为了帮儿子结交到更多的朋友,我准备好吃的喝的,让儿子把一帮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请还好,请了之后,我差点气得吐血:李萌手腕上的夜明表,王平脖子上的象牙吊坠,何坤手里玩的奥特曼……一样一样都是儿子送的!回想一年来,儿子三天两头说丢东西,我还到处找,哪想到竟然被他偷偷送人了!而且,儿子在同学中间,和平时在家里判若两人:玩游戏的时候,他就算有自己的想法,也一定遵从别人的想法;吃水果的时候,盘子只有一个芒果,恰巧别人也想吃,他就算拿到手里了也会放下;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别人喜欢,他不管有多么舍不得,也一定不会拒绝……

儿子究竟怎么了?处处讨好,委曲求全,他还是我的儿子吗?

我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儿子能有今天,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很多被忽略了的小事突然间汹涌而来:儿子特别愿意和比他小的孩子玩,不愿意单独睡,每天晚上必须让我陪着。有时候,他说话办事像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经常被人说:“这孩子真天真……”再看看和儿子同龄的那些孩子,人家在这个年纪,已经做什么像什么,说什么什么好听……

抓狂呀,儿子出了问题!

夹缝中长成了“亚熟儿”

有病治病,但是得找到病因,对症施治。可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呢?我和老公都是大学毕业生,好歹也算是高知父母,怎么教育不出来一个好孩子呢?我不敢耽误,赶紧去找儿童心理专家求治。儿童心理专家告诉我,儿子是典型的心智晚熟,也就是“亚熟儿”!造成晚熟的原因,除了先天因素以外,跟后天的养育有很大关系。

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儿子在入学前,一直是奶奶带的,一天有10个小时以上和奶奶在一起。奶奶没什么文化,对孙子又处处包办。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儿子的心智发育比同龄孩子落后一大截。记得儿子刚上小学时,内向得要命,天天怯怯的,根本不敢与别人交往。看见别人家的小孩儿那么聪明伶俐,而我的孩子却像个呆瓜,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没少“下猛药”。

我带儿子参加各种活动,命令他快速地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儿子惧怕和陌生人说话,吓得直往我身后躲。我把儿子硬拖出来。儿子一看我的脸色,只能怯怯地到别人面前,一边结结巴巴地打招呼,一边用眼神惶恐地看着我,样子十分纠结,但是我从来不手软。在强大的压力下,儿子终于学会主动和人交流了,和越来越多的小朋友玩在一起。我暗喜,以为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没想到,这竟成了诱因。儿子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当别人提出要求,哪怕是不合理的,儿子也不敢拒绝,他害怕拒绝会引起争执,别人会不理他,这样他就会失去朋友,没人和他玩,回到家里会被我责备一顿――因为我是一个“虎妈”,我让他做的事他做不好,我不会轻易饶了他。为了让我满意,儿子只好去讨好别人。凭经验,他知道送人东西可以博得别人好感,朋友多了回到家里还可以得到妈妈表扬,两面都能讨好,慢慢地他就丧失了原则和立场。

是我一手造成这种状况的,而我还浑然不觉!并且,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还不止这些。

儿子上学后,学习非常吃力。就拿听写来说吧,我天天给他听写,听写了一遍又一遍,可再听写,儿子还会出错。我气急败坏,罚他再写,错了再罚……儿子不长记性,还照样出错。我忍无可忍,出手打了他,可打完又心疼,儿子没哭,我先哭了。我这一哭不要紧,儿子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哭得哇哇的。我心一软,把他抱在怀里再一阵哄……

这样教育的结果,儿子的思维变得混乱了,不知道错在他自己,还是错在妈妈。久而久之,儿子经常显得很不懂事。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一次儿子忘了记作业,打电话问王轩,可是王轩告诉他的时候,漏了一项。老师批完作业后找到儿子,问他为什么不按时完成作业?儿子一下子把责任全都推到王轩身上,老师听了哭笑不得,王轩知道后要和他掐架。

在包办与高压的夹缝中,儿子成了一个敏感、脆弱的小孩。很多时候,一句无足轻重的话语,或者在做事时受到一点挫折,就会使他感觉受到了莫大的打击。儿子的表现,用孩子的话说,真幼稚!用大人的话说,这孩子真天真。

我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我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子方式。

陪“亚熟儿”一起“倒时差”

从那以后,每天无论多忙,我都要抽时间陪儿子聊天,让他随时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怀;我收起坏脾气,让他消除戒备,敞开心扉,以便我帮助他校正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时差”。

一天,我正上班,儿子打来电话,说张小宁喜欢他的格尺,问可不可以送给他。这种问题若是放在以前,我会给出“可以”或者“不可以”的直接答案,但现在不能这样了,我不能把我的意识强加给他,把他当成我手里的木偶,于是我耐心地引导他自己思考:“儿子,那你觉得呢?”儿子在我的鼓励下,说出心里话:“我当然不想送!他有爸爸妈妈,他可以自己买。但是,不送的话,我害怕张小宁生气……”我不敢和儿子讲大道理,害怕他听完大道理,顺着我的思路往下跑,再次回到老路上去,就问他:“张小宁生气了会怎样?”儿子想了想,“生气了就不和我玩了呗!”“他不和你玩,还有没有别人和你玩呢?”儿子说“有”。我说:“那好了,你自己决定吧。”

放学回来,儿子笑眯眯地告诉我,格尺没给张小宁,不过张小宁没生气,仍旧和他一起玩。我亲了亲儿子的脸蛋:“儿子,太棒了!学会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说明你长大了、成熟了!”儿子的眼睛熠熠发光,我却有点心酸:儿子习惯了听我发号施令,这次是他自己做主,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决定,竟给他带来了那么大的成就感!

后来,儿子又陆续遇到好多事:运动会上,有个同学没穿校服,怕老师批评,和儿子商量把校服脱下来给他穿;上美术课,同桌带了水彩笔不舍得用,借儿子的用;一个淘气的小男孩邀儿子一起去人家院子里偷摘无花果……儿子知道他们的要求不合理,都一一拒绝了。当儿子向我说起这些事时,我高兴得直想流泪。

儿子终于学会了以健康的心态交朋友,他变得越来越有原则,越来越自信了,而我,只是转变了教育方式――从发号施令,到把决定权交给他自己。我和儿子像跷跷板的两头,我事事干涉的时候,儿子成了麻烦篓子;我慢慢放手,儿子有了成长空间,一点点成熟。

为了帮儿子把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时差”进一步缩小,我想了很多办法。

只要有空,我就带儿子出去旅游。我以工作忙为借口,让儿子准备旅游所要带的东西。儿子的小脑袋不得不飞速旋转,吃、穿、用、住环节很多,要带的东西也不少。起初一两次,儿子手忙脚乱,丢东落西,但随着旅行次数的增多,他慢慢地驾轻就熟了,想得比我还周到,心思也因此变得缜密了不少。并且,旅途中总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比如排队买东西、划伤了皮肤、遗失了东西……只要是儿子能做到的,我都交给他去处理。儿子像个小男子汉一样,学会了处理突发问题。

转变总在不知不觉中。两年后,儿子再也不是那个在我怀里撒娇、低三下四讨好别人的“亚熟儿”了,再也不是那个在成熟和幼稚的“时间差”中狼狈喘息的病小孩儿了,他越来越阳光,越来越有主见。五年级开学时,凭借着出众的组织能力,他以最高票当选班长,成了一个健康开朗的阳光少年。

上一篇:不报班也能教好孩子 下一篇:家庭氛围晴雨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