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我想要的孩子

时间:2022-09-07 03:25:44

新年来临,胡水蓝蓝小朋友又长了一岁,现在的她已经是五岁的大孩子了。回望她并不漫长的成长经历,作为一直陪在她身边的妈妈,内心感触颇多。

每个妈妈,在心底里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大致的设想:会长成什么样子、具备哪些品德、将来以什么样的方式谋生等等,而且,如果我们有兴趣做一些持久的观察,会发现孩子未来的形象,基本上是沿着妈妈最初为他设想的轨迹发展的。

而我,想要的是一个善良正直、乐观自信的孩子,呵呵,下面请胡水蓝蓝小朋友正式出场!

书中自有好孩子

“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道理,其实,书里面的好东西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好孩子。

从蓝蓝能抓起东西开始,我们就给她各种各样的书。最开始是简单的《婴儿画报》,然后是引进版的绘本、插图版的科普图书,以及绘画、手工和迷宫类的图书,它们已经成为蓝蓝小朋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

关于童书的选择,其中也是大有学问的。很多妈妈可能会说:“买了他也不爱看!”其实,很少有孩子天生就不喜欢书的,不喜欢书的原因,一是家庭中没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导致孩子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二是童书的选择有问题。有些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喜欢为他们选择一些习题类的图书,其实,在学前阶段,对孩子思维以及习惯的培养比技巧性的训练更重要。因此,选择童书一定要从适合孩子的年龄、满足他们的喜好、有益于他们的行为培养的角度出发。

蓝蓝的阅读之路,最初是从《婴儿画报》开始的,大概从她三岁左右开始,我发现这种杂志类的图书对孩子来讲有些过于简单,即使是标明适合三岁以上孩子看的《幼儿画报》,里面的故事部分也显得比较单薄。不是我崇洋,实事求是地讲,在童书创作这一块,国内的水平和国外相比而言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所以,虽然我抵抗日货,但日版的童书却买了不少,像《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我是霸王龙》系列,都非常好看。另外,欧美的一些童书,比如说《贝贝熊》系列、《迪普的成长故事》等,对孩子的行为指导都很有帮助。

至于非常著名的《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等,蓝蓝还没有系统地接触过,前者也许是因为我在潜意识里对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有些排斥的原因;后面两个则是因为年龄关系,以后应该会有接触。

再好的书买回家不看,也只是摆设而已。虽然我不是一个耐力非常好的人,但在陪孩子读书这一块,到目前为止坚持得还不错。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都会给她读两本书,蓝蓝从书中学到的道理和行为规范,真是帮助我省了不少口舌呢!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

这个要求看起来规格蛮高的,如果实施得晚,达成目标的可能性会很小,好在胡水蓝蓝小朋友在这方面下手比较早,所以说,实现这一远大理想还是很有希望的!

我天生就是玩心较盛的人,做了妈妈之后,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大张旗鼓,而且名正言顺是“一切为了孩子”。迫不及待地等蓝蓝长到能够出行的年龄,就利用一切机会,开始了我和女儿的“走万里路”的计划。

在我看来,游山玩水实在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春天,我们去农村的小河里摸鱼,看农民犁地播种;夏天,去海滨玩沙、去草原骑马;秋天去汤沟洗温泉、去桓仁看落叶;冬天,我带她去哈尔滨,看冰灯、坐雪橇、学滑雪。用蓝蓝姥姥的话来说,我们娘俩就像走马灯一样“一刻也不消停”,我们辛勤奔波带来的直接成果是:蓝蓝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及一定的了解,以往在书本中看到的四季的景色交替、关于山河湖海的描述,以及春耕秋收的自然规律,在游玩的过程中她都有了切身的体验。而且,在不断的行走中,对女儿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在,每当她看到壮阔山河的美好景色,就会不自觉地哼唱起《爱我中华》,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是比说教好用得多!

还有一些知识,如果不是切身体验,她是很难了解的。比如说,有一次我带她去承德,车子临近市区时,我对她说应该快要到了,蓝蓝问:“妈妈,你怎么知道的啊?”我就开始给她讲河流和城镇的关系,从最初人们为了生活方便择水而居,联系到我们居住的沈阳市也是在浑河沿岸建设而成,然后让她想一想在她去过的城市里,是不是都至少有一条河?像这类知识,游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就掌握了。

朋友之交

女儿这一代人,家家都是一个宝。有人说他们很幸福,因为所有的爱都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我却觉得他们其实挺可怜,由于没有兄弟姐妹只能孤单地长大,因此形成的性格缺陷也只能默默承担,其实,这一切也绝非他们所愿,不是吗?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女儿的交友问题上,我一反一贯主张的“顺其自然”的态度,而是显得非常积极。

在蓝蓝的性格中,有事事咬尖、争强好胜的成分,所以一开始和小朋友的相处并不是十分顺利。但我发现,她的另一方面是表现欲强、非常喜欢做主人的感觉,每次有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她都会表现得大度得体,还会主动把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分享,为了鼓励她这种行为,我们就经常邀请小朋友到家中做客,或是和其他家庭一起组织一些户外活动,给这些小朋友更多交往的机会,以便于让孩子对“友情”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是一个贬义词,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还真需要这种精神。

在我的教育辞典里,这绝对是一个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汇。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时,一般来讲我都不会去干涉,即使蓝蓝来告状,我也会说:“你们自己的事,自己去解决。”人都是在挫折中成长的,如果我们凡事都包办代替了,看起来好像是对孩子负责任了,其实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有一次在幼儿园里,蓝蓝在我身边不远处玩,不知什么原因被她同班的小朋友打了一下,这一幕正巧被我看在眼里,我当时表面上无动于衷(其实心里面还是挺疼的),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想看看蓝蓝自己怎么处理,只见她也没什么特殊的反应,很快就又去玩别的去了。我对这类事情的处理规则是:她自己觉得没事就OK。当然,如果存在比较严重的身体侵害的危险的话,当家长的还是要“该出面时再出面的”,一般的打打闹闹、磕磕碰碰,就由他们去吧!

学习当妈妈

对于妈妈来讲,生孩子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但是养育孩子,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由于工作关系,使我有机会学习到一些养育孩子的知识。但我觉得,当妈妈最好的技巧,就是爱、有效的爱。

为什么在“爱”的前面加上个“有效”呢?那是因为母爱源自天性,虎毒还不食子呢,何况人类呢?可是,只有“有效”的爱,才是真正对孩子的成长有益的。

爱他,不是简单地满足他的物质欲望;爱他,不是以爱的名义要求他按照你的方式成长;爱他,不仅仅把他当作你的孩子……

爱他,是教会他思考的方式,而不是思考的内容;爱他,是做他手中的羹勺,而不是他的手;爱他,要时常提醒自己:在他是我们的孩子之前,首先是他自己……

说实话,这些道理讲着容易,做起来是真难。所以说,做妈妈,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哦!

上一篇:说给爸爸的新年愿望 下一篇:男人的一生都需精心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