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春电影《匆匆那年》的成功之道

时间:2022-09-07 05:22:00

论青春电影《匆匆那年》的成功之道

近几年来,网络文学改编为电影正逐渐发展成一种趋势,尤其是由同名原著畅销网络青春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票房相当可观。《贵圈》对过去10年中国电影新增观众的身份、职业、观影偏好等的调查,发现在2013 -2014短短两年时间内,青春校园题材电影累计票房突破40亿,成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最卖座的类型影片之一。2013年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位居当年国产影片票房收入第二名,2014年张一白执导的《匆匆那年》则成为2014年贺岁档的票房冠军。国产青春电影《匆匆那年》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原著口碑的成功利用

由九夜茴同名畅销小说《匆匆那年》改编的电影,从市场运作过程看,原著及网络长剧超高的人气和良好的口碑,成为电影《匆匆那年》取得高票房的重要前提。事实上,在改编成电影之前,九夜茴在网络上就曾凭借《弟弟再爱我一次》《风不飘摇,云不摇》这两部小说名声赫赫,其第三部作品《匆匆那年》更是名声大振。所以,无论是九夜茴本人还是小说本身,都旱已汇聚了大量的忠实读者群。因此,在电影上映前其已拥有了广泛的受众,这应是电影版的《匆匆那年》获得高票房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

此外,同样由该部作品改编的网络长剧版《匆匆那年》早于电影在2014年的明4日以周播剧的形式播出,播出期间曾持续引发追捧,吸引无数粉丝参与讨论,甚至当时有微博称:“周一周二看《匆匆那年》、周三周四看《古剑奇谭》”。网络剧版《匆匆那年》的口碑和点击量的双丰收也为观众去电影院看《匆匆那年》赚足了人气。

二、观众情趣的准确把握

青春期纯洁美好的爱情和“死党”间深厚的友情能满足人们当下的精神需求,尤其受到低龄化的青少年人群的欢迎,影片《匆匆那年》对观众情趣进行了准确把握。

2014年艺恩咨询的《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研究报告》指出:“从近2年中国电影观众画像看,19 -40岁观众占到总观影人次的87%,其中19 -30岁观影人群占比超过5成。”由此可见,中国的电影观众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其实,这一状况在2013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的一项调查数据中已有所体现,即中国的电影观众平均年龄为21.5岁;2014年估计会略微有所上升,但也就22岁上下。也就是说,青少年文化正逐渐从边缘成为主流,青少年人群也正在成为文化消费的主流人群。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标准的“90”后,甚至部分学生是“95”后,他们处于青春期,需要约会、休闲和恋爱的一个公共场合,再加上较低的票价和充足的时间,他们已养成了固定去影院看电影的习惯。而《匆匆那年》主要讲述了学生时期发生在校园的爱情故事,还原了80后一代人青少年时期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生活经历,不论是80后还是90后的观众,都能从电影的故事情节或背景音乐或朋友间的深厚友谊或标志性的建筑或特殊的时间节点中找到共鸣,从而产生情感上的认同感。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充斥着功利和浮躁的时代,青春题材电影能在某些方面满足人们的内心真实欲求,它为人们提供了追求纯洁和美好、怀念失落自我的绝佳载体。

三、创作优势的有效发挥

张一白出色的导演艺术和一群具有高票房号召力的明星青春演员的加盟,成为影片《匆匆那年》强势的创作阵容,成为影片国内市场所向披靡的“颜值”保障和重要因素。

《匆匆那年》的导演张一白被奉为“青春片教父”,由他执导的《开往春天的地铁》《将爱情进行到底》系列,以及担任监制的《杜拉拉升职记》《一生一世》等影视剧摸透了年轻人的心:在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匆匆那年》中,导演张一白以纪实的风格,分别用“你还记得她吗?你曾经发过誓吗?曾经的誓言你实现了吗?你努力过吗?你后悔吗?”5个发人深省的小标题米结构整部影片,思路清晰、层层相扣,最后以“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表达主题思想,影片内容的选择和表达易使受众身临其境,紧紧随着主人公的故事或感动或伤心或快乐。作为一部文艺片,其实这部影片也包含了商业片不可或缺的元素,比如赵烨用自己的牛奶换林嘉茉的土豆为了让林嘉茉吃啥补啥,苏凯拒绝林嘉茉时说“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平时不要总想着这些事情,应该要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以及陈寻将当作泡泡糖咀嚼的片段等等,既增加了笑点又迎合了当今年轻观众的口味。

此外,张一白导演曾因为其作品中颇具特色的色彩、构图、景别及音响等视听元素的完美运用而一度被媒体冠以“视觉派电影导演”的称号,他说“或许我以前拍过MTV、广告的缘故,我对影调和影像的处理是很讲究的”。这在电影《匆匆那年》中也同样如此。由于影片的主要场景是学校,所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身穿蓝白相间校服在跑步的学生、学校里郁郁葱葱的树荫、阳光下勃勃生机的花草――白色的、黑色的、蓝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粉色的,可谓五颜六色、交相辉映,温暖而浪漫。影片以慢镜头为主,合理使用虚化技术,再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和内心独白,画面唯美,诗意盎然。电影插曲除了《花开那年》,还适时响起《当》《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信仰》和《鸭子》等熟悉的旋律,这些优美的背景音乐易于渲染情绪,引发共鸣。

从演员的阵容看,影片《匆匆那年》由彭于晏、倪妮、郑恺、魏晨、张子萱、陈赫等人主演。这些演员年轻、阳光、帅气、漂亮且有活力,实力与形象兼具,他们不仅有庞大且稳定的年轻粉丝群,而且是众多忠粉心中的高富帅和白富美,由此可见导演在角色的安排上煞费苦心。具体来说,彭于晏俊朗的外表早已俘获了无数少女的心,近几年又凭多部作品入围台湾电影金马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2014年彭于晏有多部影视剧相继播出,如由桐华知名小说《大漠谣》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风中奇缘》、电影《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等;“谋女郎”倪妮自主演《金陵十三衩》之后一直受到观众的关注,其清纯形象广受好评,2013年1月还与杨幂、杨颖和刘诗诗一同入选成为“新四小花旦”;郑恺自参演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后一直是青春类型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角色,2014年又加盟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其阳光、帅气的形象深入人心,粉丝骤增;魏晨选秀出道,本身就积累了很多人气;陈赫和张子萱分别凭借《爱情公寓》系列和《失恋33天》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再加上该电影同名主题曲《匆匆那年》由天后王菲演唱,不仅话题性十足,而且大大增强了受众的观影兴趣。

四、营销策略的多元整合

阶段分明、重点突出的传统营销手段与以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营销策略的多元整合对影片《匆匆那年》勇夺2014年贺岁档票房冠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电影《匆匆那年》中,张一白除了是导演,同时他还负责营销全过程。在2014年8月底至12月初长达3个月的宣传过程中,他让魏晨演唱《花开那年》作为暖场曲拉开了宣传的帷幕,此后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由于营销策略运用得当,因此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精彩。

第一阶段,从8月31日《匆匆那年》的定档会开始,连续1个月左右,每周都一款展现中学时代人物的海报,透露部分剧情,引起观众对中学时代的回忆。第二阶段,通过人物海报和预告片的相继,透露“大学时代的残酷青春”主题。之后,除了每周持续放出大学爱情话题剧照以及视频特辑等与该主题相关的材料外,10月29日起连续5天,不断放出影片主题曲的歌词海报。第三阶段,主角在成年时代感慨青春有悔,这是该电影的核心思想,也是其高潮阶段。紧接着,11月3日主题曲MV,由于70位大牌明星对该主题曲微博的转发,该微博转发量18万、评论2万,MV播放量当日超700万,创优酷新纪录,从而迎来大高潮。最后,为了与持续热播的MV引发的爆炸点,于是在11月14日青春有悔版的人物海报。此外,为了配合每阶段海报的,张一白还在新浪微博上做了大量的话题,比如“匆匆那年老同学”“匆匆那年你还在哪里”“刻在课桌上的匆匆那年”等10个热门话题,其中的“死党话题”更是引发了无数老同学或老朋友相聚的集体共鸣。《匆匆那年》原计划12月12日全国公映,但考虑到《太平轮》(上)刚刚上映的市场热度,同时也为了推高首周末票房及口碑从而延泽后市,片方最终临时提档至12月5日上映。从上面的营销过程可知,张一白导演环环相扣、多元整合的营销策略是电影《匆匆那年》票房火爆不可或缺的因素。

总之,《匆匆那年》在2014年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排行榜中能够位列第六名,夺得2014年贺岁档的票房冠军,其主要原因除了拥有众多稳定粉丝群的网络小说作为它的后盾之外,影片市场的有效运作也是功不可没的。尽管《匆匆那年》这部影片像目前大多数国产青春电影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其叛逆的、悲伤的思想感情和放肆谈情说爱的青春价值取向遭到不少观众的质疑,但是电影的主创人员不仅能够紧紧围绕市场进行全方位的运作,准确把握主流消费人群的需求,并且对原著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突破,这是影片的成功之道,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方面。

上一篇:就业歧视不是调控大城市人口的好选择 下一篇:稳健货币政策如何继续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