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之旅》谈杂技市场的开拓

时间:2022-09-07 01:37:39

从《梦之旅》谈杂技市场的开拓

〔摘 要〕杂技,作为一门综合性形体表演艺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萌芽,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十以来,文化体制改革速度加快,文艺院团的改革是为文化体制改革中的重头戏。在中央文艺政策的指导下,各地的文艺院团都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革。把文艺院团推向市场,置身于市场的浪潮之中,许多院团重新思考对策,如何开拓杂技的市场,成为了当下各个院团极为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梦之旅》 个性化定制 培养观众群体 树立创新思维 开拓核心消费群

一、开拓市场所面临的挑战

1. 观众固有成见。杂技,由自娱游戏的技艺表演,从宋、元的勾栏而出。新石器时代萌芽时期,杂技便是在休闲娱乐、庆贺捕猎胜利时,原始人运用狩猎中形成的劳动技能和自卫战斗中的超长体能进行的一种表演。究其始源,便可看出,杂技对形式、场所有着极大的适应性,场所和形式十分多样化,大至剧场,小至街巷,多至百人,少至一人。这种适应性,给杂技带来了顽强的生命力,使其历经千年犹存。但到了现代,这种适应性便不太吻合当代人追求高水平层次艺术消费的需求了。我们常常能看到高票价的交响乐、芭蕾舞、话剧等场场爆满甚至一票难求,尽管品质、技术都不逊色,但却很难见有人愿意花钱买票看杂技。国人对杂技的“低端”印象长期存在,购票者数量少,使得杂技难卖价、难卖得起价。

2. 技巧更新慢。不同于戏曲、歌舞、音乐,制作一个技巧全新的杂技节目需要较长的周期,短的几个月,长则达几年。这样特殊的制作周期,使得杂技技巧更新速度比其它姊妹艺术的更新速度要慢许多,而正因如此,全国各院团的杂技节目便出现了很大程度的雷同。中国杂技的特色便是“新”、“难”、“奇”、“美”,其中“新”排在头一位。经过层层包装,很多节目的耐看性大幅度增加,节目能做到“难”、“奇”、“美”,但却缺少“新”,也依旧阻碍市场的开拓。

3. 科技发展冲击。近些年来,电影对整个戏剧市场冲击较大,杂技也逃不开这一波浪潮。从IMAX到3D再到4K、DOLBY影院,电影的视觉效果,影院层层升级换代,强大冲击了戏剧市场。到了贺岁档、暑期档的旺季,有人甚至为了抢先看到热门影片,抢票观看午夜场。这种火爆的市场氛围,与当今的杂技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杂技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市场,还面临着考验。

二、打开局面的必要性

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商品的供求关系。杂技市场不红火,说到底,根本的问题就出在观众的观赏需求少上面。

一个地区的群众生活水平越高,消费层次就越高;而消费层次越高,则越有进行精神消费的需求。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越发达、富裕的地区,人们对杂技的观赏需求越大,观赏要求越高。我国的杂技演出,出国演出相对多的地区是欧美,国内最盛行的则是北上广这些一线大城市。

2012年5月12日,我剧院与加拿大基奇纳-滑铁卢交响乐团在多伦多索尼艺术表演中心,为加拿大观众奉献了一台融合中国杂技与西方交响乐的独具匠心的演出。这对于中国杂技和西方交响乐而言,无疑都是一次崭新的尝试。伴随着交响乐演奏的西方古典音乐,26名演员轮番上阵,在两个小时的演出里,表演了柔术、绸吊、滚灯、芭蕾转碟等多种杂技节目。这一次尝试,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同时还获得了听觉的享受,是一种全新的表演形式和观赏体验。

往富裕、发达地区演出,除了能够带来较丰厚的经济效益之外,还能很好地将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与异国文化交流,吸收其优点,理性思辨,改良演出,取得文化交流的双赢,具有多重的好处。前往欧美地区合作,文化交流相对顺利,而前往如非洲这些第三世界国家比较多的地区,情况就会差很多。国内演出亦大致如此。如何将效益最大化还需要我们认真的调研总结。

文艺体制改革,将文艺院团推向市场,不单是为了提高大城市文艺演出活动的质量,也是为了能增加农村演艺活动的数量,打开广阔的农村市场。

“文艺下乡”活动,把杂技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一方面让他们不花钱就能看到优质的杂技节目,另一方面作为剧团,也能挣到钱,还能下基层,接老百姓的地气。杂技本源于劳动,多观察百姓的生活,从他们的劳动生活中受到启发,感受百姓的生活热点,才能创作出更多百姓喜欢、爱看,贴近他们生活的杂技作品,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开拓农村市场。

除了农村市场比较贫瘠之外,纵观全国的杂技演出市场,还有严重的年龄层分化的问题。现有的杂技演出,多以主题杂技晚会和节目组的形式呈现。主题杂技晚会用恢宏的气势弘扬一种精神,表现一种情绪,讴歌一种力量,以突出主题的震撼力。而节目组则是由单一的技巧组合而成,构成一组节目,着重在表现人物形体造型,突出中国杂技的“美”和“难”。这样的表演形式使得杂技演出的耐看性不高,在电影等传媒艺术的冲击下,杂技变得难以吸引年轻观众,而使中国的杂技市场形成了以家庭单位为主的消费模式。这样的消费模式,牵涉人员多,消费的影响因素多,限制了年轻观众的消费时机,因而整个市场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要开拓杂技市场,就不能满足于现有的以家庭中的老年观众和青少年观众拉动核心消费群的模式,而是应该直接开拓核心消费群的市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

