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小学,路在足下

时间:2022-09-07 04:19:20

马王小学,路在足下

今年2月,20岁的中国女足国家队主力前锋李影加盟韩国水原FMC,成为中国前往韩国女足联赛效力的第一人,这位重庆姑娘的足球启蒙之路,始于重庆市大渡口区马王小学。

马王小学始建于1995年,1998年开始搞校园足球。从马王小学走出了李影、沈田锋、陈科睿、陈蒲、甘超、罗安东、邓涵文等一大批足球人才;在马王小学的荣誉室里,陈列着3次全国冠军、2次全国亚军、2次全国季军、42次市级冠军等无数荣誉。一所原本普通的农民工子弟小学,为何能在短短的十来年间声名鹊起?请随足球之夜记者一起走进马王小学来揭开谜底吧!

认准足球,打造特色

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的马王小学于1995年建校,前身为重钢子弟学校,后来成为大渡口区指定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

学校建校之初,学校领导认真思索过学校的发展方向问题,就是必须要打造自己的特色,但以什么为特色呢?和重庆市主城区的一些传统小学相比,教学质量、艺术特长……基于自身的条件、生源情况,肯定是比不过的。当时正值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红火的时期,在四川全兴之后,重庆市也有了自己的甲A、甲B以及乙级球队,山城有着浓厚的足球氛围和广泛的足球群众基础,很多小孩子都喜欢足球运动。马王小学决定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做一些尝试。

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越来越多,参加校际比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经过摸索和论证后,马王小学找准了自己的方向——以校园足球为特色项目,把学校特色办学理念提升为“练球、练身、练精神”。

在借鉴其他开展足球运动较早的学校的经验基础上,马王小学因地制宜,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首先立足于校园足球运动的普及,学生从一年级进校就开始接触足球运动,从一到六年级,每个班每周开设一节专门的足球课,让全校学生每周都大约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接触足球。普及之后再抓提高,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拔一批有天赋的苗子进行重点培养,给其安排吃、住、训三位一体的训练模式,每天下午安排两个小时足球训练,晚上由值日老师对小球员的文化学习进行辅导,保证学习、训练两不误。

不仅限于内部挖潜,马王小学还从其他区、县选拔优秀的足球苗子进入马王小学培训,为其提供更好的培养条件,训练时间、场地都得到保障。

马王小学目前有3个专职足球教师,还外聘了3个专业足球教练。在足球教学过程中,马王小学自编了一套分年龄段的《快乐足球》校本教材,分为“走进足球、了解历史”、“掌握技能、体验快乐”和“感受魅力、憧憬未来”三个板块,充分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围绕足球特色,马王小学申请了《快乐足球的研究》科研课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专家全面指导、全程跟进。不少专家学者到马王小学来考察后,对该校的校本课程赞誉有加,参与全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协调的上海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主任董众鸣教授专门从马王小学收集了全套的校本教材,“得回去好好研究一下,马王小学的自编校本教材也许会成为校园足球开展开天辟地的事。”

在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取得成绩后,为了进一步培养和吸引足球苗子,马王小学还与附近的幼儿园合作,开展幼儿足球基础培训,并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措施吸引重庆市各区、县学校和湖北、甘肃、江苏、贵州、四川等省的优秀足球苗子入校培训,提供给他们更好的训练条件。

记者在各地走访校园足球时,一些校园足球工作者也跟记者说了实话:“在应试教育大行于世的今天,指望考试成绩和踢球水平都抓上去是不太现实的,足球特长生的成绩普遍要比普通生差一些,因为小孩精力和心思兼顾不过来。”在这一点上,马王小学现任校长王江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坚持小学阶段以学习为主,对于优秀的足球苗子,他们面临的读书、升学问题,学校早就考虑到了。”马王小学与重庆九十四中签订了足球特长生输送协议,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选拔直接进入九十四中、巴蜀中学等重点中学。马王小学还与重庆市商务学校以及重庆力帆、陕西浐灞、成都谢菲联等职业足球俱乐部联姻,为其梯队输送足球人才。这些举措,既解决了学生的去向和成长问题,也打消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足球文化,校园建设

走进马王小学的校园,随处可以领略到浓厚的足球气息。校园正中的操场是一块标准的塑胶足球场,教学楼下的垃圾筒均设计为黑白相间的足球造型。走进教学楼,走廊两侧的每一面墙壁上,都挂着学生自己创作的书法、绘画、小报等关于足球的作品。这些以足球为符号的载体,映衬着马王小学的校园文化。

为了推动足球特色建设,马王小学将足球特色落到了实处,围绕校园足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除了组队参加重庆市足协于2009年开始主办的重庆市校园足球联赛,马王小学还有自己内部的校园足球联赛——每年一届的“绿茵杯”校园足球联赛,通过班级之间的足球对抗赛来提高学生的足球热情。在寒暑假期间,马王小学为学生们安排有走出去的邀请赛,并开展足球冬令营、夏令营活动。2012年,马王小学代表大渡口区参加了重庆市运会足球赛, 2013年又代表重庆市在成都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通过让学生多踢比赛来提高队员之间的凝聚力。

除了训练和比赛,马王小学还在每个班级开展足球小报评比、趣味足球游戏竞赛、足球技能擂台赛等活动。

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了“会说话的老师”,学生能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得到无声的教育。

足球使校园文化更丰富,足球运动给马王小学师生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素质的改变,更有精神面貌的飞跃。以足球带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风格,将足球拓展成学校的办学个性,极大地改观了校园的精神面貌。

长远目标,立于足下

在确定了以校园足球为特色发展的方向后,马王小学历届校长都大力支持校园足球工作,记者到马王小学走访时,现任校长王江城到任不过半年,但谈起足球来津津乐道。据王校长介绍,马王小学目前804名学生全部参与足球,校园足球普及面达100%,其中每月固定参加训练的学生有130名,学前班123人中参加足球兴趣班的也达70人。

自2004年以来,马王小学组队参加了大渡口区、重庆市、全国等足球赛事,获取荣誉无数,其中包括当年获得的重庆市U-9、U-11小学生足球比赛第一名、2012年4月获得重庆市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男子甲组冠军,2013年获得的重庆市校园足球联赛男子甲组U—13和女子甲组U—13双冠军,总计3次全国冠军、2次全国亚军、2次全国季军和44次市级冠军,并连续五年获得“重庆市足球先进单位”称号,成为重庆市足协命名的市重点足球学校,重庆市教委命名的全市三所“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特色学校(足球)”之一。马王小学有U-7、U-9、U-11、U-13四支年龄段的男子足球队,还有一批女子足球队员,形成了完整的梯队结构。成绩的背后,是源源不断涌现的足球人才,当年不少为马王小学征战四方的小球员已入选国家队、国青队和职业俱乐部一线队、梯队。

开展校园足球不过十来年,马王小学已经确立了长远的目标,详细明确了各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该校的近一个五年计划(2010-2015年)正在有条不紊的实施着:2012年代表大渡口区参加市运会,获得丙组冠军,2013年代表重庆市在成都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获二等奖及精神文明奖,并申报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14年举办“重庆市绿荫杯”全国少儿足球邀请赛,2015年申报国家级优秀体育(足球)俱乐部。

在特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利用特有资源,逐步走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之路。“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地完善,马王小学的足球特色学校,会成为大渡口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王江城校长对马王小学的足球特色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上一篇:愈重视,愈小器 下一篇:法兰西卢浮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