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思维空间,让课堂情趣盎然

时间:2022-09-07 12:25:50

开启思维空间,让课堂情趣盎然

内容摘要: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在教学中开启思维空间,让数学课堂情趣盎然,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

关键词:思维空间 情趣盎然 激趣导学 自主探究

一.激趣导学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否则,学生学习就会寸步难行、举步维艰,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学习效果。学习数学也是如此。数学知识,大多跟数字打交道,让人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什么学习效果。为此,作为数学教师对此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再根据数学知识内容,想方设法寻找兴趣支点开启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认识平均数的作用》这一内容时,教师从班级实际出发,举例说:“这次数学第一单元考试,一班学生30人总成绩2400分。二班学生32人总成绩2560分。因此,我宣布结果:一班学生第一名,获得胜利。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开始议论起来,有的同学马上说:二班的同学人数比一班的同学多,所以总分当然比一班多,这样算不公平,也不正确。”此时,教师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说:“那么应该怎样算才是公平的,才是正确的?”……这样跟学生一来二去地讨论,水到渠成地引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开启了他们的思维空间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学生智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列宁说过:“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数学,特别是应用题的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低年级儿童缺乏判断推理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我注意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线段图,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材第二册32页例1“学校里养了7只黑兔,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时,解题后,我把问题改成“黑免比白兔少几只?”启发学生在例题的基础上,通过“一一对应”,借助于“同样多”的已有概念,学生很快自己推理判断出:“白兔和黑兔比,白兔比黑兔多3只,黑兔和白兔比,黑兔自然就比白兔少3只了。”还有的说:“因为白兔比黑兔多3只,所以黑兔就比白兔少3只。”最后让学生推断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都用减法计算。从而提高了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三.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的数学课堂要摒弃了过去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积极。如在教学“统计”时可以进行如下的设计:根据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学生很轻松的答出。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谁的反应最快。(课件出示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上下放在一起)同学们兴趣高涨,哪一年城镇人口最多?哪一年乡村人口最少?同学能积极踊跃的很快的答出来。老师接着追问,1985年的城镇人口多还是乡村人口多?学生能答出来,但却要分别看两张图来回比较才能答出来。怎样知道的?怎样才能很容易的比较出来呢?(鼓励生大胆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会回答到把两个统计图合在一起,好办法!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绘制出新的条形统计图。(学生探究)学生得到自主探究的机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并且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能够得出结论。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几种方案,稍加点拨:你们小组是怎样画出来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仅享受到了乐趣,而且探究到了方法。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积极提供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开启思维的空间,让数学课堂情趣盎然,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独特魅力。用教学的智慧和艺术成为“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用教学的艺术打造艺术的课堂,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明庆华,程思辉,论和谐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

[3]马云鹏.孔企平:《小学数学教育》2003年第12期.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大罗小学)

上一篇:我们为甚喜欢吃辣条? 下一篇:心痛时,心真的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