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模拟教学的教学模式创新

时间:2022-09-07 03:35:14

妇产科模拟教学的教学模式创新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医学实践教学是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妇产科临床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1],传统的妇产科临床实践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亟待改进。

1国内妇产科临床实践教学现状

2002年我国开始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逐渐增高、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主动愿意配合作为临床的示教病例逐渐减少,而且由于医疗纠纷越来越多,为了规避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许多医院也不敢贸然让实习医生在患者身上操作,这就使能供医科学生临床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2]。这一矛盾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尤其突出,妇产科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病理和疾病防治的学科,部位非常特殊,使患者在就诊时时常感到非常的害羞,往往拒绝学生,尤其是男学生的检查和操作,使学生无法获取直观的知识[3]。而医学生长期在校园里学习医学理论知识,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训练,不懂得如何与患者交流,无形中加剧了患者对学生的不信任[4]。更符合人文关怀的医学模拟教学的应用是大势所趋,正在成为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主导方式。

2医学模拟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医学模拟教学是指运用医学教学模型、多媒体仿真患者、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Patients,SP)等模拟教学方式对医学生进行医学基本技能训练。与传统的、以真实患者作为对象的真实教育方式相比较,模拟教育具有以下优势[5]:①时间灵活:模拟教学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安排教学,并可随时进行低发性或罕见病例的学习。②易于调控:真实教学完全依赖于患者的状态,教学进程和难易度极难掌握;而模拟可自行调控教学的程度和进展,利于学生有效训练。③无风险,允许出错:对真实患者进行医疗实践风险性大,一旦出错可能后果不堪设想;但对“模拟患者”却无风险之忧,学生出现错误也不会造成不良后果并可及时纠正。④可以重复:学生不可能用真实患者反复学习实践,但可在“模拟患者”身上进行反复的甚至自由式训练,直至完全掌握。⑤记录与回放:模拟教学可以随意记录与回放,便于教师和学生课后检查,以利于发现并修正缺陷。可见,“模拟”很好地弥补了“真实”教学的诸多缺陷,使教学显示出更强的科学性、自由性、针对性,更符合人性化和伦理学要求。

3医院妇产科模拟教学应用的体会

3.1有利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首先对临床实习医学生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理论讲解,然后在高仿真患者模型上进行操作,包括妇科检查、产科检查、后穹窿穿刺、取放环、清宫术等无菌操作技能等。在模拟培训以后,再进行临床真实患者的操作演示,在每一次实践的过程中都结合具体情况,讲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让学生有一个从理论到模拟人再到真实患者的客观体会。

3.2有利于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与吸收

在产科学教学中分娩是重点难点,产科模拟人系统包括电脑孕妇腹部触诊模型、手摇分娩模型、电脑分娩模型及母子急救模型,学生可进行四步触诊、测量子宫底高度和腹围、胎心音的听诊、骨盆外部测量和护理的练习和指导,可感受由电脑芯片控制声音合成器模拟真实的胎心音,训练在胎儿分娩的产前、产中、产后,产妇和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的各种检查及紧急情况下的救治。

3.3模拟技能考核检验模拟教学成果

实验考核以理论占30%、操作占70%的方式进行考核。操作考核采用模拟病例演练的方式进行,既考核了相关理论、技能,也考核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结果显示:近两届学生均未出现不及格现象,学生一致反映这种教学方法新颖,效果好,能增加理解程度、增强实践的意识,使综合训练的效果达到新的水平。

4展望

医学教学方法的优劣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模拟教学倡导以尽可能贴近临床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进行医学教学,能为医学生接触临床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可以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临床综合诊断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在中国,医学模拟教学才开始起步,但它是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未来医学教育发展的主流。然而,医学模拟教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投入成本高、真实性不够、SP无异常体征、模拟教学的师资水平不高等,故临床教学中仍应教导学生重视并珍惜与患者沟通交流并处理实例的机会[6],将模拟教学与理论教学、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注意培养敏捷、正确的临床思维,提高医学生临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全面提升临床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中藏经的妇产科用药与临床价值 下一篇:民族高校的农业气象学运用计算机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