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9-07 04:58:45

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几点体会

【摘要】本文对自己上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和总结。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应该做到以下四点:一、钻研教材,备好课。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三、丰富充实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关心爱护学生,“赏识”是教师的法宝。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体会

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总结,下面我谈谈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几点体会,期望能抛砖引玉。

1.钻研教材,备好课

很多人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一门让学生玩的课,不用备课也能教的学科,他们认为上课机子一开,让学生自己去自由操作,老师只要看着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没有老师的教学组织,学生坐在电脑前根本就不知道应该学些什么,要怎样去学,他们就会觉得无所事事,感觉上课越来越没意思了,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样还有什么教学效果呢?实际上信息技术老师不但要备课还应备好课,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教师首先要钻研吃透教材,理清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并结合机房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掌握重点、难点地方,从而设计出巧妙合理的教学任务及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备好课,既要让学生学好所要求的内容,掌握重点、排除难点,又要灵活处理好其它问题,象机器出现故障、软件设置出现问题、学生操作不当等。只有把握有度,充分准备好课堂教学内容及过程,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1 真正用好“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信息技术课中最适用最常用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学习学期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课的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容易掌握的“课堂任务”中,通过完成每堂课上给出的“课堂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在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用好“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要精心设计“课堂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任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任务”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本来是充满好奇心的,如果任务设计的有趣味性,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任务。教师还可以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引发疑问,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2)“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信息技术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纸上谈兵”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3)“任务”要有针对性。任务要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来设计,即任务要具体合理,通过任务的实施让学生体会和理解相应的知识和技术。(4)“任务”要有层次性。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因人而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个班及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课堂任务。例如:A班整体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学生个体差异小,只需布置一个合理的课堂任务即可。而B班全体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可以把该班学生分成:优、中、差三类,分别编排在甲、乙、丙三小组,每次课上分别给出难易程度均不同的课堂任务1、2、3,让他们分别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收获,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2.2 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在没有计算机液晶投影仪这类高档设备及教室网络软件情况下,只凭信息技术教师一人是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每班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情况分类编排小组,提倡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可以在每组中安排1-2名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辅助教师为其它学生排除障碍,让他们去检查辅导其它学生,通过互相协作达到同进步的目的。

3.丰富充实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还利用局域网,在我的教师机上适时给学生共享一些有趣有意义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可以找到一些精美的静态图片和GIF动态图片,不仅可以欣赏,还可以作为作品素材。还有学生优秀作品集,还有简单明了、图文并茂的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网页,比如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软硬件操作技巧,专门针对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的网页。并且尽量充实内容,让学生多看,广泛接触,不仅可以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为老师减轻了负担。同时,考虑到爱玩也是中学生的天性,有时还适当地加入一些供他们娱乐的一些笑话、脑筋急转弯、益智小游戏和FLASH小动画等等,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另外,为了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我还不时的在课余之中播放一些轻柔优美的音乐,供学生们欣赏,从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4.关心爱护学生,“赏识”是教师的法宝

“赏识的目光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多对学生说些“你做的很好!”,“你又有进步了!”,“你要是再努力点会更好”“看,你也能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去发现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及时给出鼓励、赞美、赏识。一堂好课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赏识性的手段,如教师温柔鼓励的目光,赞美赏识的话语等等,对学生注入了“赏识”意识,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接近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学科如今还是一门处于成长中的学科,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决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大胆改革,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其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更加合理。相信通过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努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上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投入 下一篇:浅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