三、开拓市场的几点思路

1. 分析市场。要适应、开拓市场,自然要先把握观众的喜好。但什么样的杂技作品能称之为好作品?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这杆秤的准星虽各有不同,总体概括起来能带给观众愉悦与回味的重要因素应归纳为技巧本体、艺术意境和人文思想。

近几年,网剧、网络大电影、电视剧、电影等诞生了不少热门作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符合当下实际,切合观众心理。其中一部分热门作品甚至形成了观影热潮,一种观影现象。在分析市场这一点上,杂技艺术应多向这些姊妹艺术学习,把握热点,再进行提炼、加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2. 个性化定制。从华声在线报道标题“杂技剧《梦之旅》亮相湖南艺术节 半小时获得三十次掌”,可见《梦之旅》受欢迎的程度。这与《梦之旅》对市场的详细调研是分不开的。此外,《梦之旅》能成功,更重要的是进行了“个性化定制”。

《梦之旅》剧情很简单,在一个梦境中,少年四处寻找凤凰鸟。在寻找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奇遇,最后在凤凰鸟的引导下,获得了幸福。较之戏剧、电影等以情节叙事,杂技以肢体语言为主,不具备语言功能,这让它有其自身的缺陷性,无法承载太复杂的剧情。正是因为有这一缺陷,杂技剧的发展在中国非常缓慢。《梦之旅》是我剧院50多年来第一次用杂技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梦之旅》的创作突出了中国杂技的一大特点“美”。

情美,剧情不是平常的家长里短,而是浪漫故事,这使得杂技肢体美的优点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舞美美。《梦之旅》的二度创作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统一的风格。舞美设计运用了中国古典美术水墨画中大量留白的创作手法,14个杂技节目在这巨大的水墨画卷中穿插,进行故事叙事。造型设计“美”且“奇”,与杂技动作和谐统一。

《梦之旅》的创作,针对杂技自身特色,扬其长,避其短,同时打破市场普遍对“杂技是生硬的杂技节目组合”的印象,创作出一个杂技剧来。正是有这样精心的“个性化定制”,才能获得观众观演时良好的反响。

3.培养观众群体。与杂技在中国的现状不同,在欧美地区,杂技市场很好,太阳马戏团作为一个杂技表演团体,获得了艾美奖等国际演艺界各项最高荣誉,三十一年间为近1.6亿观众演出,是一个能与美国迪斯尼相媲美的世界级文化品牌。在杂技已经成为“夕阳产业”的今天,太阳马戏团一枝独秀,享受独有的高利润。

在欧美地区,观赏杂技,很多人都会正装出席,可见杂技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在中国,杂技还不享有这样的地位,观众对杂技不重视,杂技就容易面临卖不起票的问题,市场难以打开。依靠观众自身审美情趣的成长,在短时间内,难以有较大的改变。所以,在策划杂技演出时,我们还应该想到一个方面:培养观众群体。观众自身兴趣不高,那就在创作时,考虑综合因素,对他们的审美进行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把观众群体培养起来了,杂技的价值自然就能更好地呈现了,而杂技也不再是本行业“独乐乐”,而可以与观众一同“众乐乐”了。

4.树立创新思维。杂技要传承、要发展,离不开创新思维。在杂技艺术创作过程中,树立创新思维,可以说涵盖到方方面面,从最初的创作构想到后来的舞台呈现,“新”都是杂技的第一位。

从《梦之旅》的创新来说,首先,其杂技剧的形式,在湖南就是一次创新,一次尝试。其次,在编排、表演过程中,表演形式比以往更加丰富。虽然是14个节目,基本都是较为传统的杂技技巧,但却做出了十足的新意。舞美上,将杂技表演的道具与舞美的浪漫美感无缝融合,“蹦床”的床,在这里面是船的甲板,“爬杆”的杆是船的桅杆。故事中,他们经历着巨浪,演员各种高难度的连续翻腾技巧在“甲板”上进行表现,而翻腾技巧又与“爬杆”穿插在一起。结尾这一出的处理,使杂技表演不再是“为杂技而杂技”,走着走着突然就拿着东西耍了起来,杂技成为了叙事的一部分,起到非常大的渲染气氛的作用,摆脱了生搬硬套的尴尬。《梦之旅》这样的一个结尾,浪漫的故事在高涨的情绪中结束。从事杂技表演这种又梦幻又辛苦的事业,为的就是舞台上这“情绪高涨”的几分钟幸福,少年在梦中遇到凤凰鸟,经历奇遇最后获得幸福,谁又能说这翩翩少年的经历不是杂技人的人生呢?

参考文献:

[1]王畅.试谈主题杂技晚会.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3期.

[2]刘玉锋,康蒙.杂技剧《梦之旅》亮相湖南艺术节 半小时获30次掌声.华声在线,2015年11月12日.

上一篇:影响服装设计师绩效管理实施效果因素探究 下一篇:大地上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