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导向研究

时间:2022-09-07 02:26:23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导向研究

摘要: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普通高校学校体育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笔者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田野调查、逻辑分析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导向;普通高校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136-01

0引言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是大学生综合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课程之一,也是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持续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直以来都是高校体育教学最为重要的目标,然而多年来对于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结果显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持续下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表明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严重的问题,若要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必须施行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但发展改革的导向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为此笔者就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

1体育教学总体指导思想要统一

体育的核心功能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早在建国初期,就精辟的指出了我国发展体育运动的本质就是增强人民的体质健康水平。口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是最为直接的表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开始变的多元化,它的核心目标往往被人们忽视。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很多时候被人们模糊化,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学校往往会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这样不规范的情况应该及时纠正过来。在当前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中一定要特别突出“健康第一”的总体指导思,只有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实施体育教学活动才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才能完成教学指导纲要制定的各项任务。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在人们现代健康理念和对健康的渴求之上。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活动在注重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础上,还必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体育意识和健康相关知识的丰富。强调和统一“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普通高校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在这一工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本校的体育教育目标,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在体育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不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决定了体育教学是完成这一教育任务的重要课堂,因此普通高校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听取学生的建议和要求适当的增加体育教学种类和项目。扩大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自,扩大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自由度,是发展大学生个性,培养体育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完善自我意识的重要手段。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广大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给机会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与体育活动实践之间产生起良性的互动。这样的互动也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

高校体育教育是广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最为关键的环节,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学工作肩负着当代大学生塑造健康体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使命。不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大领域的目标。

3体育课程组织形式要多样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文规定: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总体要求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和形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高校的体育教学也就必须运用更为有效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

积极尝试多样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广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运用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实践表明:体育课堂组织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训练效果;现代体育教学辅助手段确实能够有效的增加体育课堂容量,提高学生的认知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在体育教学中还要大力推进体育实践活动的整体性,努力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4优化体育课程考核

高校体育课程考核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众多普通高校在体育课程考核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考核的内容、方式上千差万别、五花八门,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体育课程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因此,非常有必要优化高校体育课程考核。实践表明:高校体育课程考核应该从体育项目的特点出发,并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体育运动的过程和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尽量避免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带来的考核成绩落差过大的问题。要注重对学习过程、进展的评价,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学生学习的进步应体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深度的认识上,将努力的程度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才能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5结束语

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不断改进,完善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来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达到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养,升华健身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产生自觉参与身体锻炼的追求,掌握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方法,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3]王庆丰.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9.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浅谈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