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剧”或成黑马

时间:2022-09-06 11:14:40

年中,浙江一影视公司老板因无力偿还投资电视剧欠下的数千万元债务而自杀。后经证实,该老板投资的第一部戏是由黄圣依、朱孝天、杨子主演的《没有承诺的爱》,公司砸了1400万元下去,最后发现剧本竟克隆了一部韩剧,所有资金全部打了水漂。诚然,这是个悲剧,谁都不愿意看到。不过还有很多人在咬牙挺着,因为剧是拍了,卖不出去。产出和购买的供求矛盾永远存在。从电视剧市场逆势繁荣到理性回归,有许多教训值得借鉴和思索。2012年,电视剧的产出较去年少了三成左右,热钱的流失和投资方的谨慎,加上政策环境影响,迫使电视剧生产从喧嚣归于平淡。而居高不下的明星片酬则是每个制片人难解的愁。好像人人都恨“高片酬+紧档期”。在六月份的上海电视节上,焦点话题出奇地一致,李少红口气坚决,“这种风气必须遏制。”没错,新人开道,可以不再为制作费痛苦。谁都会说,荧屏需要新鲜面孔,启用新人有很多好处,一来制作费成本降低,二来更多的资金可用在技术制作。“良性循环必须从大胆启用新人开始”但这似乎成了一个标准答案,可答案太统一的话,难免会让人觉得有隐情。现实情况是,对于一个职业制片人来说,全部用新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制作团队优良,敢于承担风险,如侯洪亮担任制片人的《知青》;二是已获播出平台定制,如何静担任制片人的《麻辣女兵》,因为预售太有风险。除此,谁也不敢拿着投资人的钱玩儿。

推算了一下,2012年只有《知青》和《麻辣女兵》,加上去年年初播出的《野鸽子》的高收视成为全部启用新人的成功范本。这是一个鼓舞。大的制作公司预售信用额度,即使启用新人也能够适度降低风险。但这一切的背后,不是有个名导演、名编剧,就是有个名制片,总得有一个卖点来支撑,难免还是

缺少了底气。小编采访康洪雷时,他说培养新演员、推陈出新是导演职责之一,比如当年的《士兵突击》。“电视台势利?我从来没考虑过电视台,电视台跟我有一毛钱关系?制片方的压力?我会跟他们谈,告诉他们一部真正的好剧需要哪些东西,实在不行只好来硬的,那我不拍了行不行?”这是能和制片人叫板的导演态度。

2012年被业内评价为电视剧的小年。有业内知名制片人人称:“从用新人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市场的变革要真正开始了,2012年肯定是拐点。其一,这个行业需要越来越多这样的用新人尝试。其二,如果不用新人,荧屏很快就失守了,根本留不住80后、90后、00后这些年轻观众。”2013年,除了张一白的电视剧版《将爱》,还有彭三源担任制片人,全部用新人面孔的青春剧《青春守则》,留住年轻观众的两部作品,并且已经备受关注。

电视剧市场有一类剧叫做“三无电视剧”,主要是指无豪华明星阵容、无大投资、无豪华包装的电视剧。明年的电视剧荧屏会不定期出现此类剧,看似没卖点,但几乎每年都会有成为黑马的作品,2006年的《士兵突击》,是此类剧的典型代表。但此后,鲜少有人再敢尝试,它是个特例,并且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话题。根结在于回归到电视剧本身,创作是第一位的,好的剧本永远是稀缺资源,只有创作的源泉奔流不息,行业才真正实现繁荣,大腕新人各行其道,电视剧制作才会真正进入良性循环。无论如何,经过2012年的尝试,2013年,电视人的探索和努力会初显成果,期待2013年的“三无”黑马。

上一篇:郭敬文:走进艺术 追求内涵 下一篇:电影院抗灾纪